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紛紛揚揚下了半個月,小鎮上的大部分人都選擇回村裡貓著。
大部分道路都被埋在積雪下麵,政府人力有限,隻能清除省道和重要路段的積雪,所以省道的路是暢通的,環衛工人的工資在原來的基礎上麵每周還額外補貼煤炭和大米或食用油。
新圩村一部分人的家門被大雪埋了開不了門,那些經常清理積雪的家庭房子周圍的情況稍微好一些,不至於出不了門。
蘇家不僅每天都會收拾房子周邊的積雪,這些天還利用極寒低溫製作大大小小的冰塊存進空間。
可食用的小冰塊直接用燒開的水冷卻製作,以後極熱喝冷飲的時候放點冰塊進去絕對的舒爽。
大冰塊直接用之前囤的塑膠框裝上井水靜置一晚上就行,家裡的自來水管裡麵被冰了一部分,水流隻有過去的一半大,蘇家寧願用井水更方便。
一個塑膠框裝滿水都要一百多斤,基本都是王傑和蘇章明兩個人負責把凍結實的冰塊倒模出來。
後院空地有限,每天隻能做30個大冰塊和8大桶小冰塊。
蘇雲空間的食品區邊上堆了上百個大冰塊,蘇雲雖然不能進入空間,但是用意識堆疊這些冰塊卻是輕而易舉的。
反正他們閒著也是閒著,大雪封路期間也不需要去彆人家串門,蘇雲時不時就用意識在空間裡麵神遊,把各個區域的物資進行重新整理堆疊,之前用不到的頂層空間也都儘量擺滿了對應的物資。
就這樣空出來了一半的閒置區域。
蘇小姑和蘇媽無比享受這種宅在家一邊追電視劇一邊做美食的日子。
蘇雲整理空間的時候發現很多需要處理和清洗的物資,她們就著廚房的溫水不緊不慢的洗洗切切。
收的土豆泥多,他們拿出一半清洗,切片、切絲、切塊備用。
萵筍去皮裝袋備用。
有一批雞毛菜品相不太好,全部拿出來挑揀好的放空間,不好的就和土豆皮一起拿去喂雞。
空間的幾百斤馬蹄需要清洗削皮備用,一家人拿著削皮刀削了好久才處理完。
兩車甘蔗占地方暫時沒有專業的榨汁機榨汁,蘇雲就在備忘錄上麵登記,下次有機會弄一台家庭版的的小甘蔗榨汁機。
一家人之前忙著掙錢討生活聚少離多,沒有像現在停下腳步認真的做一日三餐,也幾乎沒一起看過一部完整的電視劇,這段時間經過張麗麗的安利,一家人開始追電視劇《人世間》,惹得蘇爸一直和孩子們講他們那個年代的故事。
大雪還在下,目前看來村裡大多數人家的存糧都是足夠吃一年半載的,大家逢年過節囤的雞鴨魚肉和零食都足夠吃一段時間了,更彆說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一些存糧。
但是自從停電以後,一部分人從外麵趕回來,村裡氣氛一下子詭異了起來。
像蘇家這種常年在鎮上做生意,偶爾才回村的人不在少數,這些人在停電後陸續回到村裡,村裡的親戚有的高興,有的卻開始提防了起來。
最大的矛盾就是借東西,該不該借、能不能借、借多少、什麼時候還、怎麼還?
一些之前看起來雞毛蒜皮的小事,現在卻能輕易毀掉人和人之間的情感。
群裡偶爾還能看到他們之間的對話。
“孟達方,你前幾天來我家借木炭,該還了吧,我家也沒多少了。”
“不就一點木炭嗎,你怎麼這麼小氣。”
“你說我小氣?你自己說過兩天還我的,你不講信用。”
“現在我上哪裡給你弄木炭,車子都啟動不了,再緩緩。”孟達方也很鬱悶,自己拖家帶口從鎮上回來村裡避寒,就問堂哥家借了一些木炭過度一下,才幾天就急著追問了,堂嫂真不給麵子。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20斤木炭你賠我300斤柴,不然你以後彆和我借東西。”李潔妮以前都是被孟達方他們家看不起的,這次極寒回來孟達方過來借木炭,看親戚的麵子不好意思不借,她本來就憋屈,生怕孟達方以後還要和他借糧食,乾脆在群裡吵開了,要是老死不相往來就更好了,自家的糧食就不用補貼給外麵回村的孟達方。
和他有一樣心思的人不少,現在看到親戚上門拜訪十有八九就是借東西的,特彆是那些之前搬出去定居現在又搬回來的人。
“這事不要群裡說,我自己找我堂哥說去!!!”
“你彆拿你堂哥壓我,我不吃這一套......”
