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否定的。
即便是讓劉據以及武帝明白對方的心中到底是在想著什麼,他們之間依舊會掀起無數的波瀾以及鬥爭。
因為這事實上是“幼年狼王”與“暮年狼王”之間的爭鬥。
他們之間,隻能夠有一個手握大權,站在世界中央的人,而這個人就是皇帝——落敗的人自然而然的就會死亡。
而在皇帝與太子之間,其實一開始就隻會有一個勝利者,那就是武帝。
所以,即便是武帝明白太子的心意,他也會發起這一場陰謀、而即便是太子劉據知道皇帝心中的所思所想,他也依舊會悍然起兵。
因為他們本質上與“始皇帝和扶蘇”、“李世民與李承乾”不同。
始皇帝和扶蘇之間的問題本源就在於“子不知父,父不知子”,若是讓始皇帝知道,扶蘇對他的質疑也好、頂撞也好,都不過是因為相信他這個父親無所不能,他即便是會生氣、會無語,會無奈,但卻依舊會放下對扶蘇的那些意見。
而扶蘇若是知道始皇帝也不是“萬能”的,也是會疲憊的人後,他也同樣會選擇幫助自己的父親,而非是當一個高高在上的旁觀者,將一切的重壓壓迫在始皇帝的身上。
至於李世民和李承乾.....這實則是更加簡單的一件事情。
李世民從來沒有想過將自己的皇位交給李青雀,他所中意的繼承人一直都是李承乾,隻是他想用李青雀來磨煉李承乾,讓李承乾明白自己身上的重擔——他是真的玩翻車了。
但武帝不同....
武帝從未曾設想過讓“太子”來接受自己的皇位....
他隻是一個站在皇位上,高高在上的審視著每一個想要來繼承自己皇位、繼承自己權力的政治怪物,他隻想讓每一個前來的人,在無知無覺之中被自己戲耍。
他要將自己的權力牢牢的把控在自己的手中,一直到他躺進棺材裡麵之後。
這才是問題的根源。
武帝放不下權力!
但他卻會老!會力不從心!
所以他會布置下來一個個的棋局,一個個的“擂台”,然後讓一個個的人站在擂台上,輪流的和太子打架,以此來達到製約製衡的目的。
劉據的死並非是他翻車的原因就在於此——太子死了,他還是會扶持新的人上來打擂台的。
隻是後來他的子嗣實在是不多了,所以打擂台製衡的人,就從皇帝變成了大臣——這才是為什麼戾太子之變中,支持太子的人要死,不支持太子的人也要死的原因。
支持太子——那就不是皇帝的人。
不支持太子?那你也沒有支持皇帝。
他們隻是想要“利用”皇帝的手除去太子而已。
所以,他們都該死。
想要破解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找到事情的根源,抽絲剝繭就可以了。
而陳璟選擇的一個手段,便是....劉據!
想要對付老登,有且隻有一個辦法。
比他還要登!
恰好的是,算上幾次降臨,已經活了近乎一百四十五年的陳璟......就是一個老登中的老登!
他鬥過劉邦,鬥過文帝,鬥過景帝,鬥過呂後、鬥過竇太後,他經曆過七王之亂,也看到過這世事浮沉。
簡單點來說。
接下來的十幾年、二十多年,隻是一件事情。
一個開掛了的政治怪物vS一個開掛了的“經驗玩家”!
這張棋盤之上,有且隻有這兩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