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丹以土為體,以金為用,芳香化濁,醒脾開胃,兼清暑熱。"決明子詳解服法,"每日辰時,脾經當令之際,以新鮮荷葉煎湯送服三丸,辰時為土旺之時,猶如農民趁墒春耕,藥力與脾氣共振,事半功倍。"
患者服後,普遍出現奇妙反應:初服當日,腹中微暖,如飲熱粥;三日便下惡臭溏便,夾著黏液與未消化的食物殘渣,此乃"濕濁外排";七日諸症悉除,舌苔轉薄白,食欲大振,見飯食便覺香甜。一老者服丹後,竟能連食三碗陽春麵,創下病後紀錄,逢人便展示舌苔:"看!白生生的,跟新出的糯米一樣!"
六·小暑化濕調攝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暑正日,決明子在穀中最高處搭建"芳香化濕台",此台依《洛書》方位而建,暗含"土旺四季"之理:
台基:以九十九塊青磚砌成,青磚經梅雨季節的潭水浸泡百日,屬水,取"土得水而柔"之意;
四壁:懸掛藿香葉編成的簾幕,每片葉子皆在端午午時采收,辛香最盛,簾幕上以金線繡著五穀圖案,寓意"脾主運化";
地麵:鋪滿白色鵝卵石,共鋪三百六十枚,應周天之數,白屬金,金能生水,水濕得化;
四角:置四大銅香爐,內焚檀香、降香、乳香、沒藥,焚香時香煙經特製管道升入台頂,再從鏤空的"土"字形天頂散下,如雲霧繚繞。
他親自教授村民行"呼字訣"醒脾:每日辰時,村民身著淺色布衣,麵向中央土位,雙手捧著陶碗,碗中盛決明子茶,深吸氣時想象吸入土地的芬芳,發"呼"字音時,想象脾土中的濕濁隨聲排出,同時膝蓋微屈,意想清氣從頭頂百會穴湧入,濁氣從足底湧泉穴排出,如地泉噴湧,帶走汙垢。配合"赤龍攪海"法,以舌攪動口腔,待津液滿口後,分三口咽下,意想津液如甘美的井水,滋潤脾胃乾涸的土地。
飲食上,推出"三香化濕宴",每道菜皆配決明子藥膳:
藿香粥:藿香葉洗淨切絲,與粳米同煮,起鍋前加入決明子粉,粥成後香氣撲鼻,能化濕醒脾;
佩蘭拌決明子苗:新鮮決明子苗焯水後,與佩蘭、蒜末、香油涼拌,清爽可口,能清熱利濕;
砂仁鯽魚湯:鯽魚煎至金黃,加砂仁、決明子、薑片同燉,湯色乳白,能健脾開胃。
趙掌櫃在家人攙扶下參加宴飲,初聞粥香便食欲大開,連食兩碗藿香粥,又嘗了半條鯽魚湯,末了舐唇歎道:"這粥比我病前喝過的任何山珍海味都香,是真正能落肚生根的滋味。"
七·暑濕化醒悟至道
小暑三候"鷹始摯",穀中鷹隼捕獵時的啼鳴聲清亮銳利,如金屬相擊,翅膀扇動帶起的風竟有了涼意,正是"金氣旺盛,暑濕消退"的明證。決明子登觀星台,見熒惑星與鎮星分離,熒惑光芒轉為橙紅,如晚霞溫和,鎮星恢複明黃,如秋收稻穀,北鬥鬥柄的灰黃色雲氣已轉為青白色,如炊煙嫋嫋,溫潤不燥。
他解開五運囊,撒出七十二顆"小暑種",種子落地即生,幼苗出土時,葉片上竟有天然的"醒"字,隨著日光生長,"醒"字逐漸褪去,轉為"暢"字,葉脈間的濁汁化作清露,在陽光下折射出七種色彩,如彩虹碎落草間。此時,穀中降下甘霖,雨水落在"芳香化濕台"上,竟散發出混合著藿香、佩蘭、決明子的香氣,眾人紛紛張開雙臂,任雨水衝刷肌膚,頓覺身心清爽,如褪去一層舊皮囊。
趙掌櫃攜全家前來致謝,其子趙小郎舉著一隻活蹦亂跳的蟋蟀,笑道:"先生,這蟲子現在叫得可響啦!"決明子望去,見蟋蟀翅膀舒展,鳴聲清亮,尾部不再下垂,欣然點頭。趙掌櫃深深一躬,道:"若非先生,趙某已入黃泉。今方知,病從天地來,還需從天地治。"
村民圍坐聽經,決明子指鷹隼與天穹言道:"暑濕者,天地之正氣也,人感之而病,非暑濕之過,乃人之氣機與天地不相應和也。今以芳香醒脾,非與濕邪對抗,乃助脾土以化濕,如農夫治水,非堵其流,乃疏其渠。夫決明子、藿香、佩蘭,皆天地之藥也,順其性而用之,自能撥亂反正。"
話音未落,鷹隼群突然在天空中排成"醒"字隊列,久久不散。此時,穀中的決明子花競相開放,花瓣上的露珠滾落在地,滲入土中,瞬間生出成片的決明草,葉片上的紋路竟似"脾健濕化"四字。眾人望向晴空,見白雲如羊群漫步,陽光透雲而下,在"芳香化濕台"上映出巨大的"土"字光影,恰似天地以光為筆,書寫著"脾為後天之本"的至理。
結語·十章論要
此回書表小暑時節,決明子以"芳香化濕,醒脾開竅"為綱,融七情療法、五行生克、丹丸炮製、時辰養生於一爐,示中醫"治暑濕需通陽化濁,醒脾需順應天時"之真機。正是:
讚詩曰
小暑溫風困脾鄉,青童製醒煥脾陽。
七情香振通脾竅,五味芳化醒脾綱。
丹丸煉就乾坤氣,時辰調諧土水漿。
欲知大暑清熱法,且看火裡煉真霜。
下回預告
且說小暑過後,穀中進入一年中最熱的大暑,烈日炎炎,如爐煆燒,村民多感高熱煩渴,汗出不止,小兒驚風,婦人乳癰。決明子觀天象,見火星熒惑)臨未位,光芒暴烈如炬,歎道:"此乃"暑火亢盛,傷津耗氣",需以"清熱生津,益氣固表"為治!"欲知如何以決明子清熱生津,且看下回《大暑腐草螢·暑火傷津尋潤方》。
第十回完)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