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它們組成的不再是星圖,而是段不斷向前延伸的旋律,像條閃光的航線,指引著這個年輕的文明,駛向宇宙樂譜的下一頁。
卡卡站在獨木舟的船頭,青銅琴的弦被海風拂出細碎的顫音。光痕航線在船底鋪開,音符的間隔隨著船速變化,時而密集如織女星的閃爍,時而疏朗如參宿四的脈動。當他撥動與航線某個高音對應的弦時,前方突然躍起一群發光的飛魚,魚群掠過海麵的軌跡,恰好填補了旋律中缺失的裝飾音。
“是實時譜寫的導航曲。”身後的阿月舉起鯨骨笛,笛身的光紋正與航線的節奏同步。她發現光痕會在暗礁前方自動加粗,化作低沉的音符預警;而當暖流經過時,航線便會泛起金色的泛音,像在標注可供補給的海灣。最神奇的是月光灑落時,光痕會分裂成兩條支線,一條通往已知的珊瑚共鳴區,另一條則指向更遙遠的未知海域,支線的岔口處,光痕組成了“選擇”的楔形符號。
獨木舟駛入深海的第三夜,光痕突然變得稀薄。周圍的海水漆黑如墨,連星空的倒影都被吞噬。就在鼓手們開始敲擊應急節奏時,船底傳來細微的震動——那是段極其緩慢的旋律,頻率低到幾乎無法察覺,卻與卡卡懷中青銅琴的基音完全共振。潛入水中的族人帶回驚人發現:船下方是座沉沒的古城,城牆上的浮雕正隨著旋律發光,圖案竟是另一個文明的星樂圖譜,其中某段音階與卡戎族的搖籃曲驚人地相似。
“它們也曾與星空對話。”長老撫摸著古城殘垣上的符號,骨笛無意識地吹奏出與浮雕同步的旋律。刹那間,整座古城突然亮起,光痕從城牆的裂縫中湧出,與海麵上的航線重新連接,形成更寬闊的光帶。新的旋律裡混入了陌生的節奏,像沉眠的文明在夢中哼唱起自己的歌謠,與卡戎族的樂器組成跨越時空的二重奏。
第七個黎明,光痕航線突然垂直向上彎折,指向星空某個從未標注的區域。那裡有顆被星雲包裹的暗星,當青銅琴奏響航線末端的旋律時,暗星突然爆發,噴出的光帶在空中組成螺旋狀的樂譜。解析星震記錄儀的波形後,卡卡發現這是段包含坐標與頻率的完整信息——那是距離他們三千光年的另一個智慧文明的信號,對方正在演奏與卡戎族同源的創世調式。
返航的獨木舟拖著長長的光痕尾跡。船載的樂器都已磨損:青銅弦的共鳴石布滿裂紋,鯨骨笛的吹孔被光粒熏成金色,連孩子們串的貝殼風鈴都少了半串。但船艙裡的羊皮紙卻寫滿了新發現:沉沒古城的星樂圖譜、暗星爆發的光帶密碼、還有那段與陌生文明共享的創世旋律。
當獨木舟重新泊入熟悉的海灣時,岸上的族人發出歡呼。他們發現海麵上的光痕航線並未消失,而是與海岸的青銅弦陣連成一體,將深海古城與暗星的信息傳遞給整個星空劇場。獵戶座的鋼琴開始演奏融合了沉明旋律的新樂章,參宿四的脈動裡混入了暗星的節奏,連最遙遠的仙女座,光帶的波動都帶上了貝殼風鈴的清響。
卡卡將新的發現刻在觀測台的最高處,這次他沒有用青銅筆,而是讓光痕直接滲入岩壁。那些流動的符號組成了新的箴言:“樂譜的每一頁,都寫著相遇。”當他再次舉起青銅琴,準備回應星空的新合奏時,海麵上的光痕航線又開始延伸,這次的起點不再是卡戎族的海岸,而是那顆剛剛爆發的暗星——宇宙的樂譜,正等待著更多文明,寫下屬於自己的樂句。
喜歡幽穀怨靈請大家收藏:()幽穀怨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