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的入藥部位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乾燥根,其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現代藥理作用如下:
一、主要有效成分
黃芪的有效成分複雜,目前研究明確的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三萜皂苷類
是黃芪的標誌性成分之一,以黃芪甲苷黃芪皂苷iv)為代表,還包括黃芪皂苷i、ii、iii、v、vi等。這類成分多存在於根的韌皮部,是黃芪“補氣升陽”“強心”等作用的重要物質基礎。
2.黃酮類
主要包括毛蕊異黃酮、芒柄花素、異鼠李素、山奈酚等,以及它們的糖苷如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黃酮類成分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抗炎活性,與黃芪“行滯通痹”“托毒生肌”等功效相關。
3.多糖類
主要為黃芪多糖由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等組成的雜多糖),是黃芪發揮免疫調節、抗應激等作用的核心成分,尤其在增強機體免疫力方麵作用顯著。
4.其他成分
還含有氨基酸如γ氨基丁酸)、微量元素如硒、鐵、鋅)、甾醇類、有機酸等,對黃芪的整體藥效有輔助作用。
二、成分含量基於中國藥典標準及研究)
黃芪的成分含量受品種、產地如道地產區山西渾源、甘肅隴西等)、生長年限、加工方法等影響,差異較大。中國藥典2020年版)對黃芪的含量有明確規定,以保證質量:
黃芪甲苷三萜皂苷類):不得少於0.04按乾燥品計算);
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黃酮類):不得少於0.02按乾燥品計算)。
研究表明,蒙古黃芪和膜莢黃芪藥典收載的正品黃芪)的有效成分含量較高,其中生長年限較長如35年生)的黃芪,根中有效成分積累更充分;道地產區如內蒙古、甘肅、山西等地)的黃芪因生態環境適宜,成分含量通常更優。
三、現代藥理作用
黃芪的藥理作用廣泛,且與傳統“補氣”功效密切相關,主要包括以下方麵:
1.免疫調節作用
黃芪多糖是核心成分,可增強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的活性,促進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2、乾擾素)的生成,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免疫力,對應傳統“補氣固表、抵禦外邪”的功效如預防感冒、增強抗病能力)。
同時可調節免疫平衡,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有一定輔助作用。
2.心血管保護作用
三萜皂苷如黃芪甲苷)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功能,對心力衰竭有保護作用;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改善心肌缺血、腦缺血,對應傳統“補氣升陽、推動氣血運行”的功效。
抑製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減少動脈硬化風險。
3.抗氧化與抗炎作用
黃酮類成分如毛蕊異黃酮)具有強抗氧化活性,可清除自由基、減少氧化應激損傷,延緩細胞衰老;抑製炎症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釋放,發揮抗炎作用,對應“托毒排膿、斂瘡生肌”。
4.代謝調節作用
黃芪多糖可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對糖尿病及其並發症如糖尿病腎病)有保護作用;還能調節脂質代謝,降低血脂,預防肥胖相關疾病。
5.腎臟保護作用
可減少尿蛋白、改善腎功能,抑製腎臟纖維化,對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等有輔助治療作用,與傳統“利水消腫”功效一致。
6.其他作用
促進造血功能,升高紅細胞、白細胞數量,對應“生津養血”;
保護肝臟,促進肝細胞修複,增強肝臟解毒功能;
抗腫瘤抑製腫瘤細胞增殖、增強化療耐受性)、抗疲勞、抗衰老等。
綜上,黃芪的有效成分以三萜皂苷、黃酮、多糖為核心,其含量受多種因素影響,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在免疫調節、心血管保護、代謝調節等方麵的作用,與傳統中醫“補氣”功效高度契合,為其臨床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