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仙緣傳》第五章
第一回布穀聲裡鐮似雪,荊芥田頭愁雲結
且說小滿已過,芒種將至。中原大地一派農忙景象,金黃的麥穗在風中翻滾,百姓們腰掛鐮刀,在田間往來如織。然在那片聞名遐邇的荊芥田中,卻籠罩著一層莫名的陰霾——本該在芒種時節枝葉舒展、等待采收的荊芥,此刻卻蔫蔫地貼著地麵,葉片上凝結著細密的白霜,仿佛被人抽走了生氣。
青兒在花仙穀中望見人間這一片青白,手中正在編織的荊芥花環“啪嗒”落地。荊芥草靈俯身拾起花環,卻見花瓣已失去光澤:“這是‘失魂霜’,定是有邪祟趁芒種陰陽交雜之際,吸食荊芥的生氣。”二人不敢耽擱,駕著祥雲直撲荊芥田,甫一落地,便見農夫們圍坐在田埂上,望著枯黃的荊芥長籲短歎。
“好好的草,說蔫就蔫了,可怎麼是好?”一位老漢捧著一把荊芥,霜粒落在他粗糙的掌紋裡,竟化作點點黑氣。青兒輕撫老漢手背,黑氣瞬間消散:“老伯莫急,此乃邪祟作祟,我等定當除此大患。”說罷,她與荊芥草靈相視點頭,各自取出隨身法寶——青兒執仙露瓶,草靈握神農玉簡,沿著田壟細細查探。
第二回夜探荒祠遇精怪,露華洗儘霧中邪
行至田畔一座廢棄的土地祠前,荊芥草靈忽然駐足,指尖輕顫指向祠內:“姐姐看,那是什麼?”隻見供桌上擺放著七盞青銅燈,燈油呈黑紅色,燈芯上跳動的火焰竟是幽藍色,而燈影之中,隱約有個身著葛衣的小人兒正手舞足蹈,每跳一步,便有一縷白霧飄向荊芥田。
“竟敢用‘攝魂燈’偷吸荊芥生氣!”青兒怒斥,揮袖掃滅三盞油燈。那小人兒尖叫一聲,化作一團灰霧竄上房梁,露出尖牙利齒:“我乃芒種穀精,本該受人間香火,卻被這荊芥搶了風頭!”原來此怪本是田間精魂,因百姓近年多栽種荊芥以驅邪,冷落了傳統穀神祭祀,遂心生怨懟,趁芒種節氣行此陰詭之術。
荊芥草靈取出玉簡,玉簡光芒映得小人兒無處遁形:“五穀與荊芥本可並生,你卻因私心加害靈草,該當何罪?”穀精怪冷笑:“若不除去荊芥,我等穀靈便永無出頭之日!”言罷,雙手結印,祠外忽然湧來滾滾濃霧,將二人困在其中。青兒揮動仙露瓶,清露如碎玉飛濺,霧氣中頓時傳來陣陣哀號。
第三回芒種承露驗真心,荊芥為旗破迷障
霧氣漸散,穀精怪見勢不妙,化作一道灰光逃向荊芥田。青兒與荊芥草靈緊追不舍,卻見田間竟出現無數個一模一樣的穀精怪,在植株間跳來跳去,每碰一株荊芥,便有霜花凝結。荊芥草靈見狀,摘下頭上荊芥葉拋向空中:“靈草鑒心,邪正現形!”葉片化作萬千旌旗,在田間獵獵作響,但凡被旌旗拂過的穀精怪,皆現出本體——不過是些枯枝敗葉紮成的草人。
“原來不過是些障眼法!”青兒揮劍斬向主怪,卻見它撲進最後一片未染霜的荊芥叢中,瞬間消失無蹤。荊芥草靈俯身細察,發現這叢荊芥的根部竟纏繞著一根紅繩,繩頭係著個寫有“穀神”二字的紙人。她輕輕扯動紅繩,遠處土地祠中傳來一聲悶哼,知道這是妖怪的本命所在。
第四回焚香祈穀解心結,荊芥凝露證仙緣
二人重返土地祠,隻見供桌下藏著一個土壇,壇中插著七根荊芥莖稈,每根都纏著紅繩,正是田間所見的“失魂霜”源頭。荊芥草靈歎道:“你以荊芥為引,行攝魂之術,卻不知此草最通人心。”說罷,取出神農氏所賜的“五穀種”撒在壇中,種子瞬間發芽,長出金黃的麥穗、飽滿的稻穗,與荊芥的綠葉相互纏繞,竟形成一道奇異的光牆。
穀精怪見此景,終於卸去凶相,化作個灰頭土臉的小童,跪伏在地:“我見百姓隻知荊芥驅邪,卻忘了播種收割之恩,一時氣惱,才……”青兒聞言心軟,取出仙露滴在壇中:“五穀豐登與驅邪避害本是相輔相成,你看——”但見荊芥與五穀的根係在土中交纏,竟開出一束束青白相間的花,香氣中既有穀物的醇厚,又有荊芥的清冽。
是夜,明月初升,百姓們按照青兒的指引,在田間燃起五穀香,擺上荊芥糕,向穀靈致歉。青兒手持荊芥花環,繞田三周,口中念道:“芒種忙忙,穀荊同芳,驅邪護稼,共佑農桑。”隨著她的咒語,荊芥葉片上凝結出晶瑩的露珠,在月光下宛如碎鑽,那些被霜打蔫的植株竟紛紛昂首,重新煥發生機。
從此,每逢芒種,人們便會在收割小麥後,於田邊種植荊芥,既為驅邪,亦不忘穀神庇佑之恩。而那穀精怪,也被花仙穀收錄為“護田靈”,常年駐守在荊芥與五穀之間。正是:芒種時節鐮似雪,荊芥承露祛邪孽,焚香祈穀解心結,從此人間無分彆。欲知夏至時分荊芥又將遭遇何種奇遇,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