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元慶眼睛一亮:“殿下,我們可以聯絡一些朝中對武後不滿的大臣,結成同盟,共同對抗武後和韋貴妃。”
李弘點點頭:“此計可行。但此事必須秘密進行,不能讓武後和韋貴妃察覺。”
六、秘密結盟
李弘和裴元慶開始秘密聯絡朝中的大臣。他們首先找到了宰相張柬之。張柬之為人正直,對武後的專權早已不滿。
“張相,如今武後勢力日益壯大,對朝廷和社稷構成了嚴重威脅。太子殿下希望能與您結盟,共同對抗武後。”裴元慶誠懇地說道。
張柬之沉思片刻,說道:“老夫也深知武後的危害,但此事事關重大,不可輕易行事。若要結盟,必須有詳細的計劃。”
李弘說道:“張相放心,我們已經有了初步的計劃。先在朝中製造輿論,揭露武後的罪行,爭取更多大臣的支持。然後尋找機會,在朝堂之上彈劾武後,削弱她的勢力。”
張柬之點點頭:“此計可行。但要注意行事的分寸,不可操之過急。老夫願意與太子殿下結盟,共同為朝廷社稷出力。”
隨後,李弘和裴元慶又陸續聯絡了一些大臣,他們都表示願意加入同盟。在眾人的努力下,一個秘密的反武同盟逐漸形成。
七、武後的察覺
然而,武後並非毫無察覺。她的眼線遍布朝廷內外,很快就得知了李弘聯絡大臣結盟的消息。
“哼,太子倒是有些手段,竟敢聯絡大臣對付本宮。”武後冷笑一聲,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殺意。
韋貴妃說道:“姐姐,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儘快采取行動,瓦解他們的同盟。”
武後沉思片刻,說道:“我們可以先從那些大臣入手,分化他們的陣營。同時,在朝堂之上製造事端,讓太子和那些大臣陷入困境。”
於是,武後開始安排人手,對那些加入同盟的大臣進行調查,尋找他們的把柄。同時,她在朝堂之上故意提出一些有爭議的政策,引發大臣們的爭論,試圖讓同盟內部產生分歧。
八、朝堂風雲再起
在武後的挑撥下,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混亂。一些大臣開始動搖,對同盟的信心產生了懷疑。
“陛下,臣認為武後的政策有其合理性,不應盲目反對。”一位大臣站出來說道。
另一位大臣則反駁道:“武後專權已久,她的政策大多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我們不能再支持她。”
朝堂之上爭吵聲不斷,李治也感到十分頭疼。他試圖調解雙方的矛盾,但卻無濟於事。
李弘看著朝堂上的混亂局麵,心中十分焦急。他知道,這是武後的陰謀,必須儘快穩定同盟內部的局勢。
“各位大人,我們結盟是為了朝廷和社稷的利益,不能因為一些小事而產生分歧。武後的專權是我們共同的敵人,我們必須團結一心,才能對抗她。”李弘大聲說道。
在李弘的勸說下,一些大臣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但同盟內部的裂痕已經產生,局勢依然十分嚴峻。
九、生死危機
武後見分化同盟的計劃未能完全成功,決定采取更激進的手段。她指使韋貴妃誣陷太子謀反。
“陛下,有證據表明太子勾結大臣,意圖謀反。請陛下明察。”韋貴妃跪在地上,呈上一份所謂的“證據”。
李治心中一驚,望向李弘:“太子,此事當真?”
李弘心中暗恨韋貴妃的惡毒,但他還是鎮定自若地說道:“父皇,這是韋貴妃的汙蔑,兒臣絕無謀反之意。所謂的證據也是她偽造的。”
武後說道:“陛下,空口無憑,這些證據擺在眼前,不容太子抵賴。為了朝廷的穩定,陛下應儘快處置太子。”
李治猶豫不決。他心中對李弘還是有感情的,但又不敢輕易忽視武後的話。
“陛下,此事關係重大,不可輕易下結論。應派人調查清楚後再做決定。”張柬之站出來說道。
李治點點頭:“張相所言極是。此事暫且擱置,待朕派人調查清楚後再做定論。”
李弘雖然暫時逃過一劫,但他知道,武後和韋貴妃不會輕易放過自己,一場生死危機正在悄然逼近。
十、絕地反擊
李弘知道,自己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他決定絕地反擊。
他與裴元慶、張柬之等人商議後,製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首先,他們要找到韋貴妃偽造證據的破綻,在朝堂之上揭露她的陰謀。然後,利用武後在朝中樹敵過多的弱點,聯合更多的大臣彈劾武後。
在眾人的努力下,他們終於找到了韋貴妃偽造證據的破綻。在一次朝堂之上,李弘當眾揭露了韋貴妃的陰謀。
“陛下,這所謂的證據是韋貴妃偽造的。她為了陷害兒臣,不擇手段。請陛下明察。”李弘呈上了證據。
李治看著證據,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他沒想到韋貴妃竟然如此大膽。
“韋貴妃,你還有何話說?”李治憤怒地問道。
韋貴妃嚇得臉色蒼白,跪在地上不停地磕頭:“陛下,臣妾一時糊塗,望陛下恕罪。”
李治一怒之下,將韋貴妃打入了冷宮。而武後也因為此事受到了一定的打擊,她的勢力開始有所削弱。
李弘和他的同盟終於在這場危機中取得了初步的勝利,但他們知道,武後不會輕易認輸,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