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推進的新波瀾
隨著新政在各方努力下穩步推進,國家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景。然而,就在這看似順遂的進程中,新政卻在一個關鍵領域遭遇了新的波瀾——商業貿易方麵的行會壟斷問題浮出水麵。
原本為了規範商業活動而設立的各大行會,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強大的利益集團。他們憑借著在行業內的主導地位,肆意抬高物價、限製競爭,嚴重影響了市場的正常秩序。一些中小商戶苦不堪言,紛紛向朝廷上書反映情況。
“陛下,如今各大行會壟斷市場,我們這些小本生意實在難以維持。他們聯合起來打壓我們,抬高原材料價格,我們根本無力與之競爭。”一位來自江南的商戶代表在朝堂上哭訴道。
乾興帝眉頭緊鎖,深知這一問題若不解決,不僅會阻礙商業的進一步發展,還會引發社會的不穩定。他立刻下令相關部門對行會壟斷問題展開調查。
負責調查的官員經過一番深入走訪和取證,發現了行會背後的一些複雜利益關係。原來,部分官員與行會勾結,為他們提供庇護,從中謀取私利。這一發現讓乾興帝大為震怒。
“朕推行新政是為了營造公平公正的商業環境,這些官員竟敢與不法商人勾結,損害百姓利益,實在是罪不可赦。”乾興帝下令嚴懲這些腐敗官員,同時對壟斷市場的行會進行整頓。
然而,整頓行會並非易事。行會背後的勢力盤根錯節,他們不甘心輕易放棄既得利益,開始在暗中抵製新政的整頓措施。一些行會甚至煽動部分商戶鬨事,企圖給朝廷施加壓力。
後宮隱憂又現
後宮之中,表麵上依舊維持著和諧的景象,但暗地裡卻又滋生了新的隱憂。一位新晉的美人——柔美人,憑借著出眾的容貌和溫柔的性格,很快得到了乾興帝的寵愛。
柔美人在得寵之後,逐漸變得恃寵而驕。她不把其他妃嬪放在眼裡,甚至在一些場合公然頂撞皇後。皇後雖然寬宏大量,但對於柔美人的無禮行為也感到十分不滿。
“蘭芝,這柔美人太不懂規矩了。後宮之中,理應以和為貴,她如此囂張跋扈,成何體統。”皇後對蘭芝抱怨道。
蘭芝勸道:“娘娘,柔美人剛得寵,難免有些得意忘形。您不妨找個機會,好好教導她一番。”
皇後點頭道:“你說得有理。我這就去柔美人的寢宮,與她好好談談。”
皇後帶著蘭芝來到了柔美人的寢宮。柔美人看到皇後前來,雖然表麵上行了禮,但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不屑。
“柔美人,本宮知道陛下寵愛你,但你也不能忘記後宮的規矩。你要尊重其他妃嬪,與大家和睦相處。”皇後語重心長地說道。
柔美人卻不以為然地說道:“皇後娘娘,我自有陛下的寵愛,何須在意他人的看法。”
皇後聽了柔美人的話,心中十分生氣。“柔美人,你如此放肆,難道不怕陛下怪罪嗎?”
柔美人冷笑一聲:“陛下寵愛我,自然會護著我。皇後娘娘還是管好自己吧。”
皇後見柔美人如此頑固不化,隻好無奈地離開了。她深知,柔美人的存在將會給後宮帶來新的麻煩。
邊疆隱患重現
就在朝廷忙於解決內部問題時,邊疆地區又出現了新的隱患。鄰國雖然在戰後與我朝達成了和談協議,但他們並未真正放棄對我朝領土的覬覦。
邊境的守將發現,鄰國在邊境地區頻繁調動軍隊,加強軍事部署。同時,一些小股敵軍開始騷擾我朝邊境的村莊,搶奪百姓的財物。
“陛下,鄰國近日在邊境活動頻繁,有再次挑起戰爭的跡象。我們應加強邊境的防禦,以防不測。”邊境守將向乾興帝報告。
乾興帝聽了守將的報告,心中十分憂慮。他深知,剛剛經曆了一場戰爭,國家需要時間來恢複和發展,此時若再次陷入戰爭,將會給國家和百姓帶來巨大的災難。
“傳朕旨意,立刻加強邊境的防禦工事,增派軍隊駐守。同時,派遣使者前往鄰國,詢問他們的意圖,表達我朝希望和平共處的意願。”乾興帝說道。
使者來到鄰國後,受到了冷遇。鄰國君主態度強硬地表示,他們的軍事調動是為了維護本國的安全,並無侵犯我朝之意。但對於邊境的騷擾事件,卻隻字不提。
使者無奈,隻好回國向乾興帝報告。乾興帝意識到,鄰國的態度十分可疑,必須做好戰爭的準備。
“傳朕旨意,在全國範圍內征兵,儲備糧草和物資,隨時應對可能發生的戰爭。”乾興帝說道。
朝堂紛爭又起
朝堂之上,圍繞著行會壟斷問題和邊疆隱患,大臣們再次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采取強硬措施,對行會進行嚴厲打擊,同時對鄰國進行軍事威懾;另一派則主張采取溫和的手段,通過協商和談判來解決問題。
支持強硬措施的大臣說道:“陛下,行會壟斷市場,嚴重影響了國家的經濟發展。我們必須采取果斷措施,嚴懲這些不法商人。對於鄰國,他們如此囂張,我們不能一味地忍讓,必須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
主張溫和手段的大臣則反駁道:“陛下,如今國家剛剛經曆了戰爭,需要休養生息。對行會進行嚴厲打擊,可能會引發社會的動蕩。對於鄰國,我們應該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避免再次陷入戰爭。”
兩派大臣爭論不休,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混亂。乾興帝看著這混亂的局麵,心中十分苦惱。他深知,無論采取哪種措施,都有其利弊。
“諸位愛卿,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國家好。但我們不能盲目地采取行動,必須權衡利弊。朕決定,對行會進行適度的整頓,既要打擊壟斷行為,又要避免引發社會的不穩定。對於鄰國,我們在加強軍事防禦的同時,也要繼續通過外交途徑進行溝通。”乾興帝說道。
然而,大臣們對乾興帝的決定並不完全滿意。支持強硬措施的大臣認為乾興帝過於軟弱,而主張溫和手段的大臣則認為乾興帝的整頓力度不夠。
神秘力量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