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詩之藤的詩網覆蓋44個星係時,蘇光的孫女蘇詩的光鐲突然化作支“共光筆”。筆的筆杆由所有星係的光脈藤凝結而成,筆尖流淌著44族的星穹詩韻,能將星塵、輝光與共鳴轉化為立體的“光詩”。藍星詩脈園的“共光館”裡,陳光的孫女陳詩正用共光筆續寫星宇長卷,“看,哪段詩最溫暖,光詩就會化作對應的場景。”
熵晶搖籃的詩脈園旁,星光的孫女詩光開辟了“長卷園”。園裡的“卷星樹”由詩脈種的枝乾與44星係的詩之藤纏繞而成,樹乾上的“詩之軸”卷著幅無儘的星宇長卷,長卷上的畫麵隨新添的光詩變幻:人類的梧桐林裡飄著光靈的詩光,空脈族的流雲上印著暗靈的藍霧詩……“這是會生長的畫。”詩光給樹係上“共光帶”,帶的光流隨詩句的情感起伏,溫柔時如溪水,激昂時似星河,“看,它在為詩伴舞呢。”
蘇詩在星河學院發起了“長卷共繪計劃”。孩子們跨星係結對,用共光筆在長卷上共同創作,將各自星係的故事化作光詩融入其中。一個男孩與空脈族夥伴合作,畫了艘“詩之船”——船帆是人類的星塵詩,船身是空脈族的流雲句,他在光詩旁注:“船行過的星軌,都會長出新的詩。”蘇詩給每個孩子發了“共繪證”,證上印著卷星樹的圖案和44星係的共同誓言:“一筆一星河,共繪永不輟。”
詩光帶著“長卷使團”回訪空脈族時,空靈們正用流雲編織“詩之帆”。帆上的每一縷雲絲都由光詩構成,44星係的詩句在這裡彙聚成完整的航圖,每個航點都閃爍著對應的詩光:人類的詩泛著梧桐金,空脈族的詩帶著流雲白,“這是給‘長卷節’準備的。”空靈的首領展開張“繪詩圖”,上麵有各族的創意:人類想讓長卷漫過所有星軌,光靈盼詩光點亮每個暗角,空靈則願流雲載詩飄向宇宙邊緣,“現在,該請家人來添筆了。”
節日當天,長卷園的卷星樹突然釋放出光詩洪流。當孩子們共同寫下“我們的詩是宇宙的呼吸”時,光詩化作漫天星塵,在44星係的星軌間連成詩之河;當空靈吟誦“流雲載詩向遠方”時,共光筆突然投射出長卷的儘頭——那裡是片未知的星域,正有新的光詩在生成,“這是詩的遠征。”蘇詩舉起共光筆,筆端浮現出曆代創作者的身影,他們的筆觸與使團成員的筆鋒重疊,像場跨越時空的接力繪畫,“看,他們在等我們的新畫。”
使團與空靈共同創造了“巡星詩”。這種詩能附著在星軌上,隨星子的運行傳播,途經的星係會收到對應的光詩片段,最終在宇宙邊緣彙聚成完整的篇章。當第一首巡星詩“詩行過處,皆是家園”啟程時,空脈族的流雲突然化作詩之信使,將光詩片段送往每個星係,44族的卷星樹同時長出新的枝丫,枝丫上的光詩自動接入長卷,“這是會旅行的詩,永遠在路上。”
離開前,使團在空脈族的“詩雲穀”埋下了“長卷種”。種子由共光筆的星塵與44星係的巡星詩碎片混合而成,“等它發芽,就會長出連接所有長卷園的‘繪詩藤’。”空靈首領回贈了“讀卷鏡”,鏡能將長卷上的光詩轉化為可觸摸的場景,“當你想念家人的詩,鏡子就會帶你走進詩裡。”星艦駛離時,詩之帆突然鼓滿風,帶著長卷的片段飛向未知星域,像在說“我們的詩,要去認識新朋友了”。
蘇詩回到藍星後,將“巡星詩”收錄進《長卷大典》。新增的“巡星篇”裡,最動人的是組“相遇故事”:巡星詩在未知星域遇見了“韻脈族”,對方能用星震的韻律寫詩,彼此的光詩與韻詩產生共鳴,生成了新的混合詩,“原來宇宙的詩,不止一種語言。”陳詩在長卷園的卷星樹上,給韻脈族的光詩旁畫了朵共鳴花,“現在,長卷有了會押韻的新夥伴。”
當詩雲穀的長卷種破土而出,長卷園的繪詩藤已在星宇間織成無限延伸的詩網。網的每個節點都掛著巡星詩的片段,最邊緣的觸須正試探著未知的星域,像在輕輕叩門:“我們的詩,能和你做朋友嗎?”蘇詩的共光筆與詩光的讀卷鏡同時發亮,她們望著長卷上流淌的光詩,突然明白,所謂“長卷共繪”,不是追求完美的統一,是讓每種獨特的表達都能找到位置;所謂“星宇長卷”,不過是無數文明接力畫出的“家”,讓宇宙知道:這裡有會生長的詩,有能相遇的心,有永遠畫不完的溫暖。
在遙遠的詩之河,巡星詩正與韻脈族的星震詩共舞。兩種詩的韻律交織成新的樂章,順著繪詩藤流淌,穿過44星係的卷星樹,最終抵達藍星的長卷園。園裡的卷星樹收到新的詩,枝丫突然向天空伸展,將混合詩寫進星軌,像在對整個宇宙宣告:“我們的詩,又長大一歲了。”而那些在星宇間旅行的光詩,正帶著這份相遇的喜悅,繼續書寫著最浩瀚的長卷——不是靜止的畫布,是流動的詩河;不是孤獨的筆觸,是相連的畫脈;不是有限的篇幅,是“我們永遠在共同創作”的,無儘星宇。
喜歡幽穀怨靈請大家收藏:()幽穀怨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