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芒種煮梅:甘酸化陰斂浮陽_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 第九回 芒種煮梅:甘酸化陰斂浮陽

第九回 芒種煮梅:甘酸化陰斂浮陽(1 / 1)

《甜菊仙蹤:二十四節氣神紀》

一、梅酸蝕土,陽浮酸泛

芒種前十五日的寅時三刻,太行南麓的青梅峪被三重酸霧籠罩:上層是赤日熔金,中層是青梅汁染的紫靄,貼近地麵處蒸騰著青黑色的酸炁。甜葉菊仙子踏雲行至穀口,見東方七宿的奎、婁二宿被酸雲絞成梅漿狀,星芒穿透雲隙時滴下赤紅的酸液,在岩石上蝕出蜂窩狀的凹坑——此乃《禮記·月令》所載"芒種之日,螳螂生"的時節,卻因今歲乙木乘火,木火刑金致酸味過勝,梅實未黃而酸液先溢,穀中彌漫著醋酐與焦甜交織的刺鼻氣息。

河穀的梅林中,青梅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乾癟:果實表麵泛起青黑色黴斑,果蒂滲出的酸液滴在甜葉菊葉片上,竟蝕出孔洞,葉片邊緣卷曲如被火烤。仙子蹲身撥開一株老梅樹根,見其須根浸泡在暗綠色的酸漿中,根皮剝落處露出白骨狀的木質部,周圍的甜葉菊根係也被酸液腐蝕,滲出的甘液與酸漿中和時爆出白色泡沫。更觸目驚心的是梅枝上的螳螂卵鞘——往年此時應飽滿如玉,今日卻乾癟如皺紙,卵鞘表麵凝結著針狀的酸晶,陽光照射下折射出冷冽的藍光。

"北鬥天璿星青光裹赤,被西方太白星酸氣侵淩,"仙子仰觀天象時,見天璿星的光芒被酸炁扭曲成梅核形狀,投映在地麵的星軌竟如蜿蜒的酸河,"《傷寒論》雲:"酸入肝,過酸則肝氣乘脾。"今歲酸氣橫逆,梅實未熟而酸液先泄,恐成"木旺乘土,脾陰被劫"之危候。"她指尖輕觸青梅,指腹瞬間泛起細密的水泡,那梅子竟化作酸霧順著手腕攀爬,直至肩井穴才被甜葉肌理逼出,凝結成青黑色的酸砂。

穀外的窯洞前,老梅農正對著酸腐的梅漿長歎——竹筐裡的青梅已軟爛如泥,滲出的酸液將筐底蝕穿,滴在地上竟燃起藍火。他試圖用甜葉菊葉覆蓋青梅,卻見兩種植物接觸處冒出紫煙,甜葉的甘液與青梅的酸漿在高溫中化作毒霧,熏得窯洞牆壁漆黑如墨。仙子踏霧而行,見梅農虎口處生著石榴大的酸瘡,瘡麵覆蓋著透明的酸痂,此乃"酸氣蝕肉,甘不能濟"的重症。

二、煮梅鼎開,甘酸和合

仙子從袖中取出"煮梅鼎",這枚法器以昆侖玄鐵為胎,內膛鑄滿甜葉菊蕊紋,外身鑲嵌三千六百片青梅晶,經芒種節氣的雷火與冬至子時的甜露交替淬煉而成。鼎蓋刻著"酸甘化陰"的蝌蚪文,鼎耳為甜葉與青梅交織的螭龍,鼎足雕著螳螂捕蟬紋飾。她以玉指叩擊鼎身,發出的並非金石聲,而是類似青梅入鼎的"咕嘟"聲,音波所過之處,赤熱的空氣竟凝結成甘酸交織的露珠,酸炁化作青白色的霧靄。

行至酸腐的梅林,煮梅鼎的光暈如漣漪鋪展,觸及青梅的刹那,果實上的黴斑紛紛墜入光暈,化作細小的甜葉與青梅虛影。仙子將鼎置於老梅樹下,鼎身頓時湧出雙色光帶:金色光帶纏繞梅枝,修複酸蝕的皮層;碧青光帶包裹梅子,中和過剩的酸味。焦枯的梅葉接觸到光帶,葉麵上的孔洞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愈合,葉脈間流淌的酸液化作甘酸露珠,在葉尖凝成五色虹光。那些乾癟的螳螂卵鞘吸收光帶後,重新鼓脹如玉,表麵的酸晶層層剝落,露出下麵嫩綠色的卵粒。

"酸者收其浮陽,甘者補其脾陰,"仙子以指尖劃過敏感的鼎身,見"酸甘化陰"的符文泛起玉色光芒,"《本草經疏》言:"酸甘相合,能化陰津。"今以甜葉之甘緩肝急,青梅之酸斂浮陽,正如《千金要方》所雲:"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說罷,她走向酸腐的竹筐,將煮梅鼎懸於筐心,鼎中立刻湧出甘酸二氣:甘氣如蜜浪撫平酸腐的青梅,酸氣如青嵐收斂過亢的甘味,軟爛的梅子竟重新變得飽滿,果蒂滲出的不再是酸液,而是甘酸適中的瓊漿。

