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蝶銜春·二十四節氣醫仙錄》
一、清明風至·清濁初判
清明前三日,藥王穀的黎明被一層奇特的霧靄籠罩。青梧推開藥寮的木門,見晨霧如被無形的手分為上下兩層:上層霧氣輕盈縹緲,呈淡青色,宛如揉碎的青金石,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天際升騰;下層霧氣厚重沉濁,泛著米黃色,似融化的蜂蠟,緩緩向地麵沉降。他伸手觸碰,上層霧氣清涼沁脾,下層霧氣則帶著泥土的溫熱,恰如《黃帝內經》中"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的鮮活注解。
雲叟拄著拐杖站在藥寮前的石階上,拐杖頂端的木蝴蝶雕像正隨著呼吸輕顫,翅脈間流轉的青氣與白氣各占一半。"《淮南子·天文訓》曰:"清明風至,而萬物成。"此風非東風之溫,乃升發之清陽。"老人揮動手中的羽毛扇,扇麵上"清濁分界圖"的青氣隨扇動向上飄升,黃氣則如塵埃落定,"此時太陽黃經達十五度,天地之氣清濁始判,人體肝肺之氣亦當隨之調整。"
藥田裡的薄荷正值生長旺盛期,莖稈如翡翠雕琢的四棱寶劍,直指天穹。青梧蹲下身,指尖輕觸葉片,油點破裂的瞬間,一股辛涼之氣撲麵而來,直衝鼻竅。葉片邊緣的鋸齒狀缺刻共有七對,對應人體七竅,而葉片中央的主脈呈"人"字形分叉,恰似肝之疏泄與肺之肅降的交彙。"薄荷生於清明前後,得木氣而疏泄,稟金氣而清涼。"雲叟蹲在一旁,用竹片撥開土壤,露出薄荷橫走的根莖,"其根白如玉,得土氣而和中,其葉青如染,得木氣而升清,此乃"金克木,木疏土"的三重妙諦。"
忽然,一陣"清明風"掠過藥田,東側的木蝴蝶樹發出沙沙輕響,雪白色的莢果紛紛裂開,萬千片"蝶翅"如蒲公英絨毛般輕盈上升,在陽光下形成一道青白色的虹幕;西側的薄荷叢中,枯黃的葉片打著旋兒飄落,葉片上的露珠在墜落過程中逐漸渾濁,落地時竟滲入土中,留下淡淡的黃色痕跡。青梧注意到,木蝴蝶的翅脈呈單數放射狀,薄荷的葉脈為雙數羽狀分裂,恰如太極圖中的陰陽魚眼,一奇一偶,一升一降。
二、清靈尋蹤·蝶舞清濁
巳時初刻,青梧背著紫竹藥簍行至清露崖,忽見一道流光自雲端墜落。那流光初看是純粹的白色,接近地麵時竟如油水分離般分為上下兩截:上半截晶瑩剔透,如凝結的晨露;下半截乳白溫潤,似融化的羊脂。最終,兩截流光合而為一,化作一隻蝴蝶停在他肩頭。
這隻蝴蝶翅展三寸有餘,翅麵上半部分通透如水晶,陽光可直接穿透,映出青梧瞳孔中的倒影;下半部分則呈溫潤的乳白,如和田玉般細膩,表麵隱約有細小的紋路,似山脈與河流的縮影。翅膀中央,一條淡金色的曲線如黃河般蜿蜒,將翅麵分為清濁二界;尾突如兩顆珍珠,上珠清澈見底,倒映著天空的湛藍,下珠渾濁如漿,沉澱著泥土的色澤。
"清靈蝶!"青梧驚呼,想起《靈蝶秘典》中的記載:"清靈蝶現,清濁自分,翅分二氣,足履三焦。"蝴蝶振翅而起,透明的上半翅泛起青色光暈,如肝經的升發之氣;乳白的下半翅透出白色光澤,似肺經的肅降之液。雙翅開合間,空氣中竟浮現出"升清降濁"四個古篆,每個字都由清氣與濁氣交織而成,青字在上飄升,白字在下沉降。
蝴蝶飛過之處,自然萬物皆顯清濁之象:蒲公英的絨毛如清氣上升,徑直飄向山巔;枯黃的落葉似濁氣沉降,貼著地麵向山穀滾動;就連攀爬在石壁上的藤蔓,也分出兩股枝蔓,一股向上延伸,葉片呈青綠色清),一股向下垂落,葉片泛暗紫色濁)。青梧跟隨蝴蝶,見其翅尖輕點之處,草叢中的蘑菇傘蓋朝上的部分潔淨無瑕清),貼近泥土的部分沾著腐葉濁),宛如微觀的清濁世界。
