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環搖了搖頭,走到孩子麵前說道:“你們聽到了吧,你們的母親多疼愛你們,將來若有人對你們的母親不敬,父親可不會輕饒!”
黛玉忍不住笑了,“環兒,你跟他們說這些做什麼,他們還小,根本聽不懂。"
賈環聽後笑著說道:"林姐姐,你有所不知,孩子的教育要從小就開始注重。"
黛玉搖搖頭笑道:"簡直是謬論!你見過蒼哥兒和茉姐兒嗎?"
賈環笑著回答:"還沒呢,我剛從城外軍營回來,就先來看你了。"
黛玉聽後心中歡喜,笑著說:"那你快去看看他們吧。"
賈環自然明白黛玉的意思,點點頭便離開了正屋,前往偏院看望寶釵和湘雲。
見完寶釵、湘雲以及兩個孩子後,賈環才回去換洗。
晚飯時分,珺姐兒也回來了,看到賈環格外親昵,不停地圍著轉,喊著爹爹,這讓賈環感到十分滿足。
夜晚因為黛玉、寶釵、湘雲剛生產完,無法照顧賈環,這段時間他都住在平兒、晴雯等人那裡,今晚則是由香菱侍寢。
西院偏房內,香菱滿臉羞澀地為賈環脫下外衣,又打水親自給他洗腳。
賈環看著害羞的香菱,笑著說:"咱們都算老夫老妻了,你怎麼還這麼拘謹?"
香菱臉紅著低聲嗔道:"三爺您花樣太多,叫我如何不害羞?"賈環聽了哈哈大笑。
賈環躺在床上,望著熟睡的香菱,想著未來的事。
如今西海沿子是他的封地,需要好好規劃一番,以備萬一退居此地,保全家人。
隻要皇家不過分逼迫,賈環並不想。
次日早朝,林福海因喜事連連,笑容滿麵。
張廷玉打趣道:"如海,你不請我們喝喜酒,未免太小氣了吧!"
林如海愣了一下,隨即笑道:"是我的疏忽,改日定請大家小聚。"
陳廷敬也笑道:"林大人,這東道你是推不掉的!"
此時,弘武帝駕到,眾人行禮完畢,戴權高聲宣布:"有事速奏,無事退朝!"
神京城門口,一名紅翎信使闖入城門,直奔皇城而去。
弘武帝正在朝議時,紅翎信使突然趕到:“陛下,平西侯八百裡加急!”
弘武帝聽後大驚,急忙道:“宣!”
信使進入養心殿跪拜道:“陛下,蒙古大軍六十萬來襲,平西侯求援。"
滿朝官員皆震驚,蒙古大軍為何再次進犯?是為報複前年之事嗎?
弘武帝皺眉道:“諸位,雁門關現有守軍二十萬,但蒙古大軍卻有六十萬,兵力懸殊,該如何應對?”
張廷玉出列奏道:“陛下,前年蒙古被陽平王重創,如今氣勢洶洶,圖謀定然不小,請陛下速派援軍。"
弘武帝點頭看向英國公李泰:“英國公怎麼看?需派多少援軍,誰來領軍?”
李泰出列恭敬道:“陛下,此番蒙古來襲,意圖重大,恐有一場惡戰。
臣建議出兵三十萬,一舉擊潰蒙古,使其十年內不敢再犯我邊境。
臣雖年邁,願領兵迎戰。"
鄧達也請纓出戰,多位元勳隨之附和。
弘武帝沉思片刻道:“好,此次由英國公領軍,鄧達為副帥共同抵禦蒙古。"
李泰與鄧達領命:“臣遵旨。"他們並未再提賈環參戰之事,非是李泰不願借機除掉賈環,而是賈環如今已是郡王,若入軍難免喧賓奪主,反讓自己陷入險境,他不信賈環不會記恨上次的陷害。
最終,弘武帝調集地方軍二十萬,並從豐台大營、京畿大營抽調十萬兵馬,由李泰和鄧達統領增援雁門關。
退朝後,賈環在寧安堂接見了牛繼宗、柳芳等開國勳臣。
賈環嚴肅說道:“柳叔父,李泰必會趁機削弱開國一脈的勢力,柳叔父需多加小心,莫要被他算計。"
牛繼宗皺眉道:“王爺,如此大戰,李泰還不至於膽大到冒天下之大不韙來陷害開國一脈的功臣吧!”
賈環冷笑一聲:“那個老狐狸狡猾得很,如果我們被他當成炮灰,免不了要損失慘重。
牛伯父,您可彆忘記,京畿大營裡的低級,可都是開國功臣的後代。
要是傷了太多,開國一脈的實力必定會大受影響!”
牛繼宗聽了這話,不禁倒抽一口涼氣,他確實沒考慮到這一點。
柳芳作為此次出征京畿大營的領頭人說道:“王爺,那我們就不能讓那些孩子們去了。"
牛繼宗搖頭說:“軍機閣的命令不可違背,一旦下達調令,他們就必須前往。"
柳芳聽後焦急地說:“這可怎麼辦?我的兩個兒子都在軍中,要是出了事,我家可就完了。"
眾人聞言皆沉默不語。
自從賈環嶄露頭角,開國一脈逐漸壯大,各家都將優秀子弟送至京畿大營曆練,如今這些人多已成長為中級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