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的咆哮撕裂了蒙特利爾賽道清晨的寧靜。陽光灑在吉爾斯·維倫紐夫賽道上,驅散了空氣中最後一絲涼意。發車區彌漫著緊張。維修區通道口,賽車引擎預熱的嗡鳴此起彼伏。g車隊的銀色戰車占據第一排發車位。漢密爾頓位於杆位,羅斯伯格緊隨其後。維斯塔潘和林逸風的賽車並排停在第三排,第五和第六的發車位。
五盞紅燈逐一亮起,如同倒計時的心跳。賽車手們緊握方向盤,腎上腺素飆升。空氣凝固,隻剩下引擎不安分的轟鳴。
燈滅!比賽開始!
壓抑已久的能量徹底釋放。賽道上頓時炸開了鍋。引擎爆發出震耳欲聾的咆哮。輪胎與地麵瘋狂摩擦,尖銳的嘶鳴刺破耳膜。發車區被滾滾硝煙籠罩。
漢密爾頓和羅斯伯格如同離弦之箭,幾乎並排衝出起跑線。梅賽德斯雙雄的內鬥,永遠是f1賽場最吸睛的戲碼。兩輛銀色賽車如同兩頭爭奪王位的雄獅,互不相讓,咆哮著衝向一號彎。
賽車以驚人的速度衝進一號彎。輪胎發出令人牙酸的尖叫。漢密爾頓仗著內線優勢,死死卡住位置。羅斯伯格毫不示弱,外線硬頂。兩輛賽車幾乎貼在一起。車身摩擦,火星四濺。
羅斯伯格的賽車左前輪蹭到了漢密爾頓的尾翼。賽車頓時失去平衡,像失控的野馬衝出賽道,漫天塵土揚起。等他回到賽道時,已經跌落到十名開外。而漢密爾頓雖仍占據著領先,但他的尾翼卻已略微受損。
梅賽德斯內鬥再次上演悲劇。
混亂。極致的混亂。發車僅僅幾秒鐘,蒙特利爾賽道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漩渦。所有賽車都被卷入其中。
就在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梅賽德斯內鬥時,一道車影如同鬼魅般在混亂的車陣中穿梭。林逸風憑借驚人的反應速度和對賽道的精準預判,在狹窄的賽道上,如同遊魚一般靈活躲避著各種碰撞和障礙。他利用一個漂亮的內線超越,乾淨利落地超過了避讓碰撞的萊科寧,如同手術刀般精準地切入,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當他超越萊科寧的賽車時,全場觀眾席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無數人為這位華夏新星的驚豔表現瘋狂呐喊。林逸風的排名如同坐火箭般躥升。短短幾秒鐘,他就從第六衝到了第四。
然而,還沒等林逸風高興太久,賽道邊突然揮舞起了黃旗。前方賽道,一輛紅牛賽車冒著滾滾白煙,緩緩停靠在路邊。車載攝像頭對準了駕駛艙。維斯塔潘摘下頭盔,狠狠摔在艙內。ax的引擎故障,他的比賽結束了。”
“現在是虛擬安全車,注意!”
維斯塔潘竟然退賽了?這個宿命般的對手,竟然在他們決勝之戰還未打響的情況下,就提前退出了戰鬥?林逸風感到一陣意外。競爭壓力無疑大大降低,衝擊更高名次的機會擺在眼前。
就在他思緒流轉之際,一股熟悉的壓迫感如同潮水般湧上心頭。
“ethan,起步不錯。”舒馬赫的聲音沉穩有力,傳入耳中。“現在,專注於感受這套極軟胎的衰減曲線,記錄下每個彎角的反饋。數據,是做出正確決策的基礎。”
舒馬赫的出現,瞬間將林逸風從複雜的情緒中拉回現實。他深吸一口氣,銳利的目光掃過儀表盤上的各項數據。如同一個精密的計算機器,迅速分析著賽道、輪胎、引擎的各項參數。
虛擬安全車很快結束,比賽恢複正常。
他眼神專注,雙手如同最靈巧的藝術家,細膩操控著方向盤、油門和刹車。每一個彎角,每一次加速,每一次減速,都經過精確的計算。力求將極軟胎的抓地力發揮到極致,同時最大限度控製輪胎的磨損。
“冰人ethan”模式再次啟動。林逸風如同一個冷酷的執行者,一絲不苟執行著舒馬赫的指令。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數據收集和駕駛操控中。他的賽車在賽道上飛馳。輪胎緊緊抓住瀝青路麵。每一次轉向都帶著精確的角度。他清晰感受到輪胎在彎道中承受的壓力。細微的側滑、抓地力的變化,如同電流般傳遞到他的指尖,再反饋到大腦。
