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被立為太子,入住東宮。然而,東宮之中並非風平浪靜,一場新的風暴正悄然醞釀。
李治身邊的謀士們深知他初登太子之位,根基不穩,紛紛出謀劃策。其中,太子詹事於誌寧憂心忡忡地說道:“太子殿下,如今朝堂之上雖表麵平靜,但暗地中支持魏王的勢力仍在蠢蠢欲動。您需儘快樹立威望,收攏人心。”
李治點了點頭,說道:“先生所言極是。但朕不知該從何處著手。”
於誌寧思索片刻,道:“殿下可從整頓東宮官員入手,選拔賢能之士,淘汰那些心懷二心之人。同時,多參與朝政,展現您的治國之才。”
李治采納了於誌寧的建議,開始著手整頓東宮。他親自考察官員,對於那些忠誠且有才能的人加以重用,而對於那些與魏王有牽連的人則予以貶斥。一時間,東宮的風氣為之一新。
然而,這一舉動卻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在被貶斥的官員中,有一位名叫韋挺的人,他本是李泰的親信。被逐出東宮後,他懷恨在心,暗中與李泰勾結,妄圖報複李治。
“魏王殿下,李治如今在東宮大肆整頓,分明是想打壓我們的勢力。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啊。”韋挺對李泰說道。
李泰眼中閃過一絲狠厲,說道:“哼,李治這小子竟敢如此囂張。你有什麼辦法?”
韋挺想了想,說道:“殿下,我們可以製造一些事端,讓李治陷入困境。比如,散布一些關於他的負麵謠言,再買通一些大臣在朝堂上彈劾他。”
李泰點了點頭,覺得這個辦法可行。“好,就按你說的辦。一定要讓李治名譽掃地,讓父皇對他失望。”
很快,長安城又開始流傳一些關於李治的謠言,說他沉迷酒色,不理朝政。這些謠言越傳越廣,甚至傳到了李世民的耳中。
李世民心中十分不悅,他把李治召進皇宮,嚴厲地問道:“治兒,朕聽聞你在東宮沉迷酒色,可有此事?”
李治心中一驚,連忙跪下說道:“父皇,兒臣冤枉啊。這定是有人惡意中傷兒臣。兒臣每日都在努力學習治國之道,從未有過沉迷酒色之事。”
李世民看著李治,心中有些懷疑。“哼,無風不起浪。你最好給朕解釋清楚。”
李治焦急地說道:“父皇,兒臣可以讓東宮的官員們為兒臣作證。而且兒臣最近一直在整頓東宮,得罪了一些人,這些謠言定是他們散布的。”
李世民沉思片刻,說道:“好吧,朕暫且相信你。但你要儘快查明真相,還自己一個清白。”
李治回到東宮後,立刻派人調查謠言的源頭。經過一番追查,終於發現是韋挺在背後搞鬼。
“太子殿下,我們已經查明,謠言是韋挺散布的,他與魏王勾結,妄圖陷害您。”手下的人向李治彙報。
李治心中十分生氣,他立刻將此事告知了李世民。
李世民聽後,勃然大怒。“李泰,他竟然如此不知悔改。傳朕的旨意,將韋挺打入大牢,嚴懲不貸。同時,警告李泰,若再敢有任何不軌之舉,定斬不饒。”
李泰得知韋挺被抓後,心中十分害怕。他知道李世民已經對他產生了極大的不滿。
“謀士,如今我們該怎麼辦?父皇已經警告了我,若再輕舉妄動,恐怕性命不保。”李泰焦急地問道。
謀士沉思片刻,說道:“殿下,如今我們隻能暫時蟄伏,等待時機。您可以向陛下表明您的忠心,讓他消除對您的疑慮。”
李泰點了點頭,說道:“好,我這就進宮向父皇請罪。”
李泰來到李世民的書房,跪在地上,淚流滿麵地說道:“父皇,兒臣知道錯了。兒臣不該輕信小人之言,做出如此糊塗之事。還望父皇饒兒臣一命。”
李世民看著李泰,心中有些不忍。“泰兒,你若真心悔改,朕可以饒你這一次。但你要記住,不可再犯。”
李泰謝恩後,離開了皇宮。他心中雖然暫時放下了一塊石頭,但對李治的怨恨卻更深了。
在後宮中,武才人雖然被打入冷宮,但她並沒有放棄。她暗中收買了一些宮女太監,讓他們為自己傳遞消息。
“才人,如今太子之位已經定了,是晉王李治。”一位宮女向武才人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