行至清濁崖頂,清靈蝶停在一座石拱門上。門額"清濁台"三字由青石雕刻,曆經千年風雨,卻依然棱角分明,"清"字筆畫向上舒展,"濁"字筆畫向下沉墜。兩側楹聯寫著"天垂清象疏木氣,地載濁形肅金機",上聯字為青色,下聯字為白色,中間的"疏"與"肅"二字皆用金色勾勒,凸顯氣機轉換之妙。
三、清濁仙蹤·氣機妙演
清靈蝶穿過拱門,青梧拾級而上,發現每層台階都刻著不同的氣機升降圖:第一層刻"清陽出上竅",繪有人體頭麵七竅,清氣如雲霧般從孔竅中溢出;第二層刻"濁陰出下竅",繪有人體前後二陰,濁氣似流水般從竅道中排出;第三層刻"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氣如春風拂過皮膚,濁氣似細雨潤澤臟腑。
登上頂層,中央立著一座丈許高的"清濁璿璣儀",上半部分是青色氣輪,刻有肝、膽、目、筋等屬清的臟器符號;下半部分是白色水輪,刻有肺、大腸、鼻、皮毛等屬濁的臟器符號;中間以棗木軸相連,軸上刻著"肝升肺降,脾居中軸"八個古篆。璿璣儀旁,一位身著青白衣裳的仙童正在調試輪盤,他的衣裳前襟繡著清氣上升的雲紋,後襟繡著濁氣下降的水紋,腰間玉葫蘆上"清濁"二字正反可辨,寓意清濁互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夫清者,天之陽也;濁者,地之陰也。"仙童轉身,聲音如泉水叮咚,"肝屬厥陰,體陰而用陽,其氣升發如清陽之升;肺屬太陰,體陽而用陰,其氣肅降似濁陰之降。清明時節,若清陽不升,則肝氣鬱結,頭目眩暈;若濁陰不降,則肺氣壅滯,胸悶痰多。"
說罷,他轉動璿璣儀的青銅把手,青色氣輪與白色水輪開始反向旋轉,模擬人體氣機的正常升降。青梧見狀,仿佛看到無數細小的"清氣"從模型的肝臟部位升騰,沿著經絡到達頭部,而"濁氣"則從肺部沉降,通過脾胃注入大腸。仙童取來木蝴蝶與薄荷,分彆放置在青色氣輪與白色水輪的凹槽中:
木蝴蝶接觸青色氣輪,翅脈瞬間張開,如羽翼舒展,緩緩向上升騰,同時釋放出清苦之氣,化作青色雲霧飄向模型的頭部,模型的"眩暈"症狀逐漸緩解;
薄荷觸及白色水輪,葉片微微卷曲,如秋風掃落葉般下沉,釋放出辛涼之氣,化作白色溪流流向模型的肺部,模型的"胸悶"症狀漸漸減輕。
兩股氣流在模型胸中相遇,形成一個巨大的螺旋狀清氣柱,清氣柱的頂端連接頭部百會穴,底端通達腹部氣海穴,恰似天地間的龍卷風,將清濁二氣有序運轉。
四、相使妙理·清濁和鳴
"木蝴蝶與薄荷,一者輕清入肝,升發清陽;一者辛涼入肺,肅降濁陰,此乃"相使為用"的典範。"仙童以玉尺指點璿璣儀,投射出七情配伍圖譜,"木蝴蝶為君藥,因其體輕氣薄,能疏肝氣之鬱,啟清陽之升;薄荷為臣藥,因其氣香性涼,能清肺氣之滯,助濁陰之降。二藥合用,如春日清風拂過湖麵,既揚清又滌濁。"
青梧觸類旁通,從藥簍中取出桔梗與杏仁,請求演示更多配伍可能。仙童欣然應允,將桔梗載藥上行)放在青色氣輪邊緣,杏仁降氣止咳)置於白色水輪邊緣,隻見:
木蝴蝶的青氣如風箏線,牽引著桔梗的白氣向上漂浮,直達模型的咽喉部位,原本堵塞的"咽喉"如被春風吹開,露出通暢的氣道;
薄荷的涼香如秋雨,推動著杏仁的黃氣向下沉降,直達模型的大腸部位,原本停滯的"腸道"如被溪水衝刷,恢複傳導功能;
四藥合煎的藥液在璿璣儀下方的玉鼎中沸騰,青氣、白氣、黃氣相互纏繞,形成"清升濁降"的立體網絡,恰似清明時節的大氣層:上層晴朗清氣在頭麵),中層和暖中氣在脾胃),下層濕潤濁氣在大腸)。
仙童又演示了病理狀態:若減少木蝴蝶的用量,青色氣輪轉速減慢,模型頭部逐漸被灰色雲霧籠罩,出現"眩暈"症狀;若減少薄荷的用量,白色水輪近乎停滯,模型肺部堆積黃色痰濕,出現"痞滿"症狀。唯有二者按比例配伍,方能如天平兩端重量相等,清升濁降順暢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