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股藍的曆史認知演變:從救荒野菜到"南方人參"_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 絞股藍的曆史認知演變:從救荒野菜到"南方人參"

絞股藍的曆史認知演變:從救荒野菜到"南方人參"(2 / 2)

《本草綱目》對絞股藍的誤植導致其藥用價值被低估,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然而,李時珍在描述中提到烏蘞莓"搗敷瘡腫,蛇蟲咬處",這一功效可能部分來源於絞股藍的實際應用。這種混淆反映了明代本草學在植物分類上的局限性。

5.3明代絞股藍認知的特點與原因

明代對絞股藍的認知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救荒本草》首次明確記載絞股藍,但主要關注其食用價值;二是《本草綱目》將絞股藍誤歸入"烏蘞莓"條目下,導致其獨立藥用價值被掩蓋;三是民間開始認識到絞股藍的藥用潛力,但尚未形成係統的理論。

這些特點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明代初期經曆了長期的戰亂和饑荒,《救荒本草》的編纂旨在解決饑荒問題,因此更關注植物的食用價值而非藥用價值;其次,《本草綱目》作為一部綜合性本草學著作,雖然詳細但也存在分類不準確的問題,導致絞股藍與烏蘞莓混淆;再次,明代民間醫學的發展為絞股藍的藥用實踐提供了基礎,但官方本草學對新發現植物的接受需要時間。

六、清代《植物名實圖考》中的絞股藍:獨立身份的確立

6.1《植物名實圖考》對絞股藍的獨立記載

清代吳其浚編纂的《植物名實圖考》(1848年)是一部重要的植物學著作,該書首次將絞股藍作為獨立條目記載,糾正了《本草綱目》的混淆。吳其浚在書中描述:"絞股藍,江西、湖南皆有之。生山中,延蔓,葉如小藍葉,夏開黃花,五葉攢生,如白蘞葉而長,有疏齒,結實如豌豆大,生青熟黑,根如遠誌,色黃。"這一描述準確地區分了絞股藍與烏蘞莓的形態特征。

《植物名實圖考》不僅描述了絞股藍的形態特征,還首次明確記載了其藥用功效:"補虛弱,化痰止咳"。這標誌著絞股藍從救荒植物向藥用植物的重要轉變,為後世對絞股藍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6.2清代民間對絞股藍的應用

清代民間對絞股藍的應用逐漸增多,尤其是在南方地區,絞股藍被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消化不良等疾病。據記載,廣西、福建等地的民間郎中使用絞股藍治療發熱、咳嗽等症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些民間實踐為後來絞股藍的係統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此外,清代民間還將絞股藍作為茶飲和食材使用,平利等地保留"清明采芽、三伏曬青"的古法工藝,其茶湯碧綠回甘,被視為養生佳品。這種"藥食同源"的實踐反映了中國傳統醫學對食物與藥物關係的深刻理解。

6.3清代絞股藍認知的特點與原因

清代對絞股藍的認知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植物名實圖考》首次將絞股藍作為獨立條目記載,糾正了前代的混淆;二是民間對絞股藍的藥用價值有了更多認識,應用範圍逐漸擴大;三是絞股藍開始從救荒植物向藥用植物轉變,但尚未形成係統的理論體係。

這些特點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清代植物學研究的深入為絞股藍的準確分類提供了條件;其次,民間醫療實踐的積累為絞股藍藥用價值的發現提供了基礎;再次,清代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發展,人們對健康的需求增加,促進了對新藥物的探索。

七、近現代絞股藍研究:科學驗證與價值重估

7.1現代藥理學研究的突破

20世紀70年代,雲南曲靖的臨床研究發現絞股藍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治愈率達79,這一發現引發了醫學界對絞股藍的廣泛關注。1976年,日本星藥學院的永井政博等人在日本生藥學會第23次年會上報告了從絞股藍中提取到人參二醇和2α二羥基人參二醇,首次揭示了絞股藍含有達瑪烷型皂苷類成分。這一發現震驚了學術界,使絞股藍成為研究熱點。

此後,國內外學者對絞股藍進行了大量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截至目前,已從絞股藍中分離鑒定出80多種絞股藍皂苷,其中絞股藍皂苷3、4、8、Ⅻ分彆與人參皂苷rb1、rb3、rd、f2為同一化合物。此外,絞股藍還含有黃酮類、多糖類、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種成分,具有廣泛的藥理活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7.2國家層麵的重視與推廣

