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藥人傳奇
破曉時分的叩門聲:
寅時五刻,鐵門環撞擊的“咚咚”聲驚飛了簷角宿鳥。葉承天披著晨霜推開醫館門,見台階上坐著個灰衣老者,背簍裡露出半截暗紅根莖,須根如老人銀髯般垂落,在月光下泛著珍珠般的光澤。
“您是雲台山上的采藥人吧?”葉承天嗅到簍中飄出的清冽藥香,夾雜著雪水與岩石的氣息,“這味藥……怕是生長在海拔兩千米以上的背陰崖壁,得吸納十年以上的太行霜氣?”老者渾濁的眼睛驟然發亮:“大夫好眼力!這是老山深處的‘雲台雪參’,五十年才長這麼一拃長。”
話音未落,老者劇烈咳嗽起來,手按右胸,咳出的痰裡竟帶血絲。葉承天扶他坐定,觸其脈如刀刮竹席,尺部沉細欲絕,再看指甲泛青,唇色紫暗——典型的肺腎兩虛,兼夾瘀熱。“您每日在懸崖采藥,風寒暑濕侵體,又常憋著力氣攀援,肺氣已傷,腎不納氣了。”
老者從簍底掏出個油紙包,裡麵躺著三朵乾枯的“雲台冰菊”,花瓣呈半透明狀:“去年冬至在冰瀑下采的,想著能治咳血,可越喝越覺得胸口堵。”葉承天搖搖頭:“冰菊性大寒,您本是虛寒底子,又兼血瘀,寒凝則血不暢啊。”
雪參與石蜜:草木的君臣之道
他忽然指著雪參根部的泥土:“您看這土,帶著朱砂點,定是長在含鐵礦的岩壁下,得地火與冰雪交蒸之氣,故性溫而不燥,最能補肺腎之虛。”說著取來醫案,用狼毫蘸取鬆煙墨:“就用這雪參為主藥,配太行山崖蜂的石蜜——此蜜凝結在岩縫中,得金石之氣,能潤肺通絡。”
開方時,葉承天特意用紅筆圈注:“雪參15g切片,用雲台山頂融雪浸泡三時辰),石蜜20g烊化),加老山五味子9g、煆蛤殼30g先煎),引經藥取雲台連翹心6g——連翹雖清熱,心芽得初春風氣,能引藥上行入肺。”
對該處方的分析:
藥物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及現代藥理研究
雪參: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腎、肺經。功能主治為益腎壯陽、補血活血、強筋骨、通經絡,可用於治療腎虛腰痛、陽痿、月經不調、跌打損傷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可能有增強免疫力、抗疲勞等作用。不過,用雲台山頂融雪浸泡更多是一種傳統炮製要求,無明確現代科學依據。
石蜜:即冰糖,味甘,性平,歸脾、肺經。有補中益氣、和胃潤肺、止咳化痰等功效。現代研究發現其主要成分是蔗糖,可為人體提供能量,在方劑中常起調味及輔助潤肺作用。
老山五味子:味酸、甘,性溫,歸肺、心、腎經。能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於久嗽虛喘、夢遺滑精等。現代藥理研究顯示,五味子有抗氧化、保肝、調節免疫、改善中樞神經係統功能等作用。
煆蛤殼:味鹹,性寒,歸肺、腎、胃經。具有清熱化痰、軟堅散結、製酸止痛等功效,可用於痰熱咳嗽、癭瘤等。現代研究表明,其含碳酸鈣等成分,有抗酸及輕度鎮靜作用。
雲台連翹心:味苦,性微寒,歸肺、心、小腸經。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疏散風熱,用於癰腫瘡毒、風熱感冒等。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連翹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熱等作用,其心芽引藥上行入肺的說法,在現代藥理中尚未有明確對應,但連翹本身有入肺經的特性,在方劑中可引導藥物作用於肺。
君臣佐使配伍技巧與構方思路
君藥:雪參,其益腎壯陽、補血活血等功效在方中起主要治療作用,針對可能存在的虛損等問題。
臣藥:老山五味子輔助雪參,加強補腎寧心、收斂固澀之效,與雪參協同針對虛證;石蜜補中益氣、和胃潤肺,一方麵助雪參補虛,另一方麵潤肺以改善可能的肺部不適,且能調和諸藥。
佐藥:煆蛤殼清熱化痰,可防雪參、五味子等溫熱之性導致的熱象,同時其軟堅散結等作用也可對一些可能的病理產物起到治療作用。
使藥:雲台連翹心引藥上行入肺,使藥物更好地作用於病所,同時其本身的清熱解毒等功效也可輔助治療肺部可能存在的熱證。
整個方劑的構方思路是通過雪參、五味子等補虛,石蜜扶正兼調和,煆蛤殼清熱化痰以治標,連翹心引藥入肺,藥物之間相互配合,協同發揮益腎壯陽、潤肺化痰、清熱等作用,以達到治療目的。從現代藥理角度看,方劑中的藥物分彆具有調節免疫、抗氧化、抗菌等作用,可能通過多途徑、多靶點對機體的虛損及可能存在的炎症等病理狀態起到改善作用。
老者盯著藥方,忽然從腰間摘下個葫蘆:“二十年前在藥王廟求的‘活血酒’,泡著穿山甲甲片,您看能用嗎?”葉承天輕嗅酒氣,搖頭道:“穿山甲是生靈,如今滿山草木皆可活血——您看這雪參的須根,形狀不就像人體經絡?用它通脈,勝似穿山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懸崖上的藥經:
人與草木的契約
談話間,老者從背簍底層取出一本毛邊紙裝訂的冊子,封麵繪著模糊的藥王像,內頁記著各種草藥的生長位置:“這是祖上五代傳下來的《雲台采藥記》,說雪參‘遇真醫則現,遇貪心則隱’。三年前我摔斷腿,是雪參藤自己從崖上垂下來,引我找到藥……”
葉承天輕撫泛黃的紙頁,忽見某頁邊角畫著個特殊符號——正是三日前他在藥王廟後崖壁看到的刻痕。“此符號是孫真人當年所創,意為‘留根養脈’。”他指著圖中雪參根部的三縷須根,“采挖時須留其一,讓藥草能繼續生發,這是人與草木的契約。”
葉承天笑著說,我這裡還有一篇關於雲台血參的故事呢。葉承天徐徐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