三、五行相濟,酸甘鎖陽

仙子登上穀中孤峰的觀星台,見歲星已行至婁宿七度,星體外裹著三層酸霧,而北鬥"天璿"星的青光被東方蒼龍七宿的木氣逼成一線。她取出二十四節酸甘籌——每節籌身半酸半甘,刻著五行生克符文——按五運六氣之法布成"鎖陽陣":"乙年木運不及,然卯年相火司天,燥金在泉,今芒種酸氣橫逆,當以甜葉之甘入脾土,青梅之酸入肝經,土旺則木有所製,肝斂則陽不妄行。"

陣法一成,煮梅鼎突然懸浮至陣眼,鼎中噴出的甘酸二氣化作兩條巨龍:甘龍金色,口吐甜霧纏繞歲星;酸龍碧青,口噴酸嵐壓製木火。天空中翻湧的酸雲被龍息攪動,竟化作無數甜葉與青梅的虛影,每片葉子都刻著"斂"字古篆。此時再觀天象,奎、婁二宿的酸雲已化為甘酸藤蔓,纏繞歲星形成護罩,天璿星的青光重新充盈,星芒中透出甘酸交織的光暈。

河穀深處的蟻穴前,萬千工蟻正瘋狂搬運酸腐的青梅,蟻後腹部腫脹如燃燒的青梅,不斷抽搐著噴出酸液。仙子攜煮梅鼎入穴,見工蟻觸碰到甘酸霧氣,竟紛紛吐出體內的酸梅——那酸梅遇霧化作半甘半酸的晶球,滾入蜜罐後重新化為液態,罐壁上凝結出甜葉與青梅交織的六棱柱結晶。"肝為酸母,脾為甘樞,"仙子將酸甘晶嵌入蟻後額心,"今以酸甘二味交通肝脾,使酸不伐脾,甘不壅肝,精自斂而不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四、四氣五味,酸甘愈屙

青梅峪西側的陶窯裡,老匠人正對著裂成兩半的青梅陶罐長歎——罐中酸漿已化為黑色膠狀物,罐身的甜葉紋被酸氣蝕成白痕。仙子踏入窯時,見匠人目赤如丹砂,舌麵覆蓋著青黑色的酸苔,左手腕"陽溪穴"處隆起如桃,瘡麵結著透明的酸痂,此乃"酸氣灼津,甘反成毒"的重症。

"芒種酸盛,您又久處窯火,酸味反助邪熱,"仙子從發間取下一枚酸甘簪——簪頭是青梅晶,簪杆為甜葉玉,"此簪采自昆侖酸甘雙生株,味酸甘性平,入三焦經,能通利諸竅,調和木土。"她以簪尖輕點匠人舌麵,青黑酸苔瞬間剝落,露出下麵鮮紅的舌體,匠人頓感喉間甘酸津液上湧,焦渴立解。仙子又取過煮梅鼎,倒出半盞甘酸露塗抹瘡麵,酸痂遇露化作甘酸二氣,瘡口竟湧出細小的甜葉與青梅嫩芽,三日後長成微型植株,隨呼吸開合。

與此同時,河穀上遊的織女正為雲錦發愁——她織的青梅紋樣被酸氣蝕得脆裂,金線斷裂處滲出酸液,而甜葉紋樣則膨脹如泡,撐破錦緞。仙子取過煮梅鼎,以甘酸霧熏蒸織機,斷裂的金線竟自動接續,且每根金線都呈現半甘半酸的色澤,織出的紋樣上凝結著露珠,青梅紋露珠酸冽,甜葉紋露珠甘美,在陽光下折射出二十四節氣的光影。

五、七情和合,酸甘調神

穀外的牧場上,三百頭犍牛正瘋狂啃食酸梅,牛目赤紅如炭,鼻孔噴出的酸氣將牧草蝕成枯槁。仙子走近時,見頭牛舌尖生著蓮花狀的酸瘡,每啃食青梅便劇烈甩頭,啃食甜葉則口吐白沫——此乃"酸擾神明,七情乖戾"之危候。

"肝藏魂,脾藏意,今酸盛擾肝,甘亂脾意,"仙子從煮梅鼎中取出七組酸甘葉:柳葉甜配青梅芽、掌形甜配青梅莖、針形甜配青梅根等,按北鬥七星之位布成"安神陣"。酸甘葉剛一落地,牛群便圍攏過來,頭牛主動將舌頭探入柳葉酸甘葉的露水中,舌尖的酸瘡遇露化作甘酸二氣,隨呼吸排出體外。仙子以酸甘枝輕掃牛背,口中念道:"酸收肝魂,甘健脾意,七情從則神自寧。"片刻後,牛目赤紅儘褪,反芻時吐出的草團竟呈現甜葉與青梅交織的紋理。

