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得知賈環召她前來是為了增強身邊侍女的實力,保護她的安全,心中既歡喜又感激。
見賈環又要靠近,她警惕地退後一步說:“環兒彆胡鬨!”
察覺賈環仍賴皮般地靠近,她心中一軟……
片刻後,黛玉氣喘籲籲地說:“環兒,姐姐不能久留,得回家了。"
賈環還想靠近,黛玉嗔怪道:“環兒,再糾纏我就真生氣了!”
寧國府門前,直到黛玉的車駕消失,賈環才回到寧安堂,叫來周揚吩咐他去買些護院犬回來,因為狗的聽覺和嗅覺比人敏銳,這樣府裡會更安全。
進入後堂正屋,平兒等人已準備好了午飯,晴雯回頭望向賈環身後,疑惑地問:“三爺,林姑娘怎麼沒來吃飯?”
賈環笑道:“林姑娘還有事,已經先回去了,咱們自己吃吧。"
用完午飯,賈環又躺在搖椅上休息,晴雯在他身後輕輕幫他按摩肩膀。
火器若沒有正當理由使用,必然引來滅門之禍。
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也無需用到火器,他更傾向於和平解決,將來在外建立自己的封地,但這取決於皇室的態度。
皇城。
弘武帝埋首沉思,如今天下缺糧,民間流傳蘇杭豐則天下足的說法,意思是隻要蘇杭豐收,各地便都有飯吃。
天下真的缺糧嗎?並非如此,糧食大多囤積在士族和官宦富商手中,他們每年將糧食儲存在糧倉中,待到災年再高價出售陳糧,借此購地買奴,享受奢華生活,導致局勢混亂。
儘管清楚這一切,弘武帝也無計可施,總不能把所有相關人員抄家查辦,那隻會讓天下更加動蕩,畢竟大多數官員都出身於此類家庭。
“陛下,張廷玉和陳廷敬兩位大人求見!”
戴權進來通報。
弘武帝疲憊地揉了揉眉心,說道:“宣!”
張廷玉二人進殿說道:“陛下,山東濟南發生,房屋嚴重受損,傷亡無數,請陛下撥糧救濟!”
弘武帝聽聞大驚,雁門關的蒙古問題尚未解決,山東濟南又突發,真是禍不單行。
他皺眉沉聲說道:“愛卿,神京城中的糧米大多已送往雁門關,哪裡還能有多餘的糧米賑濟山東百姓!”
身為內閣大臣,朝廷的現狀張廷玉和陳廷敬豈會不知,然而山東的百姓急需糧米救命,他們隻能來找弘武帝。
陳廷敬道:“陛下,山東真的缺糧嗎?或許是一些人不願拿出糧米幫助朝廷。
如今山東百姓危急,也顧不得許多了。"
張廷玉聽後明白其意,皺眉道:“你說的是山東的世家大族,但他們未必肯配合。"
陳廷敬急切地說:“張相此時絕不能心慈手軟,那些世家大族哪個不是罪行累累,隨便抄幾家就能解決山東的問題。"
張廷玉嚴肅道:“你知道嗎?你今日所說的話若傳出去,你在官場中將寸步難行。"
陳廷敬堅定地回答:“為了國家,我毫不畏懼,即便辭職也在所不惜!”
弘武帝拍案叫好:“好!若人人都像你這般,何愁天下不安定!”
隨即皺眉道:“可派誰去呢?這樣的差事得罪人不說,還會斷送前程,恐怕沒人願意承擔。"
陳廷敬主動請纓:“陛下,臣願前往,所有罵名由臣一人承擔!”
弘武帝眉頭深鎖,他並不想失去這位重要的人才,陳廷敬是他未來計劃重用的人選,絕不能在這次任務中受損。
於是說道:“不行,朕這裡離不開你。"
張廷玉沉思片刻道:“陛下,既能擔當重任,又一心為公的,唯有林如海和李光地二人。
但林如海掌管督察院無法離京,神京也需要他留守,而李光地年事已高也不適合。
再派彆人去又擔心會與當地勢力同流合汙,這該如何是好?”
弘武帝也陷入苦惱,忽然想到一個人選,此人既不貪財又正直,應該合適,便問道:“愛卿覺得賈環如何?”
張廷玉和陳廷敬聽到此話都吃了一驚。
賈環雖為朝廷立下不少功勞,但最近剛被解除軍職,如今又將如此重任交給他,不得不說弘武帝有些冷漠無情,這是要把賈環當作工具使用,日後怕是要卸磨殺驢了。
不過他們兩人不敢多言,隻覺得皇帝太過苛刻無情。
尤其是賈環身為林如海的女婿,此事若被林如海知曉,不知會有何反應,弘武帝難道不怕賈環與林如海心生不滿嗎?
弘武帝看著兩人的表情,微微一笑,說道:"愛卿不要誤會,朕並非苛刻之人。
朕這樣做也是無奈之舉,若派他人前往,一旦再生變故,後果不堪設想。
畢竟雁門關的蒙古勢力仍在伺機而動。
朕深知賈環自入仕以來,對朝廷貢獻頗多,功勳卓著。
兩位愛卿可放心,朕在此承諾,賈環今後絕不會陷入絕境。"
"陛下英明!"二人無話可說。
他們明白,賈環若得罪天下人,處境堪憂,但如今他的命運全係於天子一言,即便日後封王,也可能整日提心吊膽,任人擺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賈環在家中接到宮中的召喚,急忙趕往宮中。
一路上都在猜測究竟為何突然被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