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上暫且來說算的上是一個平和且穩定,陳氏的子弟、陳氏的門生們一邊竭儘全力的幫助皇帝種植赤炎黃花,另外一方麵則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是幫助黔首們種植紅薯、土豆,以讓他們渡過荒年。
平靜與爭鬥,這是一個獨屬於大漢的悖論。
而這樣子的悖論扭曲並沒有持續太久。
在桓帝二十六年的夏天,隨著一場大雨的落下,桓帝的“九千九百九十九根長明燭”以及“祭祀大殿”終於修建好了。
也正是在這一年的夏天。
大雨磅礴之中,桓帝舉行了祭天大典,試圖得到長生,然而卻被從天而降的一道驚雷.....給劈死了。
是的。
象征著皇權至高無上的天子,被從天而降的一道驚雷給劈死了!
這簡直是危言聳聽。
但卻是事實。
天下的人開始對於“劉氏真的是天命所歸的皇帝”這件事情產生了些許疑慮。
他們開始想.....
陳氏也不幫劉氏而走,如今老天爺也降下雷霆之怒.....
劉氏真的還有天命嗎?
而若是劉氏失去了天命,又該是誰能夠站出來,繼承天命,得到皇帝這個位置呢?
所有人都在心動。
野心家們心中的“幼苗”正在緩緩的誕生。
一縷火苗蓬勃發展。
但這些跟陳氏都沒有關係。
在桓帝死了之後,太子即位,改元為.....建寧。
是為,建寧元年。
在太子登基之後,宦官集團和文人集團的爭鬥更加猛烈了——但皇帝似乎還有不同的想法。
........
建寧十年。
“父親,此處大賢不喜喧鬨,您將我送到這裡便可以了,若是拜師成功,我自然會留在老師這裡學習。”
“若是拜師失敗,我便去距離此地三十裡外的驛站等您。”
“您不必擔憂。”
一個青年站在那裡,看似身形肖小,但目光銳利,整個人身上帶著一股酷烈之風,他正對著麵前的中年男人說著什麼。
他的麵前,一個中年男人站在那裡,麵容中帶著些許的無奈之色。
“京都之中那麼多的名師你不去拜,偏偏來此處拜師?”
“不過也好。”
他的目光中帶著些許擔憂:“如今京都之中,你大父與那些人的爭鬥正在緊要關頭,若是將你牽扯進去也不好。”
“我探聽過,這位水鏡先生雖然並不是出身高貴之家,但卻是大賢,似乎和陳氏還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若能與其攀上關係,你或許也可避免你大父的影響了!”
青年隻是淡淡的笑了一下,繼而開口道:“父親,孟德從未曾覺著出身有何恥辱之處!”
“您不必再有芥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