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站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儘,《新秀閃耀:林逸風篇》紀錄片正式公映,如同一顆投入賽車圈的深水炸彈,激起了遠超預期的漣漪。hbo這部紀錄片,將鏡頭對準林逸風在2016賽季的掙紮與成長。他在資源相對匱乏的索伯車隊,展現出驚人的學習能力和對賽車近乎偏執的熱愛。片中,他在模擬器上一遍遍打磨駕駛技巧,與工程師阿克塞爾·施密特默契配合,共同榨取賽車潛力。那些初露鋒芒的片段,比如練習賽後,他能準確複述出某個彎角路肩的具體磨損,或在模擬器中快速適應全新賽道並做出精準反饋,讓無數車迷和部分持觀望態度的專業評論員眼前一亮。那個在賽場下咋咋呼呼的“圍場音爆小子”,頭盔之下,擁有冷靜精密的大腦和驚人天賦。
林逸風自己偷偷看了好幾遍。屏幕上那個略顯青澀、在困境中不斷尋找突破的自己,一股奇妙力量從心底湧起。那些汗水、淚水、沮喪和不甘,在時間的沉澱下,化為此刻支撐他前行的燃料。這份來自外界的認可和內心的力量,讓林逸風飛往巴林的航班上,嘴角掛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法拉利的挑戰才剛剛開始,但他比任何時候都更有信心。
夜幕如同巨大的深色天鵝絨,溫柔覆蓋在巴林薩基爾賽道之上。與上海的濕冷陰雨截然不同,這裡是沙漠腹地,空氣中彌漫著白日炙烤後尚未散儘的餘溫。巨大照明燈將賽道照耀得恍如白晝,每一粒瀝青都清晰可見,卻也讓周圍漆黑沙漠顯得更加深邃。林逸風站在法拉利車庫裡,防火賽車服的拉鏈半開著,露出被汗水浸濕的t恤。他仰頭灌下一大口冰水,涼意艱難驅散喉嚨間的燥熱。巴林的高溫對賽車和車手都是嚴酷考驗,特彆是輪胎,衰竭速度快得驚人。
整個練習賽和排位賽,法拉利車隊都在和輪胎管理較勁。sf70h賽車在高溫下的平衡性調校,比他預想的棘手。
“輪胎溫度還是有點掙紮,特彆是右前輪,12號彎和13號彎出彎的時候,總感覺抓地力在快速流失。”林逸風對著數據工程師羅伯托·奇亞帕說,眉頭緊蹙,聲音裡帶著被沙漠熱風磨礪出的沙啞。他每寸皮膚都能感受到空氣中粘稠熱度,汗水幾乎沒有停過。
排位賽最終成績定格,p5。法拉利的另一台賽車,塞巴斯蒂安·維特爾,憑借對賽車近乎化境的理解和豐富經驗,硬生生從梅賽德斯雙雄手中搶下p2,僅次於杆位發車的瓦爾特利·博塔斯。林逸風再次被擋在前三之外,落後於梅賽德斯的漢密爾頓和紅牛的丹尼爾·裡卡多。
媒體區的閃光燈沒有上海站雨後那麼熱情,一些記者臉上帶著探尋和一絲不易察覺的質疑。紀錄片帶來的熱度似乎正被冰冷現實迅速冷卻。上海站的p4固然精彩,但雨戰的偶然性總是讓人存疑。如今到了考驗賽車真實性能的乾地,法拉利萬眾期待的新星,似乎沒能延續那份驚豔。
“音爆小子”今天沒有在采訪區口出狂言,甚至連標誌性的中二台詞都省了。他隻是簡短表示專注於正賽,爭取更好名次。那副略顯收斂的模樣,與上海站賽後那個恨不得抱著話筒跳舞的家夥判若兩人。
正賽日的薩基爾賽道,熱浪比排位賽時更加逼人。即便夜幕早已降臨,賽道溫度計依舊顯示著讓輪胎工程師們集體皺眉的數字。空氣凝固,每一次呼吸都帶著灼燒感。
發車格上,林逸風坐在sf70h駕駛艙內,眼神銳利得要穿透前方賽車。他深吸一口氣,帶著沙漠特有的乾燥空氣,然後緩緩吐出。賽前習慣性地輕敲方向盤中心那枚躍馬隊徽三次。閉眼。“計算器”模式,啟動。海量賽道數據,輪胎在不同溫度下的衰減曲線,每一位對手可能的策略,甚至連風向的微小變化,一切在他腦海中飛速流轉、分析、建模,最終凝聚成冰冷的決策依據。
五盞紅燈依次亮起,如同夜空中五顆蓄勢待發的星辰,然後,驟然熄滅!
