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拿大彎,全油門高速彎。輪胎在極限狀態下,我能感覺到橡膠分子在尖叫,但車身姿態很模糊,像隔了一層厚厚的棉花。我不知道它的極限到底在哪裡,隻能靠本能去猜。”
他時而站起來,用身體模仿賽車的姿態,時而用手在桌上比劃著賽車線。他的描述細致到了每一個彎角,每一種輪胎狀態下,賽車底盤傳來的不同頻率的震動。
在場的空氣動力學工程師們,起初隻是禮貌性地聽著,但漸漸地,他們的表情變得專注,甚至開始瘋狂地在筆記本上記錄。林逸風正在做的,是把一名頂尖車手最寶貴的財富——“體感”,翻譯成他們能夠理解的工程語言。
這是一座橋梁,連接了駕駛艙和模擬器,連接了感性和理性。
但熱情過後,是冰冷的現實。
一位資深的空氣動力學工程師麵露難色:“ethan,你的反饋價值連城。但是,‘內洗’前翼的設計理念,和我們sf90‘外洗’outash)的整車氣動構架是完全衝突的。要讓它工作,我們可能需要重新設計側箱、底板甚至尾翼……這無異於造一台b版賽車。時間、預算……這都是巨大的挑戰。”
辦公室裡的氣氛,剛剛被點燃,又迅速冷卻下來。
就在這時,辦公室的門被推開。弗雷德裡克·瓦塞爾和馬蒂亞·比諾托走了進來。
瓦塞爾的表情一如既往地嚴肅,他環視一圈,目光最後落在了比諾托身上。“馬蒂亞,積分榜看了嗎?梅賽德斯已經和我們相差無幾了。賽季就要過半,如果夏休後還是奧地利這樣的結果,我想,我們今年的年度冠軍就沒希望了。”
他的話語裡沒有指責,隻有冰冷的事實。壓力,如同實質的空氣,擠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比諾托沉默著,他走到那塊白板前,看著上麵被林逸風和工程師們畫滿的草圖和公式。他看到了那個被圈出來的“inash”,也看到了旁邊關於ersk升級的潦草筆記。
他知道這個決定的風險。推翻賽車底層設計,在賽季中段進行如此激進的豪賭,一旦失敗,不僅這個賽季會徹底葬送,他這個技術總監的位置也岌岌可危。法拉利曆史上,多少驚才絕豔的工程師就因為一次失敗的冒險而黯然離場。
但他更清楚,不做改變,就是溫水煮青蛙,等待著必然的死亡。
林逸風沒有理會兩位高層的對話,他已經坐進了那台價值連城的模擬器裡。戴上耳機,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他要親自測試,親自去感受那套還隻存在於數據流中的全新空力套件,能給這台烈馬帶來怎樣的改變。
比諾托看著模擬器屏幕上飛速閃過的虛擬賽道,看著林逸風專注的側臉。他看到了這個年輕人眼中的執著,那種不肯向失敗低頭的火焰。
這股火焰,也點燃了他心中的某些東西。
他深吸一口氣,轉身麵對著整個技術核心團隊,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焦慮和期待。
比諾托的眼神前所未有的堅定,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到每個人耳中。
“各位。”
他停頓了一下,似乎在為接下來說出的那個詞,賦予千鈞的重量。
“放棄現有版本的升級計劃。從現在開始,所有資源——cfd、風洞、製造部門——全部轉向一個目標。”
他拿起筆,在白板上重重地寫下兩個詞,並在下麵劃了一道粗重的橫線。
“‘內洗’前翼,ersk升級。”
“研發代號,”他放下筆,看著所有人,“就叫‘複仇’vendetta)。目標,斯帕,實戰部署。”
整個辦公室瞬間陷入了一片死寂,隨即,是被壓抑許久的、混雜著震驚與興奮的呼吸聲。
所有人都明白,這不僅僅是一次技術升級。
這是一場賭上整個賽季,賭上法拉利榮耀的——豪賭。而林逸風,就是那個被推上賭桌的最關鍵的籌碼。
喜歡f1:開局車王教我開賽車請大家收藏:()f1:開局車王教我開賽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