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斡旋起波瀾
李豫在安排好邊境防禦事宜後,時刻關注著派往吐蕃進行外交談判使者的消息。然而,使者傳回的消息卻不容樂觀。吐蕃方麵態度強硬,聲稱大唐新政影響了他們在邊境地區的貿易利益,要求大唐停止新政,恢複舊製,否則便會發動戰爭。
“陛下,吐蕃人簡直是無理取鬨!新政是為了我大唐的發展,怎能因他們的要求而停止。”一位支持新政的大臣氣憤地說道。
“話雖如此,但如今吐蕃陳兵邊境,我們也不能輕易與之開戰。”另一位大臣憂慮地說道。
皇帝皺著眉頭,看向李豫,問道:“李豫,你對此有何看法?”
李豫沉思片刻後說道:“陛下,吐蕃此舉不過是找借口尋釁。我們不能輕易妥協,但也不能貿然開戰。我建議再派一位能言善辯之士前往吐蕃,向他們說明新政並不會影響邊境貿易,反而會促進雙方的經濟交流。同時,我們也要做好開戰的準備,讓吐蕃不敢輕舉妄動。”
皇帝點了點頭,說道:“就依你所言。你去挑選合適的人選前往吐蕃,朕會加強邊境的軍事部署。”
李豫領命後,開始在朝廷中挑選合適的使者。他最終選中了一位名叫蘇銘的官員,此人機智聰慧,口才極佳,曾多次成功完成外交任務。
蘇銘領命後,帶著豐厚的禮品和李豫精心準備的文書前往吐蕃。然而,當他到達吐蕃王庭時,卻遭遇了重重刁難。吐蕃大臣們對蘇銘惡語相向,甚至試圖羞辱他。
“你們大唐為何要推行新政,破壞我們的貿易?”一位吐蕃大臣大聲質問道。
蘇銘不慌不忙地說道:“貴國有所不知,大唐新政旨在整頓吏治,減輕百姓負擔,促進經濟發展。這對於邊境貿易而言,隻會有好處,不會有壞處。新政實施後,市場更加規範,交易更加公平,貴國商人也能從中受益。”
吐蕃大臣們聽了蘇銘的話,一時無言以對。但吐蕃國王卻依舊態度強硬,不肯輕易妥協。
“除非你們大唐停止新政,否則休談和平。”吐蕃國王冷冷地說道。
蘇銘心中一緊,但他很快鎮定下來,說道:“陛下,新政是大唐的國策,不會輕易改變。但我們可以在邊境貿易方麵做出一些讓步,比如開放更多的貿易口岸,降低關稅等。這些措施既能滿足貴國的利益需求,又不會影響新政的推行。”
吐蕃國王聽了蘇銘的話,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大唐如今國力強盛,若真的開戰,吐蕃未必能占到便宜。而且,蘇銘提出的貿易讓步條件也頗具吸引力。
“好吧,朕可以給你們大唐一個月的時間考慮。若一個月後你們還不停止新政,朕將下令出兵。”吐蕃國王最終說道。
蘇銘無奈,隻好帶著這個結果返回大唐。
國內局勢暗湧動
就在蘇銘前往吐蕃進行外交斡旋的同時,大唐國內的局勢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那些反對新政的官員們見外交局勢緊張,認為這是一個再次掀起反對新政浪潮的好機會。
他們與地方豪強、富商們勾結在一起,在民間散布謠言,說新政導致了吐蕃的不滿,引發了戰爭危機。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再次被謠言蠱惑,對新政產生了懷疑。
“這新政到底是不是好事啊?怎麼引來了吐蕃的戰爭威脅。”一位百姓憂心忡忡地說道。
“是啊,說不定真的是新政惹的禍。”另一位百姓附和道。
朝堂之上,反對新政的大臣們也開始蠢蠢欲動。他們在皇帝麵前進言,要求停止新政,以平息吐蕃的怒火。
“陛下,如今吐蕃以新政為由陳兵邊境,若不停止新政,恐會引發大戰。為了大唐的安危,還請陛下三思。”一位反對新政的大臣說道。
皇帝聽了這些話,心中又開始動搖。他看著李豫,問道:“李豫,如今局勢如此,你可有良策?”
李豫堅定地說道:“陛下,吐蕃不過是借新政之名行侵略之實。即便我們停止新政,他們也未必會退兵。而且,新政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此時停止,之前的努力將付諸東流。我們應該堅定地推行新政,同時加強軍事防禦,讓吐蕃不敢輕易進犯。”
皇帝聽了李豫的話,點了點頭,但心中依舊有些猶豫。
軍中矛盾再升級
與此同時,軍隊內部的矛盾也再次升級。由於邊境局勢緊張,軍隊需要大量的物資和裝備。然而,新政削減軍事開支的措施使得軍隊的物資供應出現了短缺。
一些將領對此十分不滿,他們認為新政嚴重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於是,他們聯合起來,向皇帝上書,要求增加軍事開支,恢複舊有的軍事製度。
“陛下,如今邊境戰事一觸即發,而軍隊卻缺乏足夠的物資和裝備。新政削減軍事開支,讓我們如何打仗?請陛下恢複舊製,增加軍事投入。”一位將領在奏書中寫道。
支持新政的大臣們則堅決反對這一要求。他們認為,新政的目的是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不能因為軍隊的一時需求而放棄改革。
“軍隊的問題可以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等方式解決,而不是恢複舊有的浪費製度。”一位支持新政的大臣說道。
朝堂之上,支持新政的大臣和軍隊將領們再次展開了激烈的爭吵。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皇帝被這場爭吵弄得心煩意亂,他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他看著李豫,希望他能給出一個解決方案。
李豫知道,此時若不能妥善解決軍隊的問題,不僅會影響邊境防禦,還會讓新政的推行更加困難。他決定親自前往軍營,與將領們進行溝通。
軍營溝通解心結
李豫來到軍營後,受到了將領們的熱烈歡迎。他首先表達了對將領們的敬意和感謝,感謝他們為保衛大唐所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