林逸風的起步不算完美,但也不差。他穩穩守住位置,緊咬著前方的裡卡多。第一彎,典型的薩基爾式混亂中帶著精準的卡位,他試圖利用內線超越,但裡卡多憑借紅牛賽車在起步階段的優勢,防守得滴水不漏,沒有給他留下任何機會。
沙漠中的夜賽,每一圈都是煎熬。高溫不僅炙烤著輪胎,也炙烤著車手的意誌和體力。林逸風能清晰感受到輪胎一點點失去抓地力,賽車開始變得“滑”,每一次轉向都伴隨著車尾的輕微不安。他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細膩地控製油門和刹車,每一次轉向都要計算到毫米級彆。任何一個微小失誤都可能導致輪胎溫度的急劇上升和性能的斷崖式下跌。
比賽進行到中段,他與紅牛的馬克斯·維斯塔潘展開激烈纏鬥。荷蘭小將駕駛風格一如既往地具有侵略性,如同沙漠中饑餓的獵豹,好幾次都將他逼到賽道邊緣,輪胎擦著白線激起一陣塵土。林逸風強迫自己冷靜,利用“賽道記憶宮殿”回憶著每一個可能的超車點和防守線路,試圖預判維斯塔潘的每一個動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膠著的戰況和持續的壓力,讓他的專注出現一絲裂痕。一個關鍵的右轉彎,他過於關注後視鏡中維斯塔潘那咄咄逼人的紅牛賽車鼻翼,出彎時油門給得略早零點零幾秒,賽車尾部猛地一甩!
“該死!”他下意識反打方向盤,輪胎發出一陣刺耳的尖嘯,賽車像一條受驚的眼鏡蛇,險之又險地擺脫失控打轉的邊緣,但維斯塔潘已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乾淨利落地從外線超越。
汗水順著額角滑下,滲入眼睛,帶來火辣辣的刺痛。不僅僅是熱,更有一股無名火從心底升起,燒得他口乾舌燥。為什麼這台法拉利在他手中如此難以駕馭?為什麼維特爾能在前麵領跑,他卻在這裡為每一個位置苦苦掙紮?
就在他心神激蕩,節奏將亂未亂之際,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畫麵:邁克爾·舒馬赫,在雨戰中,用一種近乎“舞者”的姿態駕馭賽車,他的雙手,每一次對方向盤的轉動都帶著一種柔和而精準的力道,那是一種將賽車視為身體一部分的極致協調。
“柔和,精準。”林逸風在心中默念。他深吸一口氣,重新調整呼吸。他不再去想那些複雜的問題,不再去比較,隻是將所有注意力重新百分之百集中在眼前賽道,集中在方向盤每一次轉動,油門和刹車每一次踩踏。他不再執著於立刻反超維斯塔潘,而是穩住節奏,開始更精細地管理那套已經開始衰竭的輪胎。他嘗試用更柔和的方式去駕駛,去感受賽車的細微變化。賽車在他手中,仿佛真的變得“乖巧”了一些,不再那麼抗拒。
比賽的後半段,他的節奏越來越穩,憑借對賽車狀態的精準感知和“冰人”模式下的冷靜判斷,硬生生將與前方集團的差距一點點蠶食回來。法拉利的策略組也提供了強大助力,抓住漢密爾頓因在進站口故意阻擋紅牛車隊的丹尼爾·裡卡多而被賽會乾事處以5秒罰時的機會,通過兩個精準進站,將維特爾和林逸風送到了p1和p4的位置。兩人也不負眾望,牢牢守住自己的位置,沒有再給身後的對手任何機會。
方格旗揮動,維特爾三站奪兩冠,世界冠軍的呼聲高漲。林逸風p4。又是一個p4。熟悉的數字,卻是不一樣的心情。