更遠處的藥鋪裡,有位書生因貪食青梅,患上"酸泛狂"——晝夜不眠,食酸成癮,見甜則嘔,見苦則喜,舌上布滿裂紋如梅枝。仙子以煮梅鼎調製酸甘飲:甜葉露七滴,青梅汁三滴,以五更朝露調和。書生飲下後,腹中發出雷鳴般的腸鳴,便中排出黑紅色的酸塊,此後食酸知節,食甘知味,舌上裂紋竟化作甜葉與青梅的脈絡。

六、芒種煮梅,酸甘入時

芒種日的卯時三刻,東方天際飛來百隻伯勞鳥,每隻鳥喙都銜著酸甘交纏的枝條,翅膀扇動時灑下甘酸雨露。仙子引鳥群在青梅峪盤旋三匝,落下的枝條在泥土中長成酸甘雙生苗,葉片左甘右酸,葉脈間流淌著半透明的瓊漿。

山腳下的村落裡,村民們正準備"芒種煮梅",卻見準備好的青梅變成焦炭,甜葉饅頭化為酸漿。仙子取過陶釜,以煮梅鼎為底,注入甘酸二泉:甜泉來自甜葉菊根,酸泉源於青梅莖。水沸時投入五穀,竟煮成半甘半酸的"斂陽粥",粥麵上浮著二十四片酸甘葉影。村民食後,多年的反酸症竟一日而愈,咳出的痰中帶著黑色酸砂。

她又指點婦人製作"芒種酸甘糕":甜葉粉七合,青梅汁三合,加桃花蜜少許,以桑木火蒸煮。糕成時呈現太極圖案,甜部如琥珀,酸部似碧玉,食之甘酸交替,齒頰留香。有位產婦因產後肝旺,乳汁酸苦,嬰兒食後啼哭不止,食此糕三日後,乳汁變為甘酸適中的瓊漿,嬰兒食後安然入睡。

七、甘酸斂陽,太和護生

巳時整,煮梅鼎突然爆發出萬道霞光,鼎身的"酸甘化陰"符文化作實體,懸浮在青梅峪上空。符文每旋轉一周,便有甜葉與青梅的虛影從雲中墜落,觸及地麵便長成連理植株。整個河穀的植物都呈現酸甘共生之象:梅實半黃半青,甜葉根甘葉酸,連岩石上都滲出甘酸相間的汁液。

遠處的觀星台上,老梅農帶著痊愈的孫兒前來朝拜,孩子手中捧著酸甘二氣凝成的水晶;牧場的牧童趕著牛群經過,牛蹄踏處生出酸甘雙生花;空中的伯勞鳥群組成巨大的"斂"字,翅膀扇動間灑下的不再是酸液,而是甘酸雨露,落在仙子衣袂上,將甜葉紋染成半蜜半碧的色澤。

"芒種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仙子望著懸浮的符文,衣袂隨風鼓蕩,"今歲得酸甘二味調和,使"陽浮得斂,陰虧得補"。"她抬手輕拂,煮梅鼎化作千萬酸甘光蝶,飛入家家戶戶的窗欞,光蝶所過之處,糧倉裡的穀物不再酸腐,藥櫃中的藥材不再燥裂,連村童手中的糖人都變成半甘半酸的模樣。

結語:甘酸化陰

芒種這一日,甜葉菊仙子以甘酸為秤,稱儘天地浮沉;以七情為砣,砣平陰陽偏頗。她深知"酸多傷脾,甘多壅氣",故以甜葉之甘築堤,青梅之酸開渠,使酸不伐土,甘不侮木,陰陽相濟。當夕陽西下,青梅峪的每顆露珠都映著甜葉與青梅的倒影,仙子輕撫煮梅鼎,默念《太素》:"甘酸相濟,如環無端,此天地斂藏之道,亦人身康泰之要。"

讚詩曰:

天璿星赤酸盈川,青梅焦腐麥壟煙。

甜靈攜鼎調甘苦,玉露分輝鎖沸淵。

四情入腑熔金火,七氣和神化蜜泉。

且看峪中雙生葉,酸斂甘滋歲長妍。

預告:夏至蟬鳴

且說甜葉菊仙子調和芒種酸甘後,正於青梅峪收整煮梅鼎,忽感天際陽氣極盛,陰氣潛生,空氣中彌漫著甜火衝鼻的氣息。她仰觀天象,見北鬥"天璣"星紅光裹赤,東方七宿的胃、昴二宿雲如火焰燃燒——原來十五日後便是夏至節氣,屆時"陽極之至,陰氣始生",但今歲木火亢極,恐陽極傷陰,甜不勝火。仙子遂取過以甜葉菊蕊與夏至蟬蛻煉製的"蟬蛻盞",盞身刻著"以甜製火"卦象,往蟬鳴震天的槐林而去,欲以甜葉之甘涼,調夏至之偏,正是:

夏至陽極火正炎,甜靈恐熱傷陰元。

欲知盞中藏何術,且看下回夏至篇。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簽到完美世界:我的寶術自己修煉 妖女哪裡逃 寶可夢:從大嘴娃開始 神煌 重生後我靠空間門玩遍世界 守寡後,我逼瘋了滿朝文武去種田 長生贅仙:我在修真界開枝 侯府棄子的仵作手冊 獄魂殤 狀元郎的掌上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