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殿中,雍和帝笑容滿麵地看著楚稷說道:
“做得很好,不過眼下這火炮先彆在皇宮測試了。
消息也暫且不要對外公布,讓冶造局全力投入生產。
若資金不足,直接找戶部解決。”
楚稷愣了一下,疑惑地問:“父皇,前些日子包、遂發槍都已試過了。
現在為何不讓火炮入宮?難道朝了什麼變故?莫非有人暗通敵族,泄露情報?”
雍和帝點頭,目光中帶著幾分輕蔑,“總有些人貪得無厭,既想當朝廷官員拿俸祿,又想從外族那邊撈好處,兩頭占便宜,哼。”
楚稷皺眉道:“父皇既然知曉是何人,不如設個圈套?如今所有人都以為江南造船是為了皇家銀行和海外貿易,不如散布些假消息……”
雍和帝大笑,滿意地說:“朕已讓邊關做好準備,朝會時會放出些誘餌,給敵族一些甜頭。
如此一來,待江南海船建成,對付他們就容易多了!”
“你隻需仿製幾門兵鑄局那類笨重的大炮,用來掩人耳目便可。
朕會從各地挑選精銳加入神機營,全部駐紮鐵網山,儘快培養成合格的炮手。”
雍和帝深知當前大乾的局勢,連年天災正在緩解,加之大量高產種子輸入,民生恢複指日可待。
若能在此時覆滅敵族,定能振奮人心。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滿金還是蒙元,他們的牲畜資源豐富,戰利品必能填補大乾的損失。
並且這還是一次開疆拓土的機會!
即便沒有楚稷的提議,他也會全力以赴支持此事。
過去的時期,戰爭拚的是國力,而如今卻有所不同!
在裝備優勢下,這次滅國之戰的消耗不會太大。
真正棘手的是戰後如何管理、開發以及徹底清除殘餘勢力。
楚稷想了想低聲說:“過時的大炮並不難仿製,甚至重新上漆換個樣式,外行之人肯定分辨不出。
隻是今日六位尚書……”
雍和帝笑著擺手:“罷了罷了,這些事朕自有考量。”
“他們位高權重,即便有瑕疵也絕不會沾染此類事情。
即便投靠與蒙元,即便大乾覆滅,他們也無法達到今日的地位。”
“況且如今大乾蒸蒸日上,他們皆看在眼裡。
此刻開疆拓土,不僅朕能名垂青史,他們亦然!剛才見他們幾位的眼神了嗎?”
楚稷點頭回應,他是與六部尚書一同前來奏報的。
剛剛那幾位尚書眼中含淚,恨不得立刻蕩平外敵!
若能開疆拓土,他們這樣的身份也會在史冊上留下痕跡!
此時,六人正於暖心殿與太上皇閒談,此事定會守口如瓶。
楚稷又提及水力電力之事,雍和帝雖未親見,卻深知其重要性。
僅憑水力電力驅動的車床便能製造更精密的部件,這足以讓他重視!
雍和帝沉吟片刻後說道:
“神京城四周的四條河流近年水流平緩,不然在黃河、長江等大河附近設一冶造局如何?你可有人選來主持新冶造局?”
楚稷搖頭,手下可用之人有限,況且此時也不便推薦……
“一切聽憑父皇裁決。
若新冶造局成立,最好專注於火炮的生產。
如此這邊的冶造局也能騰出精力研發更先進之物!”
雍和帝皺眉道:
“冶造局的生產方式頗為獨特,若新建於長江黃河附近,規模必將遠超現有冶造局,至少需容納十數萬人才行!一般官員對此不了解,難道要派六部尚書前去?”
楚稷思索後說道:
“其實不必如此多人。
若建兩座,初期各三五萬人便足夠。
隻需先架設水力和電力車床,再從現有冶造局調派人員指導火炮及相關產品的生產。”
“他們隻需懂流程,其他無需過問。
采用流水線生產,即便泄露技術也無大礙。
但招攬技術人員容易,選拔管理人才卻最難。”
“生產事務不同於朝堂決策,兩者可能是完全對立的兩端。
若在新設立的冶造局進行某些嘗試,恐怕容易引發混亂,還需派駐軍隊維持秩序。”
雍和帝點頭表示讚同,輕揉眉心道:“軍隊駐守勢在必行,且應與現有冶造局保持一致。
稍後朕將與皇祖父商議,劃定兩處地點,讓工部先行建設。”
“至於人選……朕正在斟酌,此事至關重要,不可草率決定。
稷兒,你認為新建這兩座冶造局,生產效率能提升多少?”
楚稷苦笑回答:“父皇,這不是簡單的疊加問題,規模大小、水電利用、設備配置、人力安排及物資運輸等多方麵都會影響結果。
即便算上建設時間,預計也能縮短至少一半工期。”
雍和帝聞言笑了起來:“正是如此,是朕過於急躁了。
稷兒,關於冶造局的事宜你回去好好想想,若有合適人選無需顧慮,直接推薦即可。
眼下秋闈將近,切勿懈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