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翹forsythiasuspensa)是木犀科連翹屬植物,作為一種常見且重要的中藥材,其多個部位都具有藥用價值,以下是詳細介紹:
入藥部位及最佳采摘季節
1.果實
青翹:為連翹未成熟的青色果實,最佳采摘季節為89月上旬。此時果實還未完全成熟,需用沸水煮片刻或蒸半個小時,然後取出曬乾。以身乾、不開裂、色較綠者為佳。
黃翹老翹):是熟透的黃色果實,於10月上旬采收,曬乾後除去雜質即可。
2.花:文中提到五月連翹進入盛花期,此時可采集其花。五月采摘的連翹花含有豐富的蘆丁和連翹苷等成分,可曬乾後製成藥茶。
3.葉:在五月除了可以采摘花,還能采摘嫩葉。在一些規模化種植區,如元氏縣,遊客可參與葉茶采摘體驗,新鮮葉片經炒製後可衝泡飲用。
主要藥物成分含量
1.果實:含有多種化學成分,主要包括木脂素、苯乙醇苷,這些成分活性較強,賦予連翹果實較強的抗菌、抗炎、鎮痛活性。此外,還含有連翹苷、連翹苷元等。
2.花:已知含有豐富的蘆丁和連翹苷,但目前對於其具體成分含量的詳細研究報道相對果實而言較少。
3.葉:相關研究表明其含有一定的活性成分,但關於具體成分含量的明確研究尚不充分,僅知其在傳統應用中可用於製作葉茶,且據經驗認為具有降血脂與抗氧化作用。
性味歸經
果實:味苦,性微寒,歸肺、心、小腸經。也有記載歸心、肝、膽經,或手足少陽、陽明經,或少陰心經、厥陰包絡氣分,或入心、肝、膽、胃、三焦、大腸六經。
花和葉:目前關於花和葉單獨的性味歸經在傳統典籍中沒有像果實那樣明確的記載,但從連翹整體的性味歸經以及花、葉的功效來推斷,其花和葉性味可能也偏苦寒,歸經與果實有相似之處,可能歸肺、心等經,有清熱解毒等作用。
功效主治範圍
1.果實
清熱解毒:常用於治療溫熱病邪導致的高熱、心煩口渴、神誌不清、皮膚發斑等。善於清心火,還能治療心火下移小腸導致的小便淋漓澀痛。比如在治療熱淋澀痛時,可與車前子、木通、竹葉等同用。
消腫散結:能清熱消腫,消散氣聚血結,是治療皮膚瘡瘍、癰腫的常用藥物。可用於治療體表、四肢、內臟的急性化膿性毒瘡,頸部淋巴結結核,乳房紅腫疼痛等。例如治療熱毒瘡瘍,可與黃芩、生天南星、白芷等製成塗膏,局部外敷;治療痰火鬱結引起的頸部淋巴結結核,常與海藻、昆布、青皮等同用。
疏散風熱:適用於外感風熱導致的發熱頭痛、口渴咽痛等症狀。治療外感風熱引起的感冒,溫熱邪氣引起的發熱,常與金銀花、黃芩同用。
2.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可用於緩解風熱感冒初期的一些症狀,以及因熱毒引起的輕微不適。製成藥茶飲用,在清熱方麵有一定作用。
3.葉:傳統經驗認為其具有降血脂與抗氧化作用,還可用於緩解一些因內熱引起的不適。雖然不像果實那樣廣泛應用於多種病症,但在日常養生和調理方麵有一定價值,如製成葉茶飲用。
作用特點
1.果實
清熱力強:對多種熱毒病症均有較好療效,尤其是在治療溫熱病和瘡瘍腫毒方麵,是中醫臨床常用的清熱藥物。其既能清解氣分熱邪,又能透營轉氣,對於溫熱病邪在氣分、營分的不同階段都可應用。
散結消腫突出:對於癰腫瘡毒、瘰鬁痰核等病症,通過清熱消腫、消散氣血結聚,達到治療目的,被稱為“瘡家聖藥”。
兼能疏風:對外感風熱表證有疏散風熱的作用,常與金銀花等藥物配伍,增強疏風解表之力,如銀翹散。
2.花:相對果實而言,作用較為和緩,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功,更側重於日常養生保健,以輕清之性,疏散風熱之邪,清解上焦之熱毒。
3.葉:作用特點主要體現在日常保健方麵,其降血脂與抗氧化作用更適合長期飲用進行身體調理,對於改善身體的代謝狀態和抵抗氧化損傷有一定幫助,且性質相對平和。
現代藥理作用
1.果實
抗病原微生物:連翹中的成分對多種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有抑製作用,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流感病毒等有不同程度的抑製效果,可用於抗感染治療。
解熱:能降低發熱動物的體溫,對於溫熱病邪引起的發熱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其機製可能與調節體溫調節中樞等有關。
抗炎:減輕炎症反應,抑製炎症介質的釋放,對於多種炎症模型均有抗炎效果,這也是其治療瘡瘍腫毒的重要現代藥理基礎。
抗氧化:所含的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清除體內自由基,減少氧化損傷,有助於預防和延緩一些因氧化應激導致的疾病。
其他:還有一定的保肝、利膽、改善心血管功能等作用。
2.花和葉:目前關於花和葉的現代藥理研究相對果實較少,但基於其傳統應用以及果實的藥理活性推測,花和葉可能也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炎等作用,但具體的藥理機製和作用強度等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來明確。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