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後警覺與布局
武皇後自從得知王皇後舊部蠢蠢欲動的消息後,表麵上依舊雍容華貴地處理著後宮諸事,可內心卻如繃緊的弦。她深知,王皇後背後的前朝舊臣勢力盤根錯節,若不及時應對,必將釀成大禍。
“許敬宗,如今王皇後餘黨勾結前朝舊臣,意圖不軌,你可有應對之策?”武皇後在偏殿召見許敬宗,目光犀利地問道。
許敬宗微微躬身,思索片刻後說道:“皇後娘娘,如今之計,我們需先穩住朝堂局勢,再逐步瓦解他們的勢力。可派遣可靠之人暗中監視那些舊臣的一舉一動,同時在後宮加強防備,防止他們裡應外合。”
武皇後點頭稱是,“此事就交由你去安排,務必小心謹慎。另外,本宮要加強對冷宮的看守,絕不能讓王皇後再有機會與外界聯係。”
許敬宗領命而去,開始著手布置各項事宜。武皇後又將心腹宮女叫來,“你去告知守衛,若有可疑之人靠近冷宮,格殺勿論。”
舊臣密謀
在長安城外的一座廢棄府邸中,王皇後家族的幾位重要成員與前朝舊臣們聚集在一起,氣氛緊張而凝重。
“如今武氏妖後把持後宮,甚至妄圖乾涉朝政,我們絕不能坐以待斃。”一位老臣憤怒地說道。
王皇後的兄長王雄也滿臉焦急,“我妹妹被打入冷宮,受儘折磨,此仇不報,我王家顏麵何存。”
眾人商議許久,最終決定在近日發動一場政變,先控製皇宮,再逼迫皇上廢黜武皇後,迎回王皇後。他們計劃在宮中安插內應,在政變當晚打開宮門,讓外麵的人馬順利進入。
“我們必須選一個合適的時機,最好是皇上不在宮中的時候,這樣勝算更大。”一位謀士建議道。
眾人紛紛點頭,開始仔細謀劃具體的行動細節。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武皇後的眼線早已將他們的一舉一動看在眼裡。
後宮內應
在皇宮的一處宮殿中,淑妃正坐在梳妝台前,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安。她本就是王皇後一派的人,如今王皇後失勢,她也受到了武皇後的打壓。
這時,一名宮女悄悄走進來,在淑妃耳邊低語了幾句。淑妃聽後,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原來,王皇後舊部派人聯係上了淑妃,希望她能在宮中充當內應,協助他們發動政變。淑妃心中十分矛盾,她知道一旦參與此事,若失敗必將死無葬身之地,但又不甘心一直受武皇後的欺壓。
“娘娘,如今王皇後那邊準備充分,隻要我們裡應外合,一定能成功。”宮女勸說道。
淑妃咬了咬牙,“罷了,就拚這一次。告訴他們,我答應做內應。”
然而,淑妃的一舉一動都被武皇後的眼線看在眼裡。武皇後得知淑妃要充當內應的消息後,嘴角露出一絲冷笑,“哼,竟敢在本宮眼皮底下搞小動作,就讓你們有來無回。”
皇上的態度
皇上李治最近也察覺到了後宮和朝堂的緊張氣氛。他對武皇後的強勢手段既有些無奈,又有些依賴。對於王皇後舊部的謀反之事,他心中十分矛盾。
“陛下,如今武皇後已將局勢掌控,王皇後餘黨不足為懼。但此事若處理不當,必將引發朝堂動蕩。”宰相李義府向皇上進諫道。
皇上歎了口氣,“朕也不想看到朝堂和後宮再起紛爭,可武皇後行事有時過於狠辣,讓朕也有些為難。”
李義府接著說:“陛下,武皇後也是為了維護皇室的穩定,如今局勢複雜,還需陛下堅定支持她。”
皇上點了點頭,心中有了決斷。他決定在這場紛爭中支持武皇後,共同應對王皇後舊部的挑戰。
武後的計策
武皇後得知皇上的態度後,心中有了底。她決定將計就計,利用淑妃這個內應,引王皇後舊部上鉤。
“翠兒,你去告訴淑妃,就說本宮最近身體不適,要去驪山溫泉養病,讓她通知外麵的人,在本宮離開皇宮後發動政變。”武皇後對心腹宮女說道。
翠兒領命而去。淑妃得知這個消息後,心中大喜,立刻派人將消息傳遞給了宮外的王皇後舊部。
王皇後舊部得到消息後,認為時機已到。他們開始集結人馬,準備在武皇後離開皇宮後發動政變。
政變前夜
夜幕降臨,長安城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王皇後舊部的人馬在城外秘密集結,等待著進入皇宮的信號。
在皇宮內,淑妃緊張地等待著時機。她按照武皇後的安排,準備在合適的時候打開宮門。
武皇後則在宮中暗中布置了大量的兵力,她身著戎裝,眼神堅定地等待著敵人的到來。
“皇後娘娘,一切都已準備妥當,隻等他們自投羅網。”許敬宗前來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