“各位鄉親父老,我剛從縣裡趕回來,家裡有多餘的木炭和糧食可以賣給我嗎?價格絕對合適。”李翰家裡其實還有一些糧食,他想多囤幾包放在家裡。
“李翰,問你大伯家啊,他家每年種七八畝田,最不缺糧食。”
“我大伯年前就賣了呀,也沒多少了。”
有好事的村民搭腔:“你問問阿蘭他們家賣不賣,他們今年不是沒找到車運糧食取賣。”
“好咧,誰有他家的電話,我問問。”
“沒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沒有”
“我也沒有”
“你問問村長,他肯定有。”
可惜他算盤打錯了,蘇雲之前就和蘭爸說今年不太平,糧食絕對不能賣。
群裡還能發微信的,也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充電的,現在大部分人手機沒電,所有的電器都用不了,取暖器,電飯鍋,電磁爐和熱水器基本成了擺設。
本來靠取暖器續命的村民一下子隻能靠柴火和煤炭取暖做飯,短期內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長期這樣下去,等煤炭燒完了,屋子和屋外一樣冷的時候就會出人命。
譚哥早在剛停電的時候就在群裡發了通知,要每家每戶都把門口的積雪清理乾淨,各家還要出一個人參加公共道路的清雪行動。
蘇雲家就讓王傑和蘇章明帶著孩子們去參加集體清雪活動,就當作身體鍛煉了,各種兒童型的鐵鍬齊齊上陣,鏟雪的氣勢不輸成年人。
譚哥忍不住給蘇家的孩子們豎起大拇指,這麼冷的天氣,彆說孩子了,很多大人都不願意出門。
彆人家的孩子都躲在家裡烤火取暖,村裡能出來參加清雪的隻有百分之七十的家庭,還有3成的家庭沒有派人出來清雪。
大家花了一周才把村道上的雪給清乾淨,沒有參加清雪的,大家就敲門叫人,後來實在不願意出人的家庭,大家掃雪的時候也會避開他們家門口,隻清理村道。
清雪過後村裡串門的人開始多起來,大多數是用自家多的東西去換彆人多的東西。
以物易物似乎從現在開始流行起來。
清雪後蘭爸又開始去後山撿柴,順道蘇雲送了幾次雞蛋和牛奶,還有半袋帶殼的花生,蘇雲回了一些糖果,兩包牛肉丸和一個豬腳,蘭爸每次拿到東西都小心翼翼的包好,藏在板車上用雨布蓋好帶回去給阿蘭解饞。
李翰果然打電話他買糧食,但他電話早就被凍得沒辦法開機,李翰就帶著自己老婆直接上門買糧食,蘭爸不肯賣被李翰老婆指著鼻子罵他愚蠢,有錢不知道掙,眼睛瞎了,腦子也壞了。
這些蘭爸沒和蘇雲提起,是小表舅路過他家聽到的,然後來蘇家串門的時候講給蘇雲聽的。
蘇雲讓他多關照阿蘭一家,畢竟兩家離得近,有急事還能幫襯一下。
蘭爸家人少原本準備的年貨就不多,除了常見的臘肉和對聯,還有一些水果和炒貨就沒有買其他東西,年前買的幾斤五花肉早就吃完了,家裡的菜除了臘肉和自己做的菜乾就是一些豆類,菜地種的蘿卜都被大雪埋在下麵,全都都凍壞了。
那些凍壞的蘿卜挖出來放在地窖裡麵存著也能吃。
在蘇雲這邊拿的豬腳和肉丸子兩人都舍不得吃,每回饞了就取一點點和凍壞的蘿卜一起燉了吃,剩下的菜湯再留著下次泡飯吃。
極寒來臨一個月,今天是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據說管雲雨的龍王在這一天不是被雷驚醒就是被虔誠的人們喚醒,人們祈禱風調雨順,萬物複蘇,民間稱為春龍抬頭。
大家正月不理發,就等著這一天排隊理頭發,寓意一年中揚眉吐氣,運氣旺旺。
特彆是家裡有小孩子的,取學業有成,身體健康的美好向往。
蘇家決定今天集體把頭發給剪了,這一個月以來,大家都是一周洗一次頭發,不僅護理起來費事,洗完要及時吹乾不然會感冒,蘇雲還被自己的頭發電到幾次。
反正現在大家出門都戴著帽子的,沒人會注意到這些細節。
這一個月沒外出,家裡悄悄的在地下室安裝了發電機。
發電機每周都開一天,今天剛好是大家最喜歡的來電日,蘇雲在三樓給孩子們用兒童電動理發剪剪了帥氣的寸頭,6歲的小表妹留了齊耳短發,剪好發型孩子們直接在超大浴桶裡麵洗了澡,張麗麗把孩子們要穿的衣服都提前放進烘乾機加熱一下,再給孩子們都配上乾淨的鞋襪。
弄完小孩子,張麗麗和蘇雲互相給彼此剪了個利落的短發,頓時感覺腦袋輕鬆了不少。
蘇媽和蘇小姑也在一樓互相幫忙剪頭發,蘇爸和蘇章明兩人剪了沒一會就吵起來了,兩人頭上都是狗啃似的發型,讓人看了忍俊不禁,最後還是王傑拿著配套的短梳給兩人重新推了一遍才作罷。
剪完頭發,美美的洗了個熱水澡,大家都拿出常用的電子產品充電,二樓的小房間平時放一些烘乾機和家用蓄電池,這會兒裡麵插座都用滿了,手機平板手電筒還有平時經常使用的家用蓄電池都在充電。
平時發電機不開的時候,一個小型蓄電池也足夠一家人一個月的日常使用,所以蘇家隻有在洗澡這一天才會打開發電機。
空間裡麵大大小小的蓄電池都在極寒之前充滿了。能不燒油就不燒油。
這幾天群裡幾乎沒有人說話了,估計手機都關機了。
手機倒是還有信號,一家人圍著火爐,一邊烤肉一邊刷新聞。
蘇雲拿出兩個迷你收音機給小孩子們聽著玩,幾個娃娃時不時搗鼓一下,胡亂聽著收音,雖然所有頻道都在報道極寒相關的話題,但是孩子們並沒有認真取聽,他們更箱拿著工具把收音機拆了看看裡麵的零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傑把未來可能需要用到的頻道都做了標記登記在本子上。
不得不說新圩村村乾部的組織能力還是很不錯的,村道的積雪隔幾天就安排人清理,車子還能啟動的話就可以開車去鎮上或其他村串門了。
今天周末,天氣還不錯。
早上9點太陽出來了,外麵一片金色銀色互相輝映,照得人要睜不開眼。
溫度也慢慢升高,蘇家想去鎮上看一看情況,剛好趁這個時間再拿出一些糧食過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