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的熱風穿過老宅的雕花窗欞,硯秋正在清掃西廂房的舊書架。牆角的蛛網在日光裡閃著細碎的光,像誰織就的時光濾網,試圖篩出那些被遺忘的片段。書架底層的暗格裡,一方古硯蒙著層薄塵,端石的質地在幽暗中泛著溫潤的青輝,硯池邊緣刻著的“硯”字,筆畫蒼勁,像被歲月的刻刀反複雕琢過。
“這是你曾外祖的硯台。”母親不知何時站在了身後,手裡捧著一疊泛黃的宣紙,“他是清末的秀才,以一手好字聞名鄉裡。”
硯秋輕輕摩挲著硯台的紋理,那細膩的觸感裡,似乎藏著舊時光的溫度。硯台的一側有處淺淺的凹槽,形狀恰似一彎新月,與之前發現的銀書簽、鋼筆筆帽上的月牙紋如出一轍。她忽然想起,在顧先生的某封書信裡,曾提到過一方“伴月硯”,說是祖輩傳下的珍寶。
秋分過後,老宅的天井裡落滿了銀杏葉。硯秋在清理落葉時,發現硯台底部粘著半張宣紙,展開後,上麵是一幅未完成的墨竹圖,竹葉的筆觸間,隱隱透出股剛勁又略帶憂傷的氣息。畫紙的邊緣,有行極小的落款:“庚子年秋,為硯之試筆。”
“曾外祖和顧先生也有交集?”硯秋拿著畫紙,眼中滿是疑惑。母親正將曬好的陳皮收進陶罐,聽到這話,手微微一顫,陶罐與桌麵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
“你曾外祖教過顧先生書法。”母親的聲音有些沙啞,“民國二十六年,日軍侵華,局勢動蕩,他們曾一起商量著為鄉裡做些事。”
硯秋注意到母親又避開了關鍵的細節。就像之前那些被隱藏的名字、被省略的過往,這個家族的曆史,仿佛一本被蟲蛀過的舊書,每一頁都有著難以填補的空缺。
某個起風的黃昏,硯秋在書房的舊箱子裡找到本字帖。泛黃的紙頁間,夾著一枚銀杏葉書簽,葉脈上的紋路與硯台邊緣的刻痕驚人地相似。字帖的扉頁,用瘦金體寫著:“贈硯秋賢侄,願墨香伴月,筆繪山河。”落款是曾外祖的名字。
她忽然想起,外婆的《枕月記》裡,有幾頁的字跡與這字帖上的筆法極為相近,尤其是在描寫月色的段落,那靈動又飽含深情的筆觸,似乎在訴說著同一種眷戀。
霜降的霜花悄然爬上老宅的瓦簷,硯秋在擦拭硯台時,發現硯池底部有個極小的暗格。用簪子挑開後,裡麵藏著封信箋,宣紙已經脆得幾乎一碰就碎,上麵的字跡卻依然可辨:“硯之吾侄,時局日緊,吾已將那物托付於沈氏,望你妥善保管,待山河安定,再取出來。”
信末沒有落款,但硯秋認得,這正是曾外祖的筆跡。她的心跳陡然加快,那被托付的“物”究竟是什麼?為何會與沈氏,也就是她的太外婆一家有關?
立冬的第一場雪飄落時,硯秋在老宅的雜物間裡翻出個舊木箱。打開後,裡麵裝滿了舊信件和泛黃的詩稿,其中有一封的信封上,寫著“顧硯之親啟”,落款是曾外祖。信裡提到了一個計劃,一個在戰亂中保護鄉裡文脈的計劃,而計劃的核心,似乎與那方古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母親在廚房煮臘八粥時,銅鍋裡的香氣彌漫在整個老宅。硯秋拿著信件走進廚房,鼓起勇氣問道:“媽,這信裡說的事,您知道多少?”
母親停下攪動的勺子,沉默了許久,才緩緩開口:“當年,你曾外祖和顧先生打算將家族裡的珍貴古籍、字畫,還有那方承載著家族記憶的古硯,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沈氏,也就是你的太外婆,她幫忙聯係了水路,準備用烏篷船將這些東西運往江北。”
硯秋的腦海中瞬間浮現出銅鏡夾層裡絲絹上的畫麵——月下桂樹,女子遞繈褓,遠處掛著“顧”字燈籠的烏篷船。難道,那次運送,還隱藏著更重要的秘密?
