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刻派人去將德妃帶到太極宮。德妃被帶到後,看到黑月會成員,心中暗叫不好。
“陛下,臣妾冤枉啊。他們是在誣陷臣妾。”德妃狡辯道。
李豫看著德妃,心中已經有了判斷。“德妃,證據確鑿,你還敢狡辯。朕平日待你不薄,你為何要陷害太子?”李豫嚴厲地問道。
德妃見無法抵賴,隻好跪在地上,哭著說道:“陛下,臣妾一時糊塗,被權力衝昏了頭腦。求陛下饒臣妾一命。”
李豫心中十分失望,“德妃,你犯下如此大錯,朕豈能輕易饒你。即日起,廢你為庶人,打入冷宮。”李豫下令道。
德妃聽了李豫的話,癱倒在地,她沒想到自己的陰謀會敗露,落得如此下場。
而太子李適的冤屈也終於得以洗清。李豫看著李適,心中十分愧疚。“適兒,是朕錯怪你了。你一心為國,朕卻被小人蒙蔽了雙眼。”李豫說道。
李適拱手道:“父皇,兒臣知道您也是被人迷惑。如今真相大白,兒臣也安心了。兒臣會繼續為大唐效力,不辜負父皇的期望。”
經過這場風波,李豫對朝廷中的局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知道,朝堂之上,各方勢力明爭暗鬥,稍有不慎,就會陷入陰謀之中。
“朕要加強對朝廷的管理,嚴懲那些心懷不軌之人。”李豫說道。
他開始對朝廷官員進行整頓,清除那些與黑月會有勾結的官員。同時,他也更加注重太子李適的培養,希望他能成為一位賢明的君主。
而太子李適經過這次事件後,也變得更加成熟穩重。他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他要麵對的挑戰還有很多。
“兒臣定會努力學習治國之道,為大唐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李適在心中暗暗發誓。
在朝廷整頓的同時,大唐的經濟也在逐漸恢複。災區的百姓在太子李適的賑災下,生活逐漸安定下來。他們開始重建家園,農田裡又有了忙碌的身影。
“多虧了太子殿下,我們才能有今天的生活。”一位百姓感激地說道。
而在文化方麵,大唐也迎來了一個小繁榮。許多文人墨客紛紛創作詩歌,歌頌大唐的盛世景象。
“如今大唐國泰民安,正是我們文人一展才華的時候。”一位詩人說道。
然而,就在大唐看似一片繁榮的時候,又一個危機悄然降臨。西域的回紇部落開始蠢蠢欲動,他們覬覦大唐的財富和土地,準備再次發動戰爭。
“陛下,回紇部落有異動,他們似乎在集結軍隊,準備進犯我大唐。”一位大臣向李豫彙報。
李豫心中一緊,他沒想到剛剛解決了吐蕃的問題,又要麵對回紇的威脅。“傳朕旨意,加強邊境防守,同時派使者前往回紇部落,了解他們的意圖。”李豫說道。
太子李適也向李豫請命,希望能參與到應對回紇的事務中。“父皇,兒臣願為朝廷分憂,參與應對回紇之事。”李適說道。
李豫看著李適,心中十分欣慰。“好,適兒,你就與幾位大臣一起商議應對之策。朕相信你能處理好此事。”李豫說道。
於是,李適開始與大臣們商議應對回紇的策略。他們分析了回紇部落的情況,製定了一係列的防禦和應對措施。
“我們可以先加強邊境的軍事力量,同時與周邊的部落結盟,共同對抗回紇。”一位大臣建議道。
李適點了點頭,“此計甚好。我們還要加強情報收集,了解回紇軍隊的動向,以便及時做出反應。”
就在他們緊張商議的時候,回紇部落的使者來到了大唐。他們帶來了回紇首領的口信,要求大唐割讓一塊土地給他們,否則就將發動戰爭。
“哼,回紇首領真是貪心不足。我們大唐豈會輕易割讓土地。”李適憤怒地說道。
李適決定親自接見回紇使者,表明大唐的立場。“貴使回去轉告你們首領,大唐的土地一寸也不能少。若你們敢進犯,我大唐定當全力反擊。”李適堅定地說道。
回紇使者聽了李適的話,心中一驚。他們沒想到太子如此強硬。“太子殿下,還請三思。我們首領的決心已下,若不答應,戰爭恐難以避免。”使者說道。
李適冷笑一聲,“戰爭我們並不懼怕。我大唐有精兵強將,定能保衛疆土。回去告訴你們首領,好自為之。”
回紇使者無奈,隻好告辭離去。一場新的戰爭危機籠罩在大唐的上空,太子李適能否帶領大唐度過這次危機,大唐的命運又將何去何從,一切都充滿了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