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受阻與朝臣分歧
李佑雖在一定程度上穩固了皇位,但新政推行依舊困難重重。科舉改革在部分地區試行後,效果參差不齊。一些通過新策論選拔上來的官員,雖有新思想,但缺乏實際政務處理經驗,在地方上辦事屢屢碰壁。
“陛下,這科舉新製看似選拔了不少人才,可這些人到了地方,處理起實務來漏洞百出,百姓頗有怨言啊。”一位地方官員在朝堂上憂心忡忡地奏報。
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支持舊製的大臣們趁機發難。
“陛下,早說過這科舉製度不可輕易更改,如今出了這麼多問題,可見還是舊製穩妥。”一位老臣言辭激烈地說道。
而支持新政的大臣們也不甘示弱。
“改革本就不可能一蹴而就,這些問題隻是暫時的。若因這點困難就放棄,那國家如何進步?”一位年輕官員據理力爭。
李佑眉頭緊鎖,他深知科舉改革是為了國家的長遠發展,但眼前的問題也不能忽視。
“諸位愛卿莫要爭論,朕會派人下去詳細調查,找出問題所在,再做定奪。”李佑最終發話,暫時平息了朝堂上的爭論。
後宮爭寵升級
後宮之中,麗妃與皇後的矛盾再度升級。麗妃仗著李佑的寵愛,愈發不把皇後放在眼裡。一次宮廷宴會上,麗妃故意在眾人麵前讓皇後難堪。
“皇後娘娘今日這身打扮倒是端莊,隻是略顯老氣了些。”麗妃嬌笑著說道,眼中滿是挑釁。
皇後臉色一變,但還是強忍著怒火,保持著端莊的儀態。
“麗妃妹妹年輕貌美,自然有不同的喜好。本宮年歲漸長,隻求端莊得體便好。”皇後不卑不亢地回應道。
李佑坐在主位上,看到這一幕,心中有些不悅。
“你們都是朕的妃子,應當和睦相處,莫要在這宴會上鬨得不愉快。”李佑冷冷地說道。
然而,麗妃和皇後表麵上雖都應承著,但心中的怨恨卻更深了。
舊勢力反撲
前朝那些曾支持太子的舊勢力,並未因之前的打壓而徹底死心。他們暗中聯絡各方勢力,企圖再次掀起風浪。
他們與一些地方豪強勾結,在地方上抵製新政的推行。同時,他們還在京城中散布謠言,說李佑推行新政是為了一己私利,會導致國家滅亡。
“聽說了嗎?陛下的新政就是瞎折騰,那些新上來的官員根本不懂治理地方,國家遲早要毀在他們手裡。”街頭巷尾,不時有人議論紛紛。
這些謠言很快傳到了李佑的耳朵裡,他十分憤怒。
“這些人真是賊心不死,朕一定要徹底鏟除他們。”李佑咬牙切齒地說道。
他立刻下令加強對京城的管控,徹查謠言的源頭。同時,他還派遣官員到地方上,嚴厲打擊那些抵製新政的勢力。
邊關隱患重現
就在李佑全力處理國內事務時,邊關又傳來了消息。北方遊牧民族雖被暫時擊退,但他們並未放棄侵擾大唐邊境的想法。
“陛下,據探子來報,北方遊牧民族正在集結軍隊,似有再次進犯之意。”一位將領焦急地奏報。
李佑心中一緊,他知道邊關局勢不容樂觀。
“加強邊關的防禦,密切關注敵軍動向。同時,從國內調集部分糧草和物資運往邊關,確保軍隊的供給。”李佑迅速做出部署。
然而,一些大臣對此提出了異議。
“陛下,如今國內新政推行本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若再從國內調集物資運往邊關,恐會影響新政的實施。”一位大臣擔憂地說道。
李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深知邊關防禦不能鬆懈,但國內新政也不能半途而廢。
“朕會想辦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先確保邊關的安全,再逐步推進新政。”李佑最終做出了決定。
神秘訪客
一日,李佑正在書房中處理政務,突然有侍衛來報,說有一位神秘訪客求見。
“陛下,此人自稱是一位世外高人,有要事相商。”侍衛恭敬地說道。
李佑心中好奇,便命人將訪客帶進來。
隻見一位身著道袍、仙風道骨的老者走了進來。
“陛下,貧道久聞陛下英明神武,推行新政欲興大唐。今日特來相助。”老者微笑著說道。
李佑心中一動,問道:“不知先生有何相助之法?”
老者從懷中掏出一本秘籍,遞給李佑。
“陛下,此乃貧道多年心血所著,其中記載了一些治國之策和軍事謀略,或許對陛下有所幫助。”老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