臘八過後,硯秋在老宅的地窖裡找到個油紙包。打開後,裡麵是一幅泛黃的地圖,標記著當年運送物品的路線,以及幾個關鍵的地點。地圖的背麵,用極小的字寫著:“若有變故,可在這些地方尋得線索。”
她忽然想起,在整理醫案櫃時,曾看到一本日記,裡麵有幾頁被人小心地撕下,而日記的主人,正是周明遠醫生,那個同時繼承了沈顧兩家血脈的男子。難道,他也參與了這個計劃,並且知曉其中的隱情?
除夕的鞭炮聲在老宅外此起彼伏,硯秋在曾外祖的書房裡,再次端詳那方古硯。硯池裡的殘墨在燭光下閃著微光,她仿佛看到曾外祖在這方硯台前揮毫潑墨,寫下對家國的期許;看到顧先生捧著書卷,與曾外祖探討學問;看到外婆在桂樹下,用這方硯台研墨,寫下那些纏綿悱惻的詩句。
母親走進書房,手裡端著兩杯熱氣騰騰的茶。她走到硯台前,輕輕撫摸著那熟悉的紋路,眼中滿是感慨:“這方硯台,見證了我們家族幾代人的悲歡離合。當年的計劃,因為戰亂沒能完全實現,但這些年,我一直在尋找那些失落的線索,希望有一天,能將家族的記憶完整地拚湊起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硯秋望著母親,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她忽然明白,自己這些年對老宅秘密的探尋,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好奇心,更是在追尋家族的根脈,在那些被歲月塵封的物件和故事裡,尋找自己的來處。
大年初一的清晨,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古硯上。硯秋將古硯、信件、地圖等物件小心地整理好,放進一個木盒裡。她知道,這隻是家族曆史的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的秘密等待著她去揭開。但此刻,她手中握著的,是幾代人傳承下來的記憶,是那些在歲月長河中從未熄滅的希望。
老宅的天井裡,那株百年桂樹在春風中微微搖曳,似乎在訴說著新的故事。硯秋和母親並肩站在窗前,望著窗外的陽光,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期許。在這方古硯上,歲月留下了深深淺淺的轍印,而她們,正沿著這些轍印,走向家族曆史的深處,去探尋那些被隱藏的真相,續寫屬於她們的篇章。
作家的話
處暑的熱風穿過老宅的雕花窗欞,硯秋正在清掃西廂房的舊書架。牆角的蛛網在日光裡閃著細碎的光,像誰織就的時光濾網,試圖篩出那些被遺忘的片段。書架底層的暗格裡,一方古硯蒙著層薄塵,端石的質地在幽暗中泛著溫潤的青輝,硯池邊緣刻著的“硯”字,筆畫蒼勁,像被歲月的刻刀反複雕琢過。
“這是你曾外祖的硯台。”母親不知何時站在了身後,手裡捧著一疊泛黃的宣紙,“他是清末的秀才,以一手好字聞名鄉裡。”
硯秋輕輕摩挲著硯台的紋理,那細膩的觸感裡,似乎藏著舊時光的溫度。硯台的一側有處淺淺的凹槽,形狀恰似一彎新月,與之前發現的銀書簽、鋼筆筆帽上的月牙紋如出一轍。她忽然想起,在顧先生的某封書信裡,曾提到過一方“伴月硯”,說是祖輩傳下的珍寶。
秋分過後,老宅的天井裡落滿了銀杏葉。硯秋在清理落葉時,發現硯台底部粘著半張宣紙,展開後,上麵是一幅未完成的墨竹圖,竹葉的筆觸間,隱隱透出股剛勁又略帶憂傷的氣息。畫紙的邊緣,有行極小的落款:“庚子年秋,為硯之試筆。”
“曾外祖和顧先生也有交集?”硯秋拿著畫紙,眼中滿是疑惑。母親正將曬好的陳皮收進陶罐,聽到這話,手微微一顫,陶罐與桌麵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
“你曾外祖教過顧先生書法。”母親的聲音有些沙啞,“民國二十六年,日軍侵華,局勢動蕩,他們曾一起商量著為鄉裡做些事。”
硯秋注意到母親又避開了關鍵的細節。就像之前那些被隱藏的名字、被省略的過往,這個家族的曆史,仿佛一本被蟲蛀過的舊書,每一頁都有著難以填補的空缺。
某個起風的黃昏,硯秋在書房的舊箱子裡找到本字帖。泛黃的紙頁間,夾著一枚銀杏葉書簽,葉脈上的紋路與硯台邊緣的刻痕驚人地相似。字帖的扉頁,用瘦金體寫著:“贈硯秋賢侄,願墨香伴月,筆繪山河。”落款是曾外祖的名字。
她忽然想起,外婆的《枕月記》裡,有幾頁的字跡與這字帖上的筆法極為相近,尤其是在描寫月色的段落,那靈動又飽含深情的筆觸,似乎在訴說著同一種眷戀。
霜降的霜花悄然爬上老宅的瓦簷,硯秋在擦拭硯台時,發現硯池底部有個極小的暗格。用簪子挑開後,裡麵藏著封信箋,宣紙已經脆得幾乎一碰就碎,上麵的字跡卻依然可辨:“硯之吾侄,時局日緊,吾已將那物托付於沈氏,望你妥善保管,待山河安定,再取出來。”
信末沒有落款,但硯秋認得,這正是曾外祖的筆跡。她的心跳陡然加快,那被托付的“物”究竟是什麼?為何會與沈氏,也就是她的太外婆一家有關?
