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隨聲附和:“老太太說得對,再好的交情也比不上親兄弟間的感情。
如今大皇子與王爺爭鋒相對,換了誰是三皇子,都會偏向自己的親兄長。”
薛姨媽與史家兩位夫人雖未開口,但神色間透著同樣的想法。
元春苦笑一聲:“王爺心裡自有分寸,要說才智,放眼望去無人能及。
這次被責罰,反倒是好事,這一年來他事事操勞,也該緩一緩了。”
此言一出,賈母、薛姨媽皆有所思,史家兩位夫人亦隨之領悟。
唯獨王夫人疑惑:“何意?”
賈母嘴角微顫,無奈地道:“王爺行事太張揚,樹大招風。
眼下年終,朝廷諸事已近尾聲,各部都在梳理收尾工作。”
“此時若王爺稍作收斂,旁人目光便會轉向大皇子與五皇子。
無論他們是否結盟,都會因局勢變化而生變數。”
話音未落,薛姨媽已轉向元春詢問:“聽說近來大皇子與五皇子派了不少人赴任地方或入朝為官,正春風得意。
王爺若停下腳步,他們豈不是要正麵衝突?”
元春輕笑搖頭:“這我也不知,隻是王爺忙碌一年,該好好休憩一番。”
史家李夫人笑道:“正是如此,王爺確實累了。
眼看年關將近,也該靜心調養了。”
除王夫人外,其餘幾位都是心思細膩之人,聽出了元春話中的深意——這是在寬慰她們無需憂慮,也隱晦表明此次責罰對楚稷毫無影響。
不過,再多的話便難以直言,隻能留給她們自行揣摩。
賈母歎息一聲,說道:
“眼看著又要過年了,真不知道老爺和寶玉現在怎麼樣了。
聽說濟南那邊情況不太好,還在黃河邊,恐怕寶玉已經吃了很多苦……”
王夫人也急忙附和:“是啊,都這麼久了。
乖女兒,你不如給老爺寫封信吧……”
儘管賈母和王夫人知道賈政帶寶玉去受教是有好處的,但仍放心不下,對這個心愛的孫子十分掛念。
賈政確實回信了,卻隻字未提寶玉的情況。
於是她們打算讓元春去問問,畢竟賈政現在對元春十分寵愛。
元春聽出了二人的擔憂,直接搖頭說:“父親管教寶玉和環兒是好事。
那邊雖不如家中舒適,但也並不算苦。
我聽王爺說,新建的冶造局規模宏大,僅居住區就有一個縣那麼大!”
“他們住的地方是最好的,即使比不上榮國府,也絕不會挨餓受凍。
老太太、太太,寶玉現在應該好好讀書了。
蘭兒天天在王府學堂用功學習,有時還隨王爺去冶造局參觀。
有時候甚至整夜陪伴王爺,這才是家族男子應有的擔當與氣度。”
“寶玉作為蘭兒的叔叔,難道不該一直沉迷於脂粉之中?王爺同意讓父親帶寶玉和環兒過去,就是給他們機會。
否則將來即便富貴,他們又能抓住多少呢?”
賈母和王夫人理解這些道理,卻仍難以釋懷。
但看到元春的態度,也知道此事已成定局。
薛姨媽在一旁打圓場笑著說:“很快了,老太太您想想,再過不久就要過年了,等明年過去,王爺和林姑娘就要成婚了!到時姐夫必定會帶著寶玉和環兒回來。”
在那邊一年多,回來就能讓老太太高興得不得了,要是再娶個媳婦生幾個孩子,老太太肯定會更開心。"賈母聽了哈哈大笑,拍著薛姨媽的手說:"好啊好啊,謝謝姨太太的好話!我現在不奢望寶玉考狀元,隻盼著他快點長大成家立業,平平安安的就好。"
她確實沒想過寶玉要當狀元,因為她覺得寶玉根本不需要這些。
靠著榮國府的餘蔭,加上家裡四個姑娘未來的側妃身份,寶玉的一生已經足夠榮華富貴了。
她隻希望寶玉能陪伴在自己身邊,如果能看到他成家生子就更滿足了。
薛姨媽笑著說:"那是自然,寶玉從小就有福氣,整天跟在老太太身邊,福氣隻會越來越多。
將來生個七八個大胖小子,老太太怕是都抱不過來啦!"
大家聽了都笑了,賈母更是笑得合不攏嘴。
元春看看毫無反應的王夫人,心裡真是無奈。
她知道王夫人一向不愛動腦筋,可大家現在都在高興,您至少也得配合一下啊!
另一邊,養心殿內。
雍和帝站在下麵,皇太後臉色陰沉地盯著他……
養心殿裡。
雍和帝賠笑道:"母後,這不是兒子下手重,而是稷兒身體太好了,挨了幾下沒事,連皮都沒紅……"
皇太後猛地拍桌:"沒紅就往死裡打?!我就這麼一個滿意的孫子,你是不是想害死他?!"
雍和帝忙道:"母後息怒,這其中有緣由。
其實是稷兒讓我下手重些的。"
說著還看了眼在一旁悠然自得的太上皇,太上皇卻仿佛什麼事也沒發生過。
近一年來,不僅楚稷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太上皇和雍和帝的關係也緩和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