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的星鑰在掌心發出溫潤的光。當他跟著星蟒魚群走進霧森深處,林逸和蘇瑤發現,那棵嵌著黃銅銘牌的古榕下,憑空多出道螺旋形的石階,通往地底的通道裡滲出與起源地水晶相同的能量波動。石階兩側的岩壁上,新的壁畫正在自動生成:有孩童與星蟒魚嬉戲的畫麵,有各族守護者交換星核樣本的場景,最深處的畫麵裡,十一顆星球的星核正化作種子,落入片混沌的星雲。
“是宇宙的新誕生地。”蘇瑤的星脈儀突然升空,在通道頂端投射出立體星圖,那片混沌星雲的位置,恰好與十星環組成等邊三角形,“星核根係的暗線最終會彙聚到這裡,就像河流彙入大海。”她注意到孩童的星鑰正在發燙,上麵的第十一顆星開始旋轉,帶動整個星鑰化作道流光,鑽進通道儘頭的石門鎖孔。
石門後的空間比想象中遼闊。林逸的頭燈光束掃過,發現這裡竟是座天然的星核培育艙,無數透明的晶囊懸掛在穹頂,每個晶囊裡都孕育著顆微型星核,表麵的紋路與已知的十一顆星球完全吻合。孩童伸出小手觸碰最近的晶囊,囊壁突然變得透明,露出裡麵蜷縮的銀色生物——形似縮小的星蟒魚,卻長著星愈魚的觸須。
“是星核的守護形態。”蘇瑤認出生物額間的印記,與蛇夫座初代首領的徽記同源,“它們會隨著星核一起成長,成為新星雲的第一批守護者。”晶囊群突然亮起,十一顆星的能量順著暗線注入中央的混沌核心,原本漆黑的星雲開始泛起微光,像被點燃的星火。
三年後,“星脈號”的最新探測報告震撼了所有星環文明。新星雲已孕育出三顆穩定的星球,上麵的原生生物額間都帶著星鑰印記,會自然避開星核能量異常的區域。孩童——如今已是少年,正帶領各族年輕守護者在新星球布設監測站,他們使用的儀器不再是冰冷的金屬,而是植入星核碎片的生物裝置,能與星球的脈搏同步跳動。
“傳統儀器會乾擾新生星核。”少年在全息會議上展示著成果,他掌心的星鑰已與新星球的能量場完全融合,“這些生物裝置由星絡花與星蟒魚基因培育而成,能像皮膚一樣感知星核的需求。”屏幕上突然跳出警報,新星雲邊緣出現股異常能量流,軌跡直指中央的混沌核心。
當各族艦隊趕到時,能量流已在核心周圍形成旋渦。林逸認出旋渦中的黑色絲線——是伴生物的終極形態,卻比歸墟之戰時的殘魂更加純淨,顯然是從星核根係的暗線中滲透而來。蘇瑤迅速啟動生物裝置的共鳴程序,十一顆星球的守護者同時將能量注入星鑰,在旋渦外形成金色的星環屏障。
“它們不是來破壞的。”少年突然阻止了攻擊指令,他看著絲線中包裹的微光,與起源地水晶的能量完全一致,“是星核的自愈能量,被伴生物的外殼保護著穿越暗線。”他摘下生物裝置,任由黑色絲線纏繞上手臂,絲線接觸到星鑰的瞬間,外殼瓦解,露出裡麵的銀色能量,順著手臂彙入混沌核心。
真相在星鑰的共鳴中逐漸清晰:伴生物並非天生的掠奪者,而是星核在失衡時產生的免疫細胞,會包裹受損的能量尋找修複之地。歸墟之戰的殘魂隻是失控的免疫反應,而這些穿越暗線的絲線,才是星核真正的治愈使者。各族守護者看著旋渦中不斷湧入的銀色能量,新星雲的光芒越來越亮,像顆正在成熟的果實。
十年後,少年站在新星雲的第一顆星球上,為剛出生的嬰兒佩戴微型星鑰。孩子的父母分彆來自地球與新家園,腕間的圖騰已進化成融合雙方特征的新印記。遠處的觀測站裡,林逸和蘇瑤正調試著跨越十六顆星球的星脈網絡,屏幕上的能量曲線如呼吸般起伏,完美得像首宇宙交響曲。
“傳承號”的最終日誌被封存進起源地的水晶。扉頁上,曆代守護者的名字按時間排列,最後一行是少年與各族新守護者的簽名,筆跡雖稚嫩,卻帶著與前輩們相同的堅定。水晶外,星蟒魚群組成的光帶正環繞著十六顆星球流動,暗線中的銀色能量像血液般循環,將所有星核連綴成有機的整體。
霧森的石碑前,藍花年複一年地綻放。最新的刻痕已延伸到石碑邊緣,即將蔓延至周圍的古樹。林逸和蘇瑤坐在新立的長椅上,看著遠處嬉戲的孩童們——他們來自不同的星球,說著不同的語言,卻能通過星鑰的共鳴自由交流。夕陽穿過枝葉,在孩子們身上投下星斑,像散落的星砂。
“我們做到了。”蘇瑤望著天邊的十六星環,星鑰的光芒在暮色中連成溫柔的弧線。林逸握住她的手,感覺血脈裡的悸動從未如此平和——這場始於秘密的守護,最終在理解與共生中,成為了宇宙的自然法則。風穿過森林,帶來新星雲的氣息,裡麵藏著無數個正在萌芽的故事,在星脈的儘頭,等待著被新的星鑰喚醒。
喜歡幽穀怨靈請大家收藏:()幽穀怨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