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誌入藥部位的民間應用_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线上阅读小说网 

遠誌入藥部位的民間應用(1 / 2)

與方劑解析:從鄉野驗方到名家經典

一、遠誌根:入藥之大宗,民間與典籍共仰的「心腎之使」

1.民間用法與單驗方:草根智慧的多元演繹

遠誌根作為最主要的入藥部位,在民間素有「祛痰要藥」「安神妙品」之稱。其性辛散苦降,溫通心腎,故民間應用廣泛滲透於內科、外科、婦兒科等領域。

咳喘痰飲:辛開苦降的鄉野妙法

民間常以遠誌根配伍桔梗、杏仁治風寒咳喘。如山西太行山區流傳的「二陳遠誌湯」,取遠誌根15g、陳皮10g、半夏6g,水煎後加蜂蜜調服,用於冬季寒濕咳喘,尤宜痰多胸悶者。另有「遠誌燉梨」單方,將遠誌根切片與梨同蒸,加冰糖少許,對小兒百日咳有良效,此法利用梨之潤性製約遠誌之燥,體現民間配伍的精妙平衡。

心悸失眠:交通心腎的草根奇方

北方民間常以遠誌根與酸棗仁、茯神配伍,稱「安神三味飲」。陝西農戶則單用遠誌根30g,水煎後加紅棗5枚,睡前溫服,專治勞心過度所致失眠,俗謂「除煩根」。更有偏方將遠誌根研末,與朱砂少許調糊,敷於湧泉穴,治心腎不交之失眠多夢,此為民間外治法的智慧體現。

癰腫瘡毒:以毒攻毒的外用巧術

遠誌根外用亦具特色。江浙地區有「遠誌拔毒膏」,取鮮遠誌根搗爛,加少許白酒調敷患處,治疔瘡初起;福建民間則將遠誌根曬乾研末,與凡士林調成軟膏,塗擦瘰鬁潰爛處,取其辛散解毒之力。《本草彙言》所載「遠誌酒」遠誌根為末,酒調服)治乳癰,至今仍在民間流傳,內服外用結合,療效顯著。

婦兒雜病:調經催乳的民間經驗

民間以遠誌根12g、益母草9g、紅糖適量,水煎服,治氣滯血瘀之月經不調;哺乳期婦女若乳汁不通,可用遠誌根6g、王不留行10g、豬蹄煲湯,取其通竅下乳之功。此外,小兒驚風抽搐時,民間偶用遠誌根3g研末,與鉤藤煎液調服,雖需謹慎,但體現其化痰息風之效。

2.名醫方劑中的核心地位:從仲景到現代的配伍密碼

遠誌根在曆代經典方劑中占據重要地位,尤其在安神、化痰、開竅類方中頻繁出現。據《中醫方劑大辭典》統計,含遠誌的方劑達500餘首,其中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名家方占比超30。

仲景方中的「化痰先鋒」

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以遠誌配伍茯苓、白術,組成「遠誌茯苓湯」,治心下停飲所致心悸眩暈;《千金方》雖非仲景方,但後世醫家常將「孔聖枕中丹」遠誌、菖蒲、龜板、龍骨)歸為安神啟閉之祖方,此方以遠誌通腎竅,菖蒲開心孔,龍骨、龜板鎮攝浮陽,為交通心腎的典範,孫思邈稱其「令人聰明不忘」。

明清名家的「安神標配」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收錄遠誌方劑20餘首,尤其推崇其與酸棗仁、柏子仁配伍,如「養心湯」遠誌、黃芪、當歸、酸棗仁等)治心虛驚悸。張景嶽在《景嶽全書》中創「遠誌丸」,以遠誌配人參、茯苓、菖蒲,治痰迷心竅之癲癇;又在安神劑中常用遠誌,謂其「能通腎氣上達於心,使心腎相交,神自安矣」。

現代名醫的創新應用

國醫大師朱良春在治慢性支氣管炎時,喜用遠誌根與魚腥草、金蕎麥配伍,取其祛痰排膿之力,並稱「遠誌雖燥,配伍潤藥則無傷陰之弊」;路誌正治療胸痹心痛屬痰瘀互結者,常於瓜蔞薤白半夏湯中加遠誌6g,既化痰濁,又防痰阻心竅,體現「治未病」思想。據統計,在現代臨床報道中,遠誌根在安神方劑中出現頻率達78,化痰方劑中占65,位列同類藥物前茅。

3.作用特點與配伍規律

遠誌根的核心價值在於「一專多能」:專於交通心腎,兼能化痰開竅、消散癰腫。其配伍規律可概括為:

安神必配重鎮或滋養藥:如配龍骨、牡蠣重鎮安神,配地黃、麥冬滋陰防燥;

化痰常伍理氣藥:與陳皮、厚樸同用,增強辛散開鬱之力;

外用多佐解毒消腫藥:如配蒲公英、紫花地丁增強清熱解毒之效。

二、遠誌葉與花:小眾入藥的民間拾遺

1.遠誌葉:清熱消腫的隱世本草

遠誌葉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主骨節疼痛,煎水洗之」,民間應用雖少,卻獨具特色。湖南湘西地區有「遠誌葉浴」,取鮮葉500g煎水,趁熱洗浴,治風濕痹痛、皮膚濕疹;雲南民間將嫩葉曬乾代茶,稱「清腦茶」,用於頭目眩暈、心火亢盛之失眠,其味微苦帶辛,清香透竅,尤宜夏季飲用。現代研究顯示,遠誌葉含黃酮類成分,其抗氧化活性略高於根部,民間泡茶或與此相關。

單驗方舉例:

治癤腫初起:鮮遠誌葉搗爛,加少許食鹽敷患處,每日換藥2次,可消紅腫貴州民間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吞噬星空之銀河之路 雙靈佩 下神壇 不奉陪 重生七零,女配從末世殺回來了 創造太陽係 炮灰女配不語,隻一味搶奪仙緣! 劍神在星際 塔拉 千方百計與千方百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