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珠落在蓮蓬上的聲響,像誰輕輕叩響了時光的門。我湊近魚缸細看,那顆青綠色的蓮蓬上,露珠正順著飽滿的蓮子滾動,在每個凸起的蓮臍上稍作停留,像在清點時光的印記。這讓我想起阿婆摘蓮蓬的樣子,她總愛用指尖摩挲蓮臍:"深的才甜,就像人心裡的牽掛,藏得越深,回味越久。"那時我總搶著剝蓮子,她的指甲掐開蓮殼的脆響,和此刻露珠滾落的聲音,在記憶裡完美重疊。
社區組織親子活動,教孩子們用荷葉做手工。當我把荷葉剪成小船的形狀時,穿背帶褲的小男孩突然說:"老師,你的手和我奶奶一樣,剪東西的時候會輕輕抖。"我低頭看自己的手,果然在剪到荷葉邊緣時微微顫動——那是阿婆的習慣,她說"植物有靈性,下手輕些才不會疼"。原來有些東西早被歲月刻進了骨子裡,像荷葉的葉脈,無論長到多遠,都帶著最初的走向。
父親的視頻裡,院子的水缸結了層薄冰,冰下的藕芽卻越發粗壯。"你阿婆說冰下的水是暖的,"他用木棍敲著冰層笑,"就像冬天的太陽,看著淡,其實攢著勁兒呢。"鏡頭拉近,我看見冰麵下有細碎的氣泡在上升,軌跡彎彎曲曲,和魚缸裡露珠滾落的路徑一模一樣,仿佛兩缸水在晨光裡悄悄對話,說著隻有它們懂的牽掛。
整理阿婆的舊相冊時,發現張夾在裡麵的荷葉標本。葉片早已泛黃發脆,卻依然能看清清晰的葉脈,像誰用金線繡出的網。標本背麵有行小字:"囡囡三歲,第一次采荷葉,說要給小魚當傘。"字跡被歲月洇成了淺褐色,卻依然能看出下筆時的溫柔,像荷葉托著露珠那樣,把細碎的時光穩穩托在掌心。
魚缸裡的小魚開始學做窩了,它們用嘴銜著水草,在新荷的根須間堆出個小小的圓圈。這讓我想起阿婆做的荷葉包飯,她總把糯米堆成圓形,"圓圓滿滿,才像個家"。那些裹在荷葉裡的飯香,和小魚築窩時攪動的水聲,都帶著相同的溫度,在不同的時空裡,演繹著對"家"的理解。
樓下的花壇裡,蓮子長出的荷葉已經高過膝蓋。放學的孩子路過會摘下片大葉子當傘,笑聲順著風飄上來,和我小時候舉著荷葉奔跑的聲音一模一樣。穿校服的小姑娘仰起臉:"老師,這荷葉和繪本裡的一樣,能擋太陽呢。"我笑著點頭,看著她舉著荷葉跑遠的背影,突然想起阿婆的話:"快樂是會傳染的,就像荷葉上的露珠,滾到哪裡,哪裡就亮。"
母親寄來床新做的棉被,被麵印著大片的荷葉圖案。"你爸說這花紋看著親切,"她的語音帶著笑意,"蓋著像被荷葉裹著,踏實。"被角的針腳歪歪扭扭,是母親學做針線活的痕跡,卻像荷葉的邊緣那樣,帶著自然的溫柔。把棉被鋪在床上,陽光透過被麵的荷葉紋路照進來,在床單上投下細碎的綠影,像無數片小小的荷葉,在晨光裡繼續生長。
魚缸裡的新荷蓮蓬漸漸飽滿,青綠色的外殼開始泛出淡淡的黃。這讓我想起阿婆判斷蓮蓬成熟的方法:"看杆,杆彎了就熟了,就像人老了,腰彎了才懂得低頭。"她摘蓮蓬時總讓杆留得長些,"這樣明年還能從根上發新芽"。如今看著魚缸裡微微彎曲的蓮杆,突然明白所謂傳承,就是像植物那樣,在離開時,總要給後來者留下點什麼。
父親發來張照片,他在院子的水缸旁種了叢薄荷。"你阿婆說薄荷的香氣能醒神,"薄荷的綠葉圍著水缸生長,像圈綠色的裙邊,葉片上的露珠滾落的樣子,和魚缸裡的如出一轍,"風一吹,滿院子都是清香味,像她還在侍弄花草。"照片的角落裡,放著個小小的竹籃,是阿婆當年采荷葉用的,籃沿纏著圈紅繩,在晨光裡格外顯眼。
我對著照片裡的竹籃發呆,突然發現魚缸旁的竹籃也纏著同樣的紅繩——那是我學著阿婆的樣子係的,繩結的打法,連纏繞的圈數都分毫不差。原來有些模仿從不是刻意,而是像植物的向光性那樣,自然而然就朝著溫暖的方向生長,把對方的樣子,悄悄變成自己的習慣。
昨夜的夢裡,阿婆舉著蓮蓬站在塘邊,陽光穿過她的白發,在水麵投下細碎的光斑。"囡囡你看,"她笑著剝開顆蓮子,"裡麵的仁兒是不是很白?"我伸手去接,指尖觸到的卻是魚缸裡的蓮蓬,帶著濕潤的涼意,和她掌心的溫度完美融合。那些滾落的露珠,在夢裡化作了無數顆蓮子,順著水流,滾進了時光的深處。
清晨醒來,發現魚缸裡的蓮蓬裂開了道縫,露出顆飽滿的蓮子,嫩白的仁兒像顆小小的心,在晨光裡閃著微光。新荷的根須輕輕托著它,像在等待某個時刻的降臨。陽光透過水麵照進來,把這一切染成了溫暖的金色,像阿婆當年掌心裡的泥垢,把歲月釀成了透明的糖。
水麵的陽光越來越亮,新荷的葉片輕輕搖晃,仿佛在和誰打招呼。那顆落在蓮蓬上的露珠,終於順著蓮臍滾落,恰好落在那顆裂開的蓮子上,發出極輕的聲響,像句跨越時空的約定——
看,我們一直都在。
在飽滿的蓮子裡,在舒展的荷葉裡,在流動的水聲裡,在彼此的生命裡。以植物的姿態,以日常的溫度,把愛釀成永不凋零的時光,讓每個平凡的清晨,都帶著被牽掛的暖意,繼續生長,繼續明亮。
喜歡幽穀怨靈請大家收藏:()幽穀怨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