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在朝堂與民間的重重阻力中艱難推進,雖已初顯成效,但大唐的邊疆與地方局勢卻如潛藏在平靜湖麵下的洶湧暗流,正悄然醞釀著一場更為嚴峻的危機——藩鎮之患。
自玄宗朝以來,藩鎮勢力逐漸壯大,成為朝廷難以掌控的獨立王國。如今,一些藩鎮節度使表麵上對朝廷新政陽奉陰違,暗地裡卻在擴充軍備、積聚力量,妄圖脫離朝廷的掌控,實現割據一方的野心。
河北道的成德節度使王雄,便是其中最為囂張跋扈的一個。他擁兵自重,占據著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對朝廷的賦稅征收置若罔聞,還時常縱容士兵在轄區內燒殺搶掠,百姓苦不堪言。
王雄野心勃勃,不甘心隻做一方節度使。他暗中與其他藩鎮勾結,企圖聯合起來對抗朝廷。他在自己的府邸中,常常與心腹將領們密謀,商討如何擴大勢力範圍,如何應對朝廷可能的製裁。
“如今朝廷推行新政,看似是為了國家好,但實際上是在削弱我們藩鎮的權力。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有所行動。”王雄坐在主位上,眼神中透露出貪婪和野心。
一名將領附和道:“節度使大人說得對,我們手中有兵有將,何懼朝廷?隻要我們聯合其他藩鎮,定能與朝廷分庭抗禮。”
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王雄心中暗自得意,他覺得自己的計劃即將實現。於是,他派人秘密前往其他藩鎮,傳達自己的聯合之意。
與此同時,朝廷也察覺到了藩鎮的異動。李治辰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
“陛下,藩鎮之患由來已久,如今他們蠢蠢欲動,若不及時製止,恐成大患。”兵部尚書趙元凱憂心忡忡地說道。
宰相蘇文軒也說道:“陛下,我們不能輕易動用武力。藩鎮勢力龐大,若貿然出兵,恐怕會引發大規模的戰爭,百姓又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我們可以先采取懷柔政策,派人去安撫他們,了解他們的訴求。”
李治辰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藩鎮問題的複雜性,既要維護朝廷的權威,又要避免戰爭的爆發。經過一番思考,他決定派遣使者前往成德鎮,與王雄進行談判。
使者帶著李治辰的詔書,日夜兼程地趕到了成德鎮。王雄得知朝廷使者到來,心中暗自冷笑。他表麵上熱情款待使者,實際上卻對朝廷的詔書不屑一顧。
“朝廷推行新政,我並不反對。但新政損害了我們藩鎮的利益,我不能坐視不管。除非朝廷能滿足我們的要求,否則我不會輕易妥協。”王雄傲慢地對使者說道。
使者耐心地解釋道:“節度使大人,新政的目的是為了國家的長遠發展,也是為了百姓的福祉。隻要您能支持新政,朝廷不會虧待您的。”
王雄卻根本聽不進去,他冷冷地說道:“少在這裡說些冠冕堂皇的話。我隻相信實力,若朝廷不能給我一個滿意的答複,我將聯合其他藩鎮起兵反抗。”
使者無奈,隻好帶著王雄的態度回到了長安。李治辰得知後,心中十分憤怒。他意識到,懷柔政策已無法解決問題,必須采取強硬措施。
他再次召集大臣們商議,決定對成德鎮采取軍事威懾。他派遣李將軍率領五萬大軍前往成德鎮邊界,展示朝廷的軍威。
李將軍接到命令後,迅速率領軍隊出發。他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一路上嚴格約束士兵,不得擾民。當軍隊到達成德鎮邊界時,立刻安營紮寨,做好了戰鬥準備。
王雄得知朝廷軍隊到來,心中有些慌亂。他沒想到朝廷會如此果斷地采取軍事行動。但他並不想輕易屈服,他下令加強防禦,準備與朝廷軍隊一戰。
雙方陷入了僵持狀態。成德鎮邊界上,氣氛緊張得讓人窒息。李將軍多次派人前往成德鎮,勸王雄投降,但王雄都拒絕了。
就在雙方劍拔弩張之時,其他藩鎮的動向也引起了朝廷的關注。魏博節度使田虎、盧龍節度使李豹等,雖然表麵上沒有明確表態支持王雄,但也沒有表示會支持朝廷。他們在觀望局勢,等待時機。
李治辰知道,必須儘快解決成德鎮的問題,否則其他藩鎮可能會效仿王雄,局麵將更加難以控製。他決定親自前往成德鎮邊界,鼓舞士氣,指揮作戰。
當李治辰到達軍隊營地時,士兵們士氣大振。他們高呼著“陛下萬歲”,表達著對皇帝的忠誠。李治辰視察了軍隊的情況,對李將軍的部署表示滿意。
“李將軍,此次任務艱巨,但朕相信你一定能完成。我們要讓那些妄圖反抗朝廷的藩鎮知道,大唐的威嚴不可侵犯。”李治辰堅定地說道。
李將軍抱拳說道:“陛下放心,末將定當竭儘全力,不辜負陛下的信任。”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前來報告:“陛下,成德鎮派使者前來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