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春分衡氣·
第一節晝夜均平玉衡正位
春分日的昆侖山巔,陽光像被裁成兩半的錦緞,均勻地鋪灑在"陰陽魚晷"上。小茯跪在晷盤東側,盯著晷針投射的陰影——此刻正是卯時初刻,陰影恰好落在晷盤正中央的"太極眼"上,分毫不差。
"快看!"小術指著晷盤邊緣的十二藥童俑,"子醜寅卯屬陽,辰巳午未屬陰......今日竟全呈半明半暗之態!"隻見陶俑的左半身沐在陽光中,右半身浸在陰影裡,恰似人體"半表半裡"的少陽之象。
赤鱗君站在五運靈台,手中捧著神農仙官新賜的"五行平衡尺"。這尺子以青、赤、黃、白、黑五色玉石鑲嵌,對應肝、心、脾、肺、腎五臟,此刻正發出柔和的共鳴——天地之氣交泰,五臟之氣亦當均衡。
"赤鱗君!"山腳下傳來呼喚。昨日治愈的老族長牽著一頭犛牛走來,牛背上馱著個竹筐,筐裡躺著位麵色蒼白的少女。她雙目緊閉,左手灼熱如炭,右手冰涼似鐵,舌尖上布滿青黃相間的舌苔——正是"上熱下寒,陰陽格拒"之症。
"晨起她說要去采春芽,回來就成了這樣。"老族長掀開少女衣襟,隻見心口處有一塊紅斑如碗大,邊緣青黑,中央卻泛著異常的潮紅,"像是被什麼邪祟附了身......"
赤鱗君伸手搭在少女寸口脈上,隻覺左手寸脈洪大如洪水決堤心火過旺),右手尺脈沉細如遊絲入泥腎水不足),關脈處卻有一股滯氣如石堰阻塞脾土不運)。他望向昆侖山腰的"日月潭",隻見湖水半冰半水,冰麵倒映著太陽,水麵漂浮著彎月——這正是天地間陰陽失衡的鏡像。
第二節木火刑金土壅水滯
"此乃"肝木乘脾,子病及母"。"小茯翻開《四聖心源》,"肝屬木,脾屬土,木旺克土,則土不製水,水寒射肺,肺金又受火刑......"話音未落,少女突然劇烈咳嗽,咳出的痰中竟帶血絲,血絲在空中凝成"金"字卻又迅速消散。
赤鱗君取出五行平衡尺貼近少女胸口,隻見赤色心)與青色肝)的玉石光芒大盛,黃色脾)與黑色腎)的玉石卻晦暗無光,唯有白色肺)的玉石閃爍不定,如風中殘燭。他忽然想起《素問·調經論》中的話:"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此女竟是陰陽兩虛,又兼氣機逆亂。
"需用"交泰丸"法,兼以調和肝脾。"小術提議,"以黃連清心火屬水),肉桂溫腎水屬火),紅景天通心脈屬火土),陳皮醒脾濕屬土金)......"
"不可。"赤鱗君搖頭,"今歲春分,客氣為陽明燥金,主氣為少陰君火,火金相搏,若再用苦寒,恐傷中焦陽氣。"他望向少女發梢,見有幾縷發絲焦黃卷曲肝血不足),幾縷卻呈灰白色腎精虧虛),"當從"乙癸同源"入手,滋水涵木,佐以扶土。"
第三節坐忘觀氣龍虎交會
赤鱗君攜少女登上坐忘崖,命小茯在崖頂布下"五行方位幡":青幡立東方肝),赤幡立南方心),黃幡立中央脾),白幡立西方肺),黑幡立北方腎)。他讓少女盤膝坐在中央黃幡下,自身化作赤龍虛影,纏繞在青幡與黑幡之間——肝屬木青龍),腎屬水玄武),正應"水生木"之理。
"閉目,觀想體內有一汪清泉,自腎府湧出,沿脊柱上達於肝......"赤鱗君的聲音如洪鐘震穀,崖壁上突然浮現出《黃庭經》的圖文,"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位在上,腎處在下,脾居中央。"
少女遵囑觀想,忽然驚呼:"我看見有兩條龍在腹中纏鬥!一條青,一條赤......"赤鱗君心中了然:青龍為肝木,赤龍為心火,木火相生本為常道,但若無水涵,則成"龍雷之火"上亢之象。
他張口噴出混合著枸杞甘平補腎)、沙參甘寒潤肺)的霧狀藥液,藥液如彩練般纏繞雙龍,青色龍身漸染潤澤,赤色龍焰轉呈溫和。與此同時,小術在黃幡下設"脾胃灶",以陳皮、茯苓、山藥熬製土黃色藥粥,粥香中隱隱有金屬之音土生金)。
