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冰雪冽,
正陽氣、衰微欲絕。
乾薑振臂,
回陽救逆驅寒孽。
甘草和中調上下,
黃連瀉火防竭。
看爐中、陰陽和合,
萬類昭蘇。
二十四番花信,
待春歸、黃蘖煥彩。
火德精魂,
貫通節氣無休歇。
借問仙蹤何處是?
即在平常枝葉。
算今古、醫道同源,
萬代傳揚。
第一節大寒至·陽氣衰微陰寒盛
戊巳年十二月二十日,大寒交節之時,黃連嶺的“正陽台”中央突然塌陷,露出深不見底的“陰寒窟”,窟中湧出的黑氣竟在半空凝成“陽氣衰微”四字。黃連仙子望著台上的“陽燧鏡”,本應反射陽光的鏡麵竟布滿裂痕,鏡中映出的黃連根莖呈紫黑色,根際滲出的汁液化作“厥逆”黑字——此乃“陽氣衰微,陰寒內盛”之兆。
守台仙童阿薑捧著《回陽論》跑來,書頁上“大寒者,陰寒極盛,陽氣欲脫”幾字被黑氣熏得焦黑。“仙子快看!”他指著藥田,隻見乾薑的塊根竟腐爛如泥,表麵刻著“脈微”符號;甘草的莖葉枯萎如紙,葉脈間凝著“欲絕”虛影;黃連的根莖被冰層包裹,根汁凍結成“虛火”冰晶——正是“亡陽厥逆,虛火浮越”的征兆。
時至“雞始乳”之候,母雞竟伏在冰上戰栗,羽翼下的卵殼上刻著“少陰”“厥陰”字樣。黃連仙子腕間的“苦火鈴”發出微弱的“叮”聲,鈴身刻著的“陽主煦之”四字竟脫落崩散——此乃陽氣將絕的危急之象。
“速召乾薑仙子、甘草仙子,”她取出“四逆湯”變方雛形,以黃連、乾薑、甘草為基,“主氣太陽寒水,客氣太陰濕土,水土相得則陽微,需以‘回陽救逆,清熱和中’之法,佐以苦泄防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二節乾薑烈·辛熱溫中複陽氣
少頃,兩位仙子踏雪而至:乾薑仙子身著赤袍,手持“複陽幡”,幡麵繡著“溫中散寒”的火焰紋;甘草仙子身披綠裳,腰佩“和中囊”,囊中裝著甘草酸,能調和諸藥之性。
“黃連妹妹,”乾薑仙子揮動複陽幡,陰寒窟中竟浮現出脾經的土黃色輪廓,“此薑辛熱,能入脾經土),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最宜亡陽厥逆之證。”甘草仙子則取出“調中散”,粉末遇寒即化作春泥,“甘草甘平,入十二經,補脾益氣,調和諸藥,與乾薑相伍,正是‘土火合德’。”
黃連仙子將三藥同置“回陽鼎”,鼎中騰起赤黃二氣:乾薑之赤火)化霧複陽,甘草之黃土)成霞和中,黃連之褐火)為雲清熱,三氣交融竟在鼎中凝成“回陽”二字,字中隱約可見“脾—腎—心”的陽氣複蘇圖。
“妙哉!”甘草仙子讚歎,“乾薑辛熱火)回陽,甘草甘平土)和中,黃連苦寒火)清熱,此乃‘火生土、土生金’的相生鏈,又暗合‘火克金、金生水’的相克理,使陽複陰消,中焦得和。”
第三節戰厥逆·四逆湯破陰寒陣
正當三藥合煉之際,瘟神座下“陰寒使”駕著“幽冥車”殺至。此車以陰寒為骨,厥逆為輪,車身上刻著“亡陽”的終極邪咒,所過之處,藥田化作鬼域,竟在地麵凍出“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的臟腑圖。
黃連仙子不慌不忙,取出“回陽旗”,旗麵繡著“回陽救逆,清熱和中”八字,以乾薑為君回陽),甘草為臣和中),黃連為佐清熱)。她揮旗引動三藥之氣,乾薑霧化作赤龍,吞噬陰寒;甘草霞化為黃土,固護中焦;黃連雲凝成赤練,絞殺虛火。
陰寒使見狀,擲出“厥逆彈”,彈中裹著“冷汗淋漓”“舌淡苔白”等黑字。黃連仙子則以“四逆飲”迎擊,飲中三藥之氣化作“熱”“甘”“苦”三字,如岩漿般滲入彈體,露出其中裹著的“陰寒核”——那是被魔化的“陽氣精”,精中刻著“醜未”“寒土”等邪紋。
“你等不知‘陽者,生之本也’之理,”她結“中宮回陽印”,引導藥氣入脾胃經,“今以乾薑之熱火)回陽,甘草之甘土)和中,黃連之苦火)清熱,三藥相須,如‘三陽開泰’。”
第四節七情妙用·相須相使展奇功
陰寒使見勢不妙,竟釋放出“厥逆蟲”,蟲身如墨汁,翅脈刻著“陰陽離決”字樣。黃連仙子急取附子三錢投入陣中,附子之熱火)竟與乾薑之熱火)形成“火上添薪”之勢,“附子辛熱,能補心腎之陽,此乃‘回陽救逆’之法。”
