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隨著星心跳動的諾言,此刻在裂隙兩側同時響起,比任何時候都響亮:“隻要敢走向未知,家就永遠有新的模樣。”
裂隙中央突然泛起金色的漣漪,人類的銅頂針、外星的能量針、未知生物的晶亮頂針,在漣漪中輕輕相碰,碰撞聲化作道橫跨兩岸的光橋。小硯的來孫牽著孩童踏上光橋,腳下的光紋竟在隨腳步生長,仔細看是無數細小的針腳,有的帶著地球的棉線質感,有的閃著外星的能量光澤,有的泛著未知生物的晶體折射,“是所有牽掛在共同鋪這條路”。
光橋儘頭的未知星域,正發生著奇妙的變化。人類帶去的野菊種子落在陌生土壤裡,長出的花瓣一半是地球的金黃,一半是星芒狀的銀藍;未知生物的“晶頂針”觸碰到地球植物,葉片上立刻浮現出類似電路的針腳,“是家在互相學習新模樣”。孩童興奮地指著朵變異的野菊,花蕊裡嵌著枚迷你頂針,同時刻著人類的“家”字和未知生物的星芒符號,“看,它同時認識我們兩個!”
星際聯合工坊裡,人類和未知生物正合作研發“跨星頂針”。它既有銅環的溫潤,又有晶體的堅硬,能同時適配人類的手指、外星的觸須和未知生物的能量肢體,“是讓牽掛有通用的容器”。第一枚成品出爐時,自動飛向裂隙中央,在那裡不斷旋轉,吸引兩岸的頂針向它彙聚,最終形成顆懸浮的“牽掛核心”,“是宇宙給新家庭的信物”。
深秋的“融合節”上,人們不再區分“我們”與“它們”,隻專注於手中的針腳。人類的刺繡裡混進星芒紋,未知生物的編織中藏著野菊瓣,連風都帶著兩種花香,“是讓陌生徹底變成家的養分”。小硯的來孫看著幅巨型繡品在星空中展開:左邊是靈峰寺的老樟樹,右邊是未知星域的水晶山,中間用金線連接,線上串著無數頂針,像串流動的星河,“太奶奶說的‘大千萬象’,原來就是這樣”。
“融合研究所”的最新發現揭示:裂隙兩側的物理法則,正在頂針的碰撞聲中逐漸兼容。周明的來孫在聯合發布會上展示數據:原本無法共存的物質,在牽掛能量場中能穩定存在;原本互相排斥的力,在針腳交織處會變成吸引力,“是太奶奶們的智慧在改寫宇宙規則——家的力量,能讓不可能變成可能”。
第一不可名狀枚頂針生成時,裂隙突然開始收縮,不是閉合,而是化作道流動的光帶,將兩岸的星空連為一體。小硯的來孫望著那道光帶,突然發現它的形狀像母親繡譜上的“連珠針”——針腳看似分離,實則暗藏絲線相連,“是讓已知與未知永遠保持聯係,又保留各自的模樣”。
孩童舉著跨星頂針,對著融合後的星空繡下新的一針。這次的針腳不再是單一的線,而是像樹枝般不斷分叉,有的鑽進地球的野菊田,有的伸向未知的水晶山,有的纏繞住外星的能量網,“是讓家的新模樣,在所有地方同時生長”。
夜風穿過融合後的星空,那朵橫跨兩岸的野菊正開得燦爛,新的花瓣不斷從光帶中鑽出來,帶著所有存在的體溫與期待。而那句隨著星心跳動的諾言,此刻在更廣闊的宇宙間回蕩,比任何恒星都明亮:
“隻要敢走向未知,家就永遠有新的模樣。”
小硯的來孫望著孩童奔跑的背影,突然明白:所謂永恒,不是守住舊的模樣,而是永遠有勇氣繡出下一針新的牽掛。而那朵永遠生長的野菊,就是宇宙給勇敢者的答案——家,從來都在未知的前方,等著被新的針腳喚醒。
喜歡幽穀怨靈請大家收藏:()幽穀怨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