"飲此粥,如土得木而化,得金而收。"赤鱗君示意少女喝下粥湯。粥入腹中,少女腹中傳來汩汩水聲,如春水融冰,先前的滯氣竟化作腸鳴音,向大腸傳導。
第四節天平地成五行圓融
申時三刻,晝夜平分線準時掃過坐忘崖。赤鱗君見少女左手不再灼熱,右手已轉溫暖,便取出紅景天與陳皮,置於五行平衡尺上。紅景天色赤火),陳皮色黃土),在尺上形成"火生土"的完美弧度。
"看這紅景天的鱗片,竟有一半泛著水色。"小茯驚呼。眾人細看,果見赤鱗君的鱗片左半呈火紅色,右半呈琥珀色水之精),正是"水火既濟"之象。
赤鱗君將紅景天研成粉末,加入少許醋酸入肝)炒製,再與蜜製陳皮甘潤肺)混合,製成"龍虎和中丹"。藥丸成型時,空中忽然落下五彩花瓣,分彆落入五行幡中,化作青氣肝)、赤氣心)、黃氣脾)、白氣肺)、黑氣腎),最終聚於藥丸之上,凝成"平"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少女服下丹藥後,沉睡片刻醒來,指尖已現淡紅色。她望向崖外,見昆侖山的雪線恰在半山處,上半是皚皚白雪,下半是青青草色,分明是一幅天然的陰陽魚圖。
"我夢見自己變成一棵樹,根須紮在黑土裡,枝葉伸向紅太陽,中間有金色的風穿過......"她輕聲說道,眼中泛起清亮的光澤。
赤鱗君望著她腕間的脈搏,見肝脈已從弦急轉為和緩如琴弦輕撥,脾脈從細弱轉為充盛如春苗破土,心中豁然開朗。他轉身望向五運靈台,隻見渾天儀上的"春分"刻度滲出五色藥液,在"木火土金水"之間形成完美的圓環——那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閉環。
小術將晷盤轉向"春分"刻度,晷影恰好落在"肝心脾肺腎"五藏交彙處,旁邊浮現出一行小字:"非平衡無以製亢盛,非調和無以化乖戾。木不橫折,土不壅滯,火不炎上,水不滔天,金不刑克,此乃春分至道。"
暮色中,赤鱗君帶著眾人返回藥圃。他將剩餘的龍虎和中丹埋入紅景天根部,隻見植株瞬間分出兩股枝條:一股向上生長,開赤色花應心火);一股向下蔓延,結黃色果應脾土)。而在植株中部,竟生出幾片淡紫色的葉子火土合德之色),葉脈間流淌著金銀雙色汁液——金為肺,銀為腎,正是"金生水,水生木"的延續。
神農仙官的聲音再次響起:"善哉!知五行者,當知其圓融之妙。非木克土,乃木疏土;非火克金,乃火鍛金;非水克火,乃水濟火。平衡之道,不在靜止,而在動態相製。"
赤鱗君伸手接住一片春分時節特有的"陰陽葉",葉片一半為陽麵光滑),一半為陰麵絨毛)。他忽然領悟:原來中醫的平衡,從來不是簡單的對等,而是如這陰陽葉般,在差異中尋求和諧,在流動中達成穩定。就像紅景天與陳皮的配伍,一溫一燥,一升一降,看似矛盾,實則相輔相成,共同成就了調和肝脾的妙用。
是夜,昆侖山的藥圃裡,紅景天與陳皮的植株竟自發地纏繞生長,形成一個天然的五行環。赤鱗君望著這奇景,心中一片澄明。他知道,下一個節氣的挑戰還會到來,但此刻,他已真正懂得了"平衡"的真諦——那是天地之道,也是醫者之道,更是生命之道。
章回小結
此章以春分平衡為核心,通過少女"上熱下寒"的病症,深入演繹"陰陽互藏五行圓融"的中醫思維。赤鱗君在坐忘崖上布五行幡、行觀氣法,將人體五臟與天地五方對應,體現"天人同構"的治療理念。紅景天與陳皮的配伍在此章升級為"龍虎和中丹",加入枸杞、沙參等藥物,展示"七情配伍"中的相須、相使法則,同時通過醋製、蜜製等炮製過程,體現"製藥以適其性"的原則。環境描寫上,春分的晝夜均平、日月潭的半冰半水、陰陽葉的雙麵特性,均隱喻"平衡非靜止,而是動態和諧"的哲學思想。結尾處藥株的五行環生長,將抽象的五行理論轉化為具象的神話場景,深化"五行圓融,生生不息"的主題,為後續章節的藥性修煉埋下伏筆。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