“p4,ethan。乾得不錯,非常艱難的比賽,你守住了。”羅伯托·奇亞帕的聲音在無線電中響起,帶著一絲疲憊,也有一絲如釋重負。
“輪胎……太掙紮了。”林逸風聲音沙啞,將賽車停回維修區,摘下頭盔,汗水幾乎濕透了整個頭套,緊貼在頭皮上。他沒有上海站雨後的笑容,隻有深深的疲憊。維特爾不負眾望,為法拉利贏得了巴林站冠軍,馬拉內羅的歡呼聲仿佛能穿透耳機。隊友的勝利,無疑反襯出他此刻的掙紮與失落。他為塞巴斯蒂安感到高興,但內心深處,那份對勝利的渴望,對領獎台的執念,如同沙漠中的荊棘,紮得他生疼。
賽後的車隊會議室氣氛有些凝重,與隔壁梅賽德斯因為漢密爾頓意外遭遇處罰而失冠的壓抑不同,這裡是勝利後的冷靜複盤。馬蒂亞·比諾托,這位瑞士籍的技術總監,麵色嚴肅看著大屏幕上反饋回來的數據圖表。
“林,從數據上看,你的輪胎衰竭速度確實比塞巴斯蒂安要快一些,尤其是在第二段和第三段stint。”比諾托推了推眼鏡,鏡片反射著屏幕的光,“我們需要詳細分析你的駕駛風格和賽車調校在這條賽道上的匹配問題。高溫下,任何微小差異都會被放大。”
“我知道。”林逸風悶悶開口,聲音裡透著疲憊,“賽車在高溫下非常敏感,平衡很難找。很多時候,我感覺已經推到極限了,但速度就是上不去,而且輪胎很快就撐不住了。”
領隊阿德裡巴貝內坐在主位,雙手交叉放在桌上。他看了一眼林逸風,又看了一眼身旁剛剛捧回冠軍獎杯的維特爾。“ethan,這場比賽你表現出足夠的韌性,p4是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阿德裡巴貝內語氣不帶太多情緒,目光銳利,“但是,‘可以接受’不是法拉利的目標。我們需要的是持續的勝利,是總冠軍。”
“我明白。”林逸風點頭,眼神中閃過一絲不甘。他知道自己的問題,也知道賽車在特定條件下確實存在一些掙紮。這種無力感,比在索伯時更強烈,因為法拉利本應是冠軍爭奪者,他肩上的期望也遠非昔日可比。
“我們需要升級,馬蒂亞。”林逸風看向比諾托,語氣帶著一絲迫切,“特彆是空氣動力學套件,我們需要更多的下壓力,尤其是在高溫條件下,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輪胎,讓賽車有更穩定的工作窗口。”
比諾托點點頭:“我們已經在計劃了,西班牙站會有一批重要的更新。但是,ethan,你也需要從自身尋找提升空間。塞巴斯蒂安能做到,證明sf70h有這個潛力。你需要更快地找到與這台賽車共舞的節奏,尤其是在它不那麼‘乖巧’的時候。”
林逸風沒有反駁。頂尖車手的較量,從來都是車手和賽車的雙向奔赴。他渴望更強的賽車,也必須讓自己變得更強。
會議結束,林逸風獨自走向車手休息室。沙漠的夜風吹過,帶著一絲涼意,卻吹不散他心中的鬱結。他打開手機,看到一條未讀消息,是hbo的記者陳艾莉發來的:“巴林p4,雖然沒有領獎台,但每一分都很關鍵。紀錄片裡你克服困難的樣子很激勵人,期待你說的‘更強’,在西班牙能看到嗎?[加油表情]”
林逸風盯著那條消息,手指在屏幕上懸停許久。他攥了攥拳。或許,他確實該學著更“溫柔”,或者說更“聰明”地對待他的這匹紅色烈馬了。他轉身,推開休息室的門,徑直走向模擬器訓練室。
喜歡f1:開局車王教我開賽車請大家收藏:()f1:開局車王教我開賽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