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笑著加速奔跑,頂針的光芒在身後拖出長長的尾跡,像在告訴所有等待的存在:“從這裡開始,我們能走得更遠。”
金線在星空中劃出流暢的弧線,時而繞過脈衝星的強磁場,時而鑽進白矮星的冷卻帶,時而又在超新星遺跡裡打個漂亮的結——像是故意在給後來者留下路標。小硯的來孫握緊掌心的頂針,能清晰地感覺到母親的回環在穩定方向,未來的星芒在突破阻礙,“太奶奶說的‘知行合一’,就是讓勇氣帶著智慧奔跑”。遠處,孩童的銀頂針尾跡與他的金線交彙,形成個巨大的箭頭,直指宇宙的邊緣,“是宇宙在給我們的方向蓋章”。
星際“遠行者驛站”裡,牆上貼滿了不同時代的尾跡圖。母親的銅環尾跡帶著溫婉的弧度,孩童的銀頂針尾跡透著跳躍的銳角,小硯的來孫的金線則是沉穩的直線,“是讓每個遠行者都知道,不同的腳步能走出同樣的遠方”。驛站的留言簿上,最動人的一條來自位穿越過黑洞的探險家:“我曾以為遠方是距離,直到看見這些尾跡才明白——遠方是勇氣的長度。”如今小硯的來孫的尾跡圖旁,已有人畫了道延長線,“是新的存在在說‘我要走得更遠’”。
外星文明的“遠足穀”裡,生長著會記錄距離的植物。藤蔓是根根金線,葉片上的紋路是不同的尾跡,爬得越遠,葉片越亮,“是讓遠方有生長的形狀”。穀底的石碑刻著:“真正的遠方,不是抵達終點,是永遠覺得‘還能再走一步’。”小硯的外孫看著母親的藤蔓與自己的藤蔓纏繞著向上,頂端的葉片竟組成了“無限”的符號,“是太奶奶在給我們的遠足點讚”。
深秋的“遠征節”上,沒有終點線,隻有不斷向前的腳步。人們舉著頂針在星海裡奔跑,尾跡在身後織成張不斷擴大的網,“是讓遠方有團結的力量”。孩童突然對著小硯的來孫的金線加速,銀頂針的光芒在尾跡上鑲了圈亮邊,“看,宇宙在給更快的腳步加油”。小硯的外孫數著網裡的星辰,發現它們的數量永遠比上次多幾顆,“是太奶奶在說‘遠方還有新風景’”。
“遠行者研究所”的最新發現證實:頂針的尾跡越長,能喚醒的未知就越多。周明的來孫在報告中展示:當尾跡突破某個臨界點,周圍會浮現出隱藏的星係,“太奶奶們的腳步,其實在給宇宙解鎖新地圖”。觀測屏上,母親的尾跡曾喚醒三顆休眠的恒星,而小硯的來孫的金線剛觸碰到片暗物質,就有顆新星突然亮起,“是偶然的腳步,成了必然的發現”。
第一無限遠次抵達時,所有尾跡突然在宇宙邊緣彙成麵鏡子,鏡中映出無數雙舉著頂針的手——母親的、孩童的、外星的、星靈的,當然還有小硯的外孫的。他在鏡中看見,自己的金線正穿過母親的尾跡,延伸向鏡外的未知,“是太奶奶的遠方,成了我的起點;而我的遠方,終將成為彆人的起點”。
夜風帶著遠方的氣息掠過星海,小硯的來孫的尾跡仍在生長。他回頭望見母親的銅環在星海裡閃爍,像盞永不熄滅的航燈;前方,新的星靈正舉著嫩粉頂針跑來,尾跡上的針腳還帶著稚氣,“是宇宙在給新的遠行者遞接力棒”。
而那句藏在尾跡裡的話,此刻比任何星光都堅定:“從這裡開始,我們能走得更遠。”小硯的來孫笑著加速,頂針的光芒在身後拖出更長的尾跡,像在給所有等待的存在寫保證書——關於遠方,關於勇氣,關於永遠有人帶著牽掛,走向更遼闊的宇宙。
喜歡幽穀怨靈請大家收藏:()幽穀怨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