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陳肅啟動的“溯源”協議,正如同無形的納米機器人,沿著陳嶼意識底層那些被陳肅親手“塑造”過的神經回路,悄然運作。它沒有強行灌輸,而是極其精妙地共振、放大著陳嶼天賦中那些被刻意引導的特質:
*對神經信號模式近乎偏執的敏感性和解構欲(這曾是陳嶼天才的源泉,但也曾被陳肅引導向冰冷的實驗對象分析)。
*在高壓環境下(比如陳肅的實驗室)高度集中、摒棄情感的“絕對理性”狀態(一種自我保護機製,卻被陳肅扭曲為理想的“研究工具”狀態)。
*對“權威”和“既定規則”在潛意識層麵的條件反射式服從(源於陳肅長期的嚴厲壓製)。
這些特質本身並無好壞,但在“溯源”協議的共振放大下,它們開始在陳嶼新生的意識中投下冰冷的陰影。當技術團隊為了定位後門而進行深度神經掃描,儀器發出特定頻率的脈衝時,陳嶼意識深處那點金紅微光周圍,竟隱隱浮現出一層極其淡薄、卻異常精密冰冷的幾何光紋!這光紋一閃即逝,卻讓監控的工程師毛骨悚然——它像極了陳肅標誌性的神經算法風格!
*`警報(低優先級):檢測到核心資產(陳嶼)底層神經特質出現異常共振放大!特征:精密/冰冷/服從性!關聯分析:與外部指令源(陳肅,“溯源”協議)模式高度吻合!`
*`意識微光狀態:主體溫暖穩定,邊緣出現短暫冰冷幾何衍射!`
這並非攻擊,而是潛移默化的“汙染”!陳肅在試圖重塑陳嶼新生的意識底色,將他拉回那個“完美工具”的冰冷框架!
霍夫曼看著兩份報告:一份是摘除後門可能摧毀陳嶼記憶根基的恐怖風險評估;另一份是“溯源”協議如同跗骨之蛆般汙染其新生意識的確鑿證據。冷汗浸濕了他的掌心。
“教授,怎麼辦?物理摘除風險太大,但‘溯源’協議不阻斷,陳嶼的意識可能會……”神經工程師的聲音充滿焦慮。
霍夫曼的目光投向林溪的休眠艙,又看向陳嶼那固執指向她的手指。他眼中閃過決絕。
“物理後門暫時不動!風險我們承擔不起!”他斬釘截鐵,“全力阻斷‘溯源’協議!集中所有算力,分析其共振頻率和入侵路徑!林溪……她是關鍵!”
他轉向醫療主管:“喚醒林溪!最低限度,讓她脫離深度休眠,進入可接收外界信息、並能進行微弱意識反饋的狀態!我們需要她的‘錨點’和意誌力來對抗陳肅的侵蝕!風險我承擔!”
“教授!她的身體……”醫療主管駭然。
“我知道風險!”霍夫曼低吼,眼中布滿血絲,“但這是唯一能同時保住陳嶼意識和記憶的辦法!林溪的意誌……是她自己最強大的修複力!執行!”
就在“棱鏡”基地全力應對陳肅的“溯源”協議時,在某個由廢棄衛星中繼站偽裝的加密節點內,格雷那消失的全息投影再次凝聚。他看著“堡壘”外圍防禦係統因內部高壓而出現的細微能量波動圖譜,嘴角勾起一絲冰冷的笑意。
“陳肅還是顧念親情,隻用血脈這種粗劣的武器怎麼能取勝?”格雷的聲音帶著電子合成般的沙啞,“真正的控製,在於無處不在的……‘回聲’。”
他麵前的光屏上,複雜的代碼流如同瀑布般刷下。目標並非“棱鏡”核心,而是BCI在全球範圍內廣泛部署的、用於醫療輔助和基礎神經增強的“公共神經接口網絡節點”!這些節點數量龐大,安全等級遠低於“棱鏡”。
“指令:激活‘夢魘回聲’協議。載體:BCI公共網絡節點。內容:植入‘棱鏡基地進行非法人體實驗’、‘林溪是意識融合災難元凶’、‘陳嶼已被BCI控製’的碎片化神經暗示脈衝。模式:低強度、高頻率、無定向廣播。”格雷輕聲下令。
這不是攻擊,而是“汙染水源”!利用BCI自己的公共網絡,向全球數以百萬計的無辜用戶潛意識中,植入對BCI、對林溪、對“棱鏡”的懷疑和恐懼!如同在深海中投下無數顆會持續釋放毒液的微囊,悄無聲息地敗壞BCI的聲譽,製造社會層麵的輿論壓力,為後續更直接的行動鋪路!一旦這些“回聲”在公眾潛意識中形成共振,引發的輿論海嘯足以讓任何機構焦頭爛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