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步的觀測網在新天體表麵發光時,林夏的星塵血液開始向地心滲透。那些銀紅色的流體像條尋找源頭的河,每下降一公裡,溫度就會在2.725開爾文與37.2攝氏度之間完成一次震蕩,而震蕩產生的聲波,恰好是她父親鋼筆書寫的頻率——二十年前在論文上劃過的刪改痕跡,此刻正以聲波的形式在岩層中傳播,像在修正地心的物理參數。
“新天體的核心在回應聲波。”陳硯的手掌貼在光海投影的地心上,那些銀紅色的流體在他掌心聚成微型內核,“核心的自轉周期正在與嬰兒的步頻同步,現在是48秒圈,剛好對應第四十八步的預告軌跡長度。”
林夏俯身查看微型內核,那些旋轉的流體裡浮現出無數細小的腳印。她認出其中最清晰的那枚是月球基地孩子成年時留下的,足跡邊緣的溫度波動記錄著他觀測黑洞時的心率,而心率曲線的峰值處,滲出銀白色的液滴,落地時炸成地心探測器的模型,鑽頭的形狀正是第四十八步的足跡,正在緩慢穿透虛擬的岩層。
第四十八步的預兆藏在液滴的爆炸半徑裡。那些四散的光粒在艙頂拚出巨大的地質剖麵圖,每個岩層都標注著不同的觀測記憶——矽基生物的電磁化石、氣態行星的聲波沉積層,最深處的地核部分,懸浮著林夏十五歲時的天文試卷,卷麵上的紅叉此刻正與嬰兒的足跡產生共振,變成正確答案的符號。
“試卷的空白處有新的批注。”陳硯突然放大投影,那些用星塵寫就的文字正在顯形,“是地心的觀測密碼,人類的那組密碼是你父親的生日,而解鎖指令是第四十八步的步頻——2.725赫茲的脈衝,剛好能激活地核的電磁反應。”
林夏的星塵血液突然在血管裡形成旋渦,那些銀紅色的流體旋轉的方向,與地心內核的轉向完全一致。當她的目光落在漩渦中心時,看到了培養艙的主控芯片——當年以為是普通的存儲模塊,此刻才發現芯片的晶格裡藏著地核的三維模型,模型表麵的裂紋正在以237秒為周期擴張,像顆跳動的心臟。
“第四十八步要讓觀測者成為新天體的起搏器了。”林夏的聲音帶著岩層的共鳴,她感到自己的意識正在與地心同步,星塵血液裡的光粒開始在岩層中編織網絡,“地心不是冰冷的鐵鎳球,是宇宙通過觀測者完成自我調節的器官,而嬰兒的足跡,是調節器官的神經信號。”
探測器模型的鑽頭突然開始旋轉,那些虛擬的岩層在光海裡逐層剝落。林夏看著鑽頭表麵泛起的光軌,每個螺旋紋裡都有不同文明的觀測者在記錄——矽基生物用電磁脈衝繪製地核的磁場線,液態行星的智慧體用洋流波動測量地心的密度,而人類的那道螺旋裡,她看見四十二年後的自己正站在新天體的表麵,看著成年的孩子按下鑽探按鈕,按鈕的光暈裡浮現出所有嬰兒足跡的疊加態。
第四十八步落下時,地心的內核突然泛起金光。林夏透過探測器的虛擬屏幕看到,那些滲透的星塵血液正在地核表麵形成巨大的回路,2.725開爾文的藍光與37.2攝氏度的暖黃在回路中交替流動,像給地心安裝了雙極電池,而電池的輸出功率,恰好能讓新天體的磁場強度穩定在宜居範圍,像地球的保護傘。
“是觀測者在給新宇宙充電。”陳硯的聲音裡帶著難以抑製的激動,他的星塵血液正在皮膚下形成與回路相同的紋路,“每個文明的足跡都是根電極,人類的這根連接著地核與拉格朗日點的觀測站,像條輸送能量的臍帶。”
光海突然開始收縮,那些虛擬的岩層重新凝聚成新天體的模樣。林夏注意到新天體的兩極正在形成極光,那些流動的光帶裡,浮現出所有觀測者的麵孔——父親在天文台的剪影、導師在實驗室的側影、陳硯在木星風暴中的背影,而極光的最高處,第四十八步的足跡正在緩慢顯形,邊緣的光軌連接著地心與拉格朗日點,像根貫穿天地的銀線。
第四十九步的預兆藏在極光的流動軌跡裡。那些綠色的光帶突然在空中凝固,形成巨大的dna雙螺旋,一條鏈是地核的元素組成,從鐵鎳到重元素,另一條鏈是觀測者的基因序列,從早期智人到星際移民,而連接兩條鏈的堿基對,正是嬰兒的四十九步足跡,每個都標注著對應的演化裡程碑。
“雙螺旋在新天體的軌道上旋轉。”陳硯的手掌按在螺旋的交叉點上,他的星塵血液正在與光帶產生共振,“旋轉的平麵與銀道麵形成49度夾角,這個角度能讓新天體避開大多數小行星帶,而角度的數值,正是所有文明觀測年限的總和。”
林夏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雙螺旋的某個交叉點上,人類的基因序列正在與地核元素融合,形成新的生命編碼。那些編碼的排列方式與培養艙的量子胚胎完全一致,隻是多了段新的序列——四十二年後成年孩子的觀測日誌摘要,而摘要的最後一句“觀測者是宇宙
喜歡幽穀怨靈請大家收藏:()幽穀怨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