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澤報恩,皇後謀劃
李澤從大牢被救出後,對皇後感恩戴德,一心想要報答皇後的救命之恩。皇後看著李澤,眼中露出滿意的神色,她覺得李澤是個可造之材,若能好好培養,日後必能成為自己在朝堂上的得力助手。
“澤兒,此次你雖蒙冤,但也讓不少大臣看清了武氏的真麵目。如今我們要乘勝追擊,進一步打壓武氏的勢力。”皇後說道。
李澤恭敬地回答:“娘娘放心,兒臣願聽從娘娘的安排,為娘娘效力。”
皇後開始和李澤商議接下來的計劃。他們決定從朝堂上的一些小事入手,逐步削弱武貴妃黨羽的權力。同時,他們也在尋找機會,讓更多的中立派大臣站到自己這邊。
二、武貴妃蟄伏,伺機而動
武貴妃在被皇帝斥責後,表麵上收斂了許多,不再像以前那樣囂張跋扈。但她心中的怨恨卻越來越深,一直在暗中謀劃著如何東山再起。
她召集自己的親信謀士,說道:“此次本宮雖受挫,但絕不能就此認輸。你們給本宮想辦法,如何才能重新奪回失去的權力。”
謀士們紛紛獻策。有的說要繼續拉攏中立派大臣,有的說要製造一些事端,讓皇後和李澤陷入困境。
武貴妃聽了眾人的建議後,沉思片刻,說道:“如今朝堂局勢對我們不利,我們不能急於求成。先按兵不動,等待時機。同時,密切監視皇後和李澤的一舉一動,找到他們的破綻。”
三、朝堂紛爭,小試鋒芒
在皇後和李澤的謀劃下,朝堂上開始出現一些小的紛爭。一位與武貴妃關係密切的官員在處理政務時出現了失誤,李澤抓住這個機會,在朝堂上對其進行了彈劾。
“陛下,這位大人在處理此事時,嚴重失職,導致百姓利益受損。若不加以懲處,恐會引起民憤。”李澤慷慨激昂地說道。
其他支持皇後的大臣也紛紛附和。皇帝聽了李澤的話,臉色不悅,對那位官員進行了嚴厲的批評,並削減了他的一些權力。
武貴妃得知此事後,心中十分惱火,但她知道此時不能輕舉妄動。她隻能在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找機會報複李澤。
四、中立派態度,關鍵因素
在這場朝堂紛爭中,中立派大臣的態度顯得尤為關鍵。皇後和李澤深知這一點,他們開始派人去拉攏中立派大臣。
李澤親自拜訪了幾位中立派大臣,向他們表達了自己的誠意。“各位大人,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我們應該齊心協力,為陛下分憂。希望各位大人能支持我們,共同維護朝廷的穩定。”李澤誠懇地說道。
一些中立派大臣被李澤的誠意所打動,開始逐漸傾向於皇後和李澤這邊。但仍有一些中立派大臣持觀望態度,他們不想過早地卷入這場紛爭。
武貴妃也沒有放棄對中立派大臣的拉攏。她派人給那些中立派大臣送去了更豐厚的禮物,並承諾給予他們更高的官職。
中立派大臣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們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五、後宮暗流,爭鬥升級
在朝堂紛爭不斷的同時,後宮之中也暗流湧動。武貴妃和皇後之間的爭鬥逐漸升級。
武貴妃在自己的宮中設下了一個陷阱,故意讓皇後的一個宮女發現。宮女以為得到了重要情報,急忙將此事告知了皇後。
皇後得知後,以為是武貴妃的重大陰謀,立刻派人去調查。但這其實是武貴妃的一個圈套,她想借此機會讓皇後陷入被動。
皇後派人調查的事情被武貴妃知道後,她在皇帝麵前告狀,說皇後私自派人調查她,有不軌之心。
皇帝聽了武貴妃的話,心中有些不悅。他雖然知道武貴妃和皇後之間一直有矛盾,但沒想到皇後會如此大膽。
“皇後,你為何要私自派人調查貴妃?”皇帝問道。
皇後急忙解釋:“陛下,臣妾隻是收到了一些消息,擔心武氏有不利於朝廷的舉動,所以才派人調查。並無不軌之心。”
皇帝雖然沒有完全相信皇後的話,但也沒有過多地責備她。隻是警告皇後和武貴妃,不要再在後宮中爭鬥,以免影響朝廷的穩定。
六、李澤周旋,化解危機
李澤得知此事後,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知道如果處理不好,皇後和自己都會陷入困境。
於是,李澤決定在皇帝麵前為皇後解釋。他來到皇帝的書房,恭敬地說道:“陛下,皇後娘娘也是為了朝廷著想。武氏在朝中勢力龐大,難免會讓人有所擔憂。希望陛下能明察秋毫。”
皇帝聽了李澤的話,沉思片刻。他覺得李澤說得有道理,而且李澤一直表現得很忠誠。
“澤兒,你說得有理。朕也知道後宮爭鬥會影響朝廷穩定。但你們也要注意分寸。”皇帝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