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長臣子卻表示異議:“少年驟登高位,未必有利於其成長,應當加以壓製,令其更穩重。”
爭論未定之時,偏殿外列席的有一官名荀政,因職位得以列席聆聽。他在殿外不禁感慨,若自己有如此出息的後輩那該多好——念頭一轉便想起自家族中子侄荀諶,心中便泛起複雜情緒。
爭論仍在繼續,帝聲突響:“諸位所言各有理,不必多爭。宣旨。”隨之,宮中太監取出詔書朗聲宣讀。
朝臣皆心想:聖意早已決斷,所謂商議不過是走過場,不如直接宣旨來得痛快。
“皇帝詔曰:鎮北統帥荀某,屢建軍功,晉升為鎮北上侯,賜府邸一座,並準設立府署,統籌相關政務。其餘有功人員由禮部依規議定。”
軍中幾位子女隨同出征的大將麵現喜悅神色,心中皆知其子弟應得加封。
荀府眾人盛裝齊集,聽旨已畢,情緒各不相同。主母荀老夫人百感交集,原以為家族有子承業,幼子荀璉便可安然守業。沒想到這位孫兒竟然開府立衙,雖是庶出,卻已是自成一家,這意味著荀府又要回歸往昔分散的局麵。
“恭喜老夫人!貴府出了人中俊傑,聖上賜予的府第位於布政街,本是前朝有罪藩王的舊宅,現已特批遷入,可見聖上何等信任荀大人。”宣旨宦官笑意盈盈道。
府中當家女眷急忙備禮相贈,那太監掂了掂手中禮便收入袖中,作揖告退。女子目送其去,麵上笑意未減。
另一位主母趙氏則略覺寬心,終於不必再為這煩瑣之事牽絆。荀老夫人見狀略顯不悅,此等淺顯見識怎能思量家族興衰之計?家中少了得力乾將,單憑舊日聲望遠不及實權要緊。
荀長子眉間喜中有憂,他的妻子卻並未在意,於她而言,這榮耀本就不在自己的生活中。
幾位小姐倒是由衷為長兄感到欣慰,這樣一來,遠行之後總算有了一個照應。聽說人已平安回來,林家千金總算舒了一口氣。憶起分彆前的那一席話語,臉上不由自主泛起緋紅,這一神情惹得在場眾姐妹不解,唯有寶釵似乎猜中了幾分。
鳳姐早就打算利用這個機會為自己謀點好處。“恭喜老太君了,咱們家也出了個四品高官,以後說不準真能做國公!您老得請客才對啊。”
“你這猴兒精,又算計上我這個老太婆了!好好好,就依你,我請大家吃這頓喜酒。”賈母笑著說。雖是分家出去了,但終究是自家親孫子有出息,心裡頭還是挺高興的。
北方邊疆,秦將軍與賈大人並肩站立,遠望滿地殘垣。見狀人人義憤填膺,怒斥敵軍暴行。
由於這裡屬於邊境重地,平日便很少有民眾居住,大都駐紮的都是軍戶及其家屬。這次戰役後,死傷更是無數,讓人惋惜不已。
部隊重新修築防禦體係,留下五萬人防守,李鈞他們才回轉北海駐地。這時各地支援軍隊也陸續集結完畢,共計四十餘萬。雖多數是各地民兵部隊,但也經過嚴格操練,能選出二十餘萬到三十餘萬精兵,固守北海應無問題。
此時,北海營地正在進行新兵培訓,而朝中派出的使節亦已趕到。由於長途跋涉耽誤了些時日,等使者抵達已經是新正二十一日,而李鈞領兵出擊也已有月餘。
第五十五章榮歸帝都
“看來兄台不久便可歸返帝都,同時也可位列爵位之上了。”好友孫君笑著道賀。
“仁兄言重了,所有戰果皆是將士用命拚得的,我一人怎敢獨自邀功?”李鈞婉拒稱譽。
“你又何必過謙,這榮耀本就非你莫屬。若再推托反而讓人以為你在裝模作樣。”
李鈞向好友致意以示感謝,“銘記教導在心。”
“……進封為安北伯,特準建製府第,擇日入都參見聖上。”宮廷來使念完聖諭,隨即開口道,“侯爺,出行具體日期如何安排?上頭那邊可是催得很急。”
李鈞此番作為也為同袍免去責罰,並一同得到表彰,大家都滿懷感激。
李鈞略施一禮,“尚煩請稍候一二,待在下安排妥善軍務,翌日即可動身返程。”
聽罷,傳旨太監朝其一拱手便作彆而去。
趙統命人清點兵力,翌日啟程,隊伍裡還押著近八萬俘虜,行軍速度自然放緩許多。破曉之際,趙統帶領人馬前去向陸遠等人告彆,隨後踏上了返回京都的歸途。
途中,陳慶笑嗬嗬地嚷道:“孟帥啊,這次我功勞不小吧,比我爹當年還風光些!回鄉見老一輩,我也好揚眉吐氣一番了,哈哈!”
戰役落下帷幕,孟昭得封二等伯爵,陳慶獲三等子爵,其他將士也各有封賞,最低也是三等男爵。這群少年軍官衣錦歸京,情緒高昂,隊伍氣氛一路都十分歡愉。
“得意了你!彆笑了,我看你臉都快笑看不見嘴了!”鄭勇笑著懟了一句。幾人經曆了戰場並肩之後,雖曾經有些疙瘩,現在也早無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