與此同時,後方的羅斯伯格,如同受傷後更加狂暴的野獸,駕駛著性能卓越的梅賽德斯賽車瘋狂追趕。儘管賽車受損,但07強大的動力和他自身的實力,讓他像一把灼熱的尖刀,不斷刺穿前方的車陣。轉播鏡頭不時切到他。每一次乾淨利落的超車都引來看台上一陣陣驚呼。
轉眼間,羅斯伯格,已經上升到第七位。他的速度非常快。
林逸風自然也注意到了後視鏡裡那個越來越近的銀色身影。但他沒有因此而慌亂。心跳依舊平穩得可怕,如同節拍器般精準。舒馬赫的教導如同定海神針。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駕駛和數據收集上。
“彆管他,ethan。”舒馬赫的聲音適時響起。“保持你的節奏,專注於輪胎。羅斯伯格的追擊意料之中,但他的賽車有損傷,而且過早消耗輪胎對他不利。我們要做的,是最大化我們現有輪胎的價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逸風微微點頭。意念一動,腦海中的“賽道記憶宮殿”瞬間被激活。吉爾斯·維倫紐夫賽道的每一個細節——彎角的弧度、路肩的高度、刹車點的標記,都如同三維立體模型般清晰呈現在他的意識中。
這一次,與以往不同。隨著比賽進行,實時的輪胎數據如同流動的光影,疊加在這座記憶宮殿之上。每個彎角,輪胎的溫度變化、磨損程度、抓地力反饋,都以動態數據流的形式,清晰標注在對應的賽道位置上。他甚至能“看到”輪胎橡膠在高溫和壓力下發生的細微變化。哪個彎角對左前輪磨損更大,哪個直道加速對後輪牽引力要求更高。一切都了然於胸。這不僅僅是記憶,這是將天賦與現實數據完美結合的動態分析。
“彙報輪胎狀況和周圍車手的策略傾向。”林逸風通過無線電發出指令,聲音冷靜。
工程師很快回應:“ethan,你的輪胎數據看起來還不錯,磨損在預期範圍內。周圍大部分車手,包括漢密爾頓和前方的幾輛賽車,都在保胎,看起來都傾向於標準的一停策略。我們也計劃延長你這個stint,儘可能晚地進站,執行pana,標準一停。”
“收到,繼續收集數據。”林逸風回應。
pana,標準一停。這是最穩妥,也是大多數車隊在蒙特利爾會選擇的策略。利用極軟胎起步建立優勢,然後換上中性胎跑到比賽結束。簡單,直接,風險低。
但林逸風看著腦海中那幅越來越複雜的輪胎數據動態圖。看著極軟胎在蒙特利爾這條對刹車和牽引力要求極高的賽道上,衰減曲線似乎比模擬數據中更快一些。標準一停,真的最適合嗎?
他的手指在方向盤上無意識敲擊著。
數據不會說謊。舒馬赫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玩味。“ethan。但如何解讀數據,如何利用數據做出最大膽、最正確的決策,才是區分優秀車手和冠軍車手的關鍵。你‘看’到了什麼?”
林逸風沒有立刻回答。他感受著極軟胎逐漸衰退的抓地力。對比著記憶宮殿中不斷刷新的數據流。一個大膽的想法,如同種子般在他的心中悄然萌芽。極軟胎衰減比預期快,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標準一停可能無法最大化效率,甚至可能在後期陷入困境。
周圍的車手都在小心翼翼保護著輪胎,準備執行那看似最穩妥的一停策略。主流選擇一停,這幾乎是寫在教科書上的標準答案。但舒馬赫的提問,以及他腦海中那幅越來越清晰的數據圖景,似乎在指向另一條更加激進,也更加充滿風險的道路。
反其道而行之?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後視鏡裡那個步步緊逼的銀色身影。又掃過前方幾輛同樣在執行保胎策略的賽車。
標準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答案。尤其是在變數叢生的f1賽場。
林逸風抿緊嘴唇。他知道,自己正在考慮一個可能顛覆車隊既定計劃,也可能讓自己陷入萬劫不複境地的決定。
他沒有通過無線電告知車隊。隻是在腦海中,那個大膽的策略輪廓,隨著數據流的湧入,變得越來越清晰。
一場關於策略的無聲博弈,已經在林逸風的心中,悄然拉開了序幕。
他將賽車精準地切入下一個彎角。
喜歡f1:開局車王教我開賽車請大家收藏:()f1:開局車王教我開賽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