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德禦濕萬物蘇_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线上阅读小说网 

土德禦濕萬物蘇(2 / 2)

他取來去年曬乾的陳倉米,加入藥汁共煎:“陳倉米儲於倉廩,得土氣最厚,其性平和,可健中焦,助白術運化,又能防利水藥傷正。正如治濕需留一分胃氣,不可一味攻伐。”

藥湯煎好後,岐黃與阿橘抬著木桶來到岷江堤岸。土伯以耒耜在堤岸劃出“三焦”穴位:上焦在肩井對應處,中焦在脾胃對應處,下焦在關元對應處。岐黃將藥湯倒入穴位,隻見湯汁滲入地下,堤岸上的苔蘚竟漸漸褪去紫黑,轉為正常的青綠色,同時有縷縷熱氣從土中升起,如蒸籠揭蓋,帶走濕濁之氣。

與此同時,玄冥在岷江上遊施法,手持水神鞭,鞭梢所指之處,濁流如馴順的羊群,乖乖歸入正道。他口中念念有詞:“水歸川,濕歸土,陰陽和,萬物生。”三日後,江水漸清,露出河床中的戊土鎮物,宛如九條土龍潛伏在水底,龍身周圍,魚蝦嬉戲,水草搖曳,不複之前的死寂。

第四章天人同構的祛濕之道

雨水正日,蜀地細雨初霽,陽光透過雲層,在江麵灑下萬點金光。岐黃帶著阿橘走訪村落,見百姓浮腫漸消,麵色轉潤,腳步也輕快了許多。在臨江村,老婦的兒媳捧著藥罐前來致謝,罐中還剩著最後一劑藥,湯汁呈琥珀色,清澈透亮:“母親服了三日藥,竟排出許多清稀大便,腹脹如抽絲剝繭,今日已能坐起喝粥,還說想吃酸梅湯呢。”

岐黃欣慰點頭,忽見村頭池塘中,幾隻水獺正在“祭魚”——它們將捕到的魚排列在岸邊,魚頭一律朝向岷山方向,正如《禮記》中“雨水三候”所記。阿橘見狀,輕聲念道:“獺祭魚,鴻雁來,草木萌動……先生,為何水獺要這樣做?莫不是在舉行什麼儀式?”

“此乃物性通靈,應時而動。”岐黃解釋道,“水獺知水濕漸盛,故以魚祭水神,求漁獵豐足,免水患之災。正如吾輩以藥祭地脈,求水土調和,萬病不生。天地萬物,皆有靈犀,非人類獨知醫理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申時,三人來到岷山腳下的“土脈宮”。土伯早已在此等候,他抬手掀開地麵,露出縱橫交錯的黃色脈絡,宛如一幅巨大的人體經絡圖:“地脈三焦已通,上焦如霧雨露滋潤),中焦如漚土氣運化),下焦如瀆江河排泄)。汝瞧這‘中焦’之處——”他指向心臟狀的土脈核心,“正是對應人體脾胃,今已修複如初,土氣充盛,可製水濕。”

玄冥亦踏水而來,手中捧著一顆晶瑩的水珠,水珠中隱約有冰晶流轉:“此乃‘寒水之精’,含冬令之正氣,可助汝製‘冬病夏治’之藥,防來年濕濁內伏。今歲土脈既固,吾亦需歸位行水政,但若土氣再有虛損,吾必不客氣。”

岐黃接過水珠,忽悟天人同構之理:人體小宇宙與天地大宇宙,皆以五行流轉為根本,治病如治世,需權衡利弊,調和為本。他取出《岐黃天寶》,記下:“雨水者,天地交泰,水濕氤氳。治濕之法,非一味利下,當宣上、運中、滲下,如霧露之溉,如土釜之煎,如江河之泄。此乃‘三焦同治’之道,亦乃五行相生相克之妙。”

第五章民俗起源:雨水藥枕的傳世之謎

七日後,蜀地百姓自發在都江堰舉行“祛濕祭”。祭壇以黃土堆砌而成,中央擺放著巨大的藥枕,高丈許,裡麵裝滿茯苓、白術、藿香、佩蘭等藥材,枕麵繡著土伯與玄冥共執耒耜、疏導江河的圖案,象征“土德禦濕,水精歸位”。

岐黃身著黃袍,手持耒耜,阿橘則捧著玄冥所賜的寒水珠,繞行祭壇三周。每走一步,岐黃便撒下一把藥粉,藥粉落地即化作tiny土龍,遊走在祭壇四周,守護著這場天人共鑒的儀式。

“春雨貴如油,潤物細無聲。”岐黃朗聲說道,聲音如洪鐘,蓋過岷江的濤聲,“今以土氣鎮水,以藥氣通脈,以人氣感天,願蜀地無濕患,百姓享安康!土水相和,五穀豐登!”他將寒水珠融入藥枕,頓時有清香四溢,如蘭如麝,彌漫整個祭壇,甚至連江麵上的水霧都變得清甜。

百姓們紛紛領取小藥枕,置於床頭或隨身攜帶。藥枕以蜀錦為麵,繡著“祛濕避濁”的字樣,打開枕套,可見藥材按“上焦、中焦、下焦”分三層填充,每層都附有一張小紙條,注明藥材的性味歸經與效用。阿橘將祛濕藥方編成口訣,教給在場的孩童,清脆的童聲此起彼伏:

“雨水到,濕氣鬨,茯苓白術不可少,

藿香佩蘭懷中抱,上焦宣發中焦燥,

下焦滲利濁水跑,三焦通利百病消!

冬病夏治早準備,寒水之精藏山腰,

土水調和人長壽,四季安康樂逍遙!”

多年後,蜀地形成“雨水贈藥枕”的習俗。每至雨水節氣,藥鋪便會推出特製的“戊己藥枕”,以陳艾、蒼術、厚樸、砂仁等藥材填充,兼具芳香化濕、溫陽散寒之效。傳說中,曾有一年雨水,蜀地爆發濕溫病,唯有佩戴藥枕的人家得以幸免,從此藥枕成為家家戶戶的“雨水必備”。

而那座位於岷山的“土脈宮”,則成為中醫弟子每年雨水必拜的聖地。弟子們在此舉行“祭土儀式”,以五穀雜糧、草藥鮮果為祭品,誦讀《脾胃論》章節,象征著對土德的尊崇和對天人和諧的向往。

當最後一縷藥香融入春雨,岐黃望著岷江兩岸萌發的新綠,忽然明白:中醫之妙,在於察天地之變,順萬物之性。正如雨水節氣的濕濁,本是天地化生的一部分,唯有因勢利導,以土德禦之,以藥氣調之,方能轉害為利,讓每一滴春雨,都成為滋養生命的甘露,而非致病的濁流。

章回讚詩

雨師布露濕雲稠,土伯揮鞭濁浪收。

白術融泥培戊土,茯苓化露潤中州。

三焦氣化通天地,九竅清和貫夏秋。

且看岷江春漲處,一犁煙雨足春秋。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轉職神廚,隨身斬仙飛刀很合理吧? 重生之我在樹人傳小說 最後一個武林 在線鑒寵,大哥這狗認為在訓你啊 死神也有KPI 超級神武道 求生在末日之下 狂戰天尊 冰雪與狐蘿卜 曆史我亂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