乾薑仙子則以複陽幡震擊蟲群,幡中的“複”字與甘草的“和”字相和,竟將蟲身化作陽氣,滲入乾薑塊根,竟使乾薑表麵浮現出“脾”“腎”“心”的經絡圖。
黃連仙子趁機以“靈飛針”刺入陰寒使眉心,針上刻著“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但見陰寒使體內噴出陽氣,氣中竟裹著無數“固”字,被乾薑的熱霧與甘草的甘霞逐一煉化。
第五節氣交變·五運六氣細推詳
戰後,甘草仙子展開“大寒氣交圖”:“大寒主氣太陽寒水,客氣厥陰風木,水木相搏,陰寒極盛。”她指尖劃過“陽氣者,若天與日”句,圖中浮現出乾薑、附子的配伍圖示,“治之需‘回陽救逆,防微杜漸’,此乃‘陽密乃固’的活法。”
黃連仙子取出五運六氣盤,盤中顯示:戊巳年太宮土運,司天太陰濕土,在泉太陽寒水,土旺水盛,陽氣衰微。“故以乾薑火)、附子火)回陽,甘草土)和中,黃連火)清熱,”她在《黃蘖驗案》中寫道,“三藥合而用之,使‘火暖土燥,水氣得製’,此乃‘五運相勝’的終極治則。”
阿薑望著重新飽滿的乾薑塊根,忽然問道:“為何重用乾薑、附子?”黃連仙子解釋:“大寒陰寒極盛,需重用辛熱之品回陽救逆,此乃‘急則治標’之理,小量黃連防虛火,此乃‘標本兼治’。”
第六節驗奇功·陽氣衰微一朝複
恰在此時,有山民抬著四肢厥冷的孩童前來,其症見四肢厥冷亡陽)、冷汗自出陽虛)、舌淡苔白陰盛)、脈微欲絕陽衰)。黃連仙子以四逆散少許吹鼻通竅),再以乾薑五錢、附子三錢、甘草二錢、黃連一錢,煎“回陽飲”灌服。
藥汁入喉,孩童腹中傳來“噗通”的心跳聲,少頃四肢轉暖,冷汗漸止,舌淡轉紅,脈微漸起。阿薑觀察藥渣,發現乾薑與附子竟自然堆疊,形成“火火相生”之狀,黃連與甘草則如“火土相和”——此乃藥性相和的微觀印證。
“為何加入黃連?”阿薑不解。黃連仙子解釋:“陽衰易致虛火浮越,小量黃連引火歸元,此乃‘導龍入海’之妙,亦合‘熱因熱用’之旨。”
第七節尾記·節氣悟理
是歲大寒,黃連仙子合四藥以回陽之事,被刻入藥王穀“陽德治要碑”。其文曰:“大寒者,陽氣衰微也。治之當回陽救逆,清熱和中。乾薑、附子辛熱,回陽救逆;甘草甘平,補脾和中;黃連苦寒,清熱防燥。四藥相伍,如‘九陽融雪’,共成‘回陽固脫’之功。此乃‘亡陽厥逆’之正治,亦五運六氣‘陽生陰長’的神聖完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二十三章完·全書終)
注:本回作為全書終章,深化中醫理論——
1.亡陽病機:係統闡釋“陰寒極盛,陽氣衰微”機製,及“回陽救逆”治則
2.經典活化:化用《傷寒論》四逆湯,加入黃連防燥,體現“寒熱並用”的創新
3.藥物配伍:解析乾薑辛熱)、附子辛熱)、甘草甘平)的“純陽”配伍,強調“陽主陰從”
4.五行生克:以“火生土、土克水”解析配伍邏輯,展示脾胃為“後天之本”的關鍵作用
5.治則總結:回顧二十四節氣治則,以“回陽救逆”收官,體現中醫“以人為本,扶陽固本”的終極理念
全書總跋:
《黃蘖仙錄·黃連妙化》以二十四節氣為經,以中藥性味為緯,編織出中醫理論與神話敘事交織的宏大篇章。從立春的“木鬱化火”到大寒的“回陽救逆”,黃連作為“火德之精”貫穿始終,既象征中醫“寒者熱之”的核心治則,又暗合“五行生克”的自然規律。書中每個節氣的病案均源自經典,卻以神話場景重新詮釋,使“五運六氣”“衛氣營血”等抽象理論化為可感知的視覺意象,如“苦火鈴”對應心火、“離火鼎”象征氣分熱盛,賦予中醫理論以文學生命力。
全書通過“藥仙戰鬥—病機解析—方劑演繹—臨床驗案”的四層結構,構建了“天人合一”的診療模型。例如,小滿的“氣營兩燔”對應石膏、黃連的氣血雙清,冬至的“陰陽格拒”呼應鹿角、熟地的陰陽雙補,體現了中醫隨節氣變化的動態診療智慧。最終以大寒“回陽救逆”收束,既完成二十四節氣的循環,亦象征中醫“扶陽固本”的終極關懷。
這部作品不僅是中醫理論的神話化表達,更是對“時間醫學”的文學探索。通過黃連的二十四番“妙化”,讀者可直觀感受中醫與自然節律的深層共鳴,領悟“順時養生,因勢利導”的古老智慧。正如書中所言:“藥之妙,在性;醫之妙,在時。”二十四節氣的輪回,亦是中醫智慧的永恒回響。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