環兒,這件事你不要再追問了,雖然太上皇已逝,但他畢竟是當今聖上的生父。"
賈環眉頭緊鎖,他認為此事定有蹊蹺。
若太上皇要賈瑚的命,何必這般麻煩,隻需一道密旨即可,難道賈家敢抗旨不成?
若真是王夫人所為,她的心機未免太過可怕,竟將整個家族玩弄於股掌之間。
賈環懷疑王夫人,一是因為太上皇這樣做概率極低,二是此事對二房極為有利。
於是問道:“老祖宗,那些涉案下人被發賣,是誰的主意?”
賈母一愣,隨即答道:“是老二家的提議,她說這些人留在府中都是隱患,不如早點處理掉。
環兒,你怎麼懷疑是老二家的所為?”
賈環反問:“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直接處置周瑞家的?”
賈母嚴肅地說:“老二媳婦提到,要是把周瑞家的也辭退了,就等於承認我們知道瑚哥兒是怎麼死的了,這對榮國府很不利,還是留下她比較好。"
賈環冷笑一聲:“好一個王氏!”
賈母疑惑道:“如果是她做的,為什麼這麼多年都不對璉兒動手?”
賈環冷聲說道:“這就是她的精明之處,想必二嫂子已經被她算計了,不過現在下結論還太早,等我查清楚就知道了。"
作為榮國府的掌家人,賈母當年經曆的事太多,壓得她喘不過氣,難免有所疏忽。
但經賈環一分析,她馬上意識到,此事王夫人嫌疑最大。
不禁哭道:“我上輩子到底造了什麼孽?怎麼就沒有一個讓人省心的!”
賈環安慰道:“祖母彆傷心,等事情弄清楚再說,這件事還有誰知道?”
賈母說:“這件事隻有我、王子騰和老二媳婦知道,連你父親和大伯都不知道。
環兒,你查這件事一定要小心,萬一……,就是在給賈家埋禍啊。"
賈環沉聲說道:“祖母放心,我知道輕重,不會胡來。"
回到寧安堂,賈環心想周瑞家的已死,死無對證,隻能指望李大人能找到當年的見證人。
本來想給王夫人製造些麻煩,卻查出了這個大事。
次日早朝,有禦史彈劾甄家在江南犯下的種種罪行,惹得弘武帝震怒,派欽差前往江南調查,並將甄家全家押送進京。
雖然當年賈環曾在江南提醒過甄家太夫人,但甄家終究未能逃脫被清算的命運。
當年甄家在江南何等風光,全因太上皇在世之故。
如今太上皇駕崩,朝中竟無人出麵求情,可見人情冷漠。
景雲宮內,三皇子對甄貴妃說:“母妃,這可怎麼辦?我們得想辦法救救外祖母一家才行。"
甄妃見兒子還能這樣想,心裡感到欣慰,笑著說:“沒關係,你外祖母早就預料到今天的情況,一切都安排好了,最多不過是罷官抄家罷了,性命無憂,日後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聽到這話,三皇子劉儀才放下心來。
要知道,甄家在江南搜刮的巨額財富曾給了他不少好處,若是被父皇知道,那可就糟了。
三皇子之所以能有今日的權勢,離不開甄家的資助。
若無甄家的財力支撐,他便難以招募人才、籠絡官員。
甄家的衰敗對他而言,無異於失去了重要的經濟支柱。
甄妃歎息道:"皇兒,若你真能登上皇位,切莫忘記外祖母和舅舅的助力,日後定要好好對待他們。"
三皇子恭敬回應:"母妃請安心,孩兒銘記在心。"
甄妃展顏一笑:"既然皇兒明白,我就放心了。
對了,你外祖母提到,若有條件,一定要爭取賈環。
你父皇對賈環頗為看重,若他能助你,你的機會將更大。"
三皇子苦笑著說道:"母妃,此事孩兒豈會不知?隻是賈環一向疏離皇子,若我表現得過於急切,父皇或許會有不滿。
而且我看父皇對賈環的態度很是複雜,不如先觀察一陣再說。"
甄妃沉思片刻,道:"賈環身為天子親軍指揮使,自然不會輕易接近皇子。
皇後對你父皇如此看重賈環,也是為她兒子著想。
此事等你外祖母進京後再作打算,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得罪賈環。
至於父皇的態度無妨,即便他忌憚賈環,這幾年也必須重用他,能爭取最好,但切勿操之過急,以免露出痕跡。"
散朝後,賈環與牛繼宗等人離開宮門,牛繼宗笑著說道:"曹文忠已逝,軍機閣大臣之位,非你莫屬。
老夫在此先恭喜你了。"
陳瑞文侯孝康等人亦隨聲附和,賈環卻搖頭道:"叔父,軍機閣的位置我不敢覬覦,畢竟年紀尚小,難以服眾。
不過牛叔父倒是可以爭取一番……"心中暗想,以目前局勢,弘武帝絕不會讓我進入軍機閣。
金陵江南甄家,甄太夫人對甄應嘉說道:"送至京城的銀兩,你可妥善處理?那是我們今後生活的依靠,此番看來,咱們家族怕是難逃劫難。"原來京城甄家遭彈劾之事,已通過特殊途徑傳回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