立冬的第一場雪飄落時,硯秋在老宅的雜物間裡翻出個舊木箱。打開後,裡麵裝滿了舊信件和泛黃的詩稿,其中有一封的信封上,寫著“顧硯之親啟”,落款是曾外祖。信裡提到了一個計劃,一個在戰亂中保護鄉裡文脈的計劃,而計劃的核心,似乎與那方古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母親在廚房煮臘八粥時,銅鍋裡的香氣彌漫在整個老宅。硯秋拿著信件走進廚房,鼓起勇氣問道:“媽,這信裡說的事,您知道多少?”
母親停下攪動的勺子,沉默了許久,才緩緩開口:“當年,你曾外祖和顧先生打算將家族裡的珍貴古籍、字畫,還有那方承載著家族記憶的古硯,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沈氏,也就是你的太外婆,她幫忙聯係了水路,準備用烏篷船將這些東西運往江北。”
硯秋的腦海中瞬間浮現出銅鏡夾層裡絲絹上的畫麵——月下桂樹,女子遞繈褓,遠處掛著“顧”字燈籠的烏篷船。難道,那次運送,還隱藏著更重要的秘密?
臘八過後,硯秋在老宅的地窖裡找到個油紙包。打開後,裡麵是一幅泛黃的地圖,標記著當年運送物品的路線,以及幾個關鍵的地點。地圖的背麵,用極小的字寫著:“若有變故,可在這些地方尋得線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她忽然想起,在整理醫案櫃時,曾看到一本日記,裡麵有幾頁被人小心地撕下,而日記的主人,正是周明遠醫生,那個同時繼承了沈顧兩家血脈的男子。難道,他也參與了這個計劃,並且知曉其中的隱情?
除夕的鞭炮聲在老宅外此起彼伏,硯秋在曾外祖的書房裡,再次端詳那方古硯。硯池裡的殘墨在燭光下閃著微光,她仿佛看到曾外祖在這方硯台前揮毫潑墨,寫下對家國的期許;看到顧先生捧著書卷,與曾外祖探討學問;看到外婆在桂樹下,用這方硯台研墨,寫下那些纏綿悱惻的詩句。
母親走進書房,手裡端著兩杯熱氣騰騰的茶。她走到硯台前,輕輕撫摸著那熟悉的紋路,眼中滿是感慨:“這方硯台,見證了我們家族幾代人的悲歡離合。當年的計劃,因為戰亂沒能完全實現,但這些年,我一直在尋找那些失落的線索,希望有一天,能將家族的記憶完整地拚湊起來。”
硯秋望著母親,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她忽然明白,自己這些年對老宅秘密的探尋,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好奇心,更是在追尋家族的根脈,在那些被歲月塵封的物件和故事裡,尋找自己的來處。
大年初一的清晨,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古硯上。硯秋將古硯、信件、地圖等物件小心地整理好,放進一個木盒裡。她知道,這隻是家族曆史的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的秘密等待著她去揭開。但此刻,她手中握著的,是幾代人傳承下來的記憶,是那些在歲月長河中從未熄滅的希望。
老宅的天井裡,那株百年桂樹在春風中微微搖曳,似乎在訴說著新的故事。硯秋和母親並肩站在窗前,望著窗外的陽光,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期許。在這方古硯上,歲月留下了深深淺淺的轍印,而她們,正沿著這些轍印,走向家族曆史的深處,去探尋那些被隱藏的真相,續寫屬於她們的篇章。
作家的話
喜歡夏天快來啦請大家收藏:()夏天快來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