1986年,國家科委將絞股藍列為"星火計劃"中"待開發的名貴中藥材"首位,標誌著國家對絞股藍開發利用的重視。2002年,原國家衛生部將絞股藍列入保健品名單,進一步肯定了其藥用和保健價值。這些政策支持促進了絞股藍的人工栽培、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使其從野生植物逐漸發展為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中藥材。

陝西平利縣因獨特的地理環境成為絞股藍主產區,被譽為"絞股藍之鄉",其產品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近年來,隨著健康產業的發展,絞股藍的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形成了包括茶飲、保健品、提取物等在內的多元化產品體係。

7.3現代研究對絞股藍功效的驗證

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絞股藍具有多種藥理活性:

1.降血脂作用:絞股藍總皂苷能顯著降低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d)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保護血管內壁,阻止脂質沉積於血管壁,從而防止動脈硬化。研究表明,絞股藍皂苷可使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水平顯著降低,其中98的絞股藍皂苷療效最顯著。

2.降血糖作用:絞股藍對腎上腺、胸腺等內分泌器官有較好的保護作用,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防止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研究表明,絞股藍總皂苷能使2型糖尿病模型鼠的糖脂代謝水平得到有效改善。

3.抗衰老作用:絞股藍的提取物能更高效地抑製自由基,對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的活性有顯著提升作用。研究表明,絞股藍抗衰老的作用效力遠高於維生素e和番茄紅素。

4.增強免疫力:絞股藍能使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上升,並能使白細胞數量增加,加速白細胞介素的分泌,對生成血清免疫蛋白有促進作用。研究表明,絞股藍多糖對免疫抑製模型鼠巨噬細胞吞噬能力和脾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2的水平有增強作用。

5.抗腫瘤作用:絞股藍在腫瘤細胞dna合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抑製胃、子宮、皮膚等多種癌症癌細胞增殖。研究發現絞股藍總皂苷對膠質母細胞瘤細胞株u87細胞形態、遷移能力有顯著影響。

6.保肝作用:研究表明,絞股藍多糖可加強對肝組織的保護作用,有效抑製肝細胞凋亡。絞股藍總皂苷對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臟有明顯保護作用。

7.4近現代絞股藍認知的特點與原因

近現代對絞股藍的認知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從傳統經驗向科學驗證轉變,通過現代技術揭示了絞股藍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二是從單一藥用向多元化應用發展,形成了包括茶飲、保健品、提取物等在內的產品體係;三是從民間應用向產業化發展,建立了規範化的種植、加工和質量控製體係。

這些特點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絞股藍的研究提供了先進的手段,使人們能夠從分子水平揭示其作用機製;其次,健康觀念的轉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進了對天然保健品的需求,為絞股藍的開發提供了市場動力;再次,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促進了絞股藍產業的規範化和規模化發展。

八、結論

本文係統梳理了絞股藍在中國不同曆史時期的認知變化,揭示了其從救荒野菜到"南方人參"的曆史演變過程。研究表明,絞股藍在中國的認知曆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關鍵階段:

1.商周巫醫體係階段:絞股藍可能作為一種具有神秘色彩的植物被巫醫用於溝通神靈,但缺乏直接的文獻記載。

2.秦漢簡牘記載階段:在張家山漢簡《引書》和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中,絞股藍未被明確記載,當時的醫學體係主要關注導引和方劑,對具體藥物的研究相對較少。

3.唐宋本草發展階段:絞股藍與烏蘞莓長期混淆,在《新修本草》和《證類本草》中被誤歸入"烏蘞莓"條目下,其藥用價值未被充分認識。

4.明代轉折階段:《救荒本草》首次明確記載絞股藍,但主要關注其食用價值;《本草綱目》將絞股藍誤歸入"烏蘞莓"條目下,導致其藥用價值被低估。

5.清代獨立階段:《植物名實圖考》首次將絞股藍作為獨立條目記載,糾正了前代的混淆,開始關注其藥用價值。

6.近現代科學研究階段:現代藥理學研究揭示了絞股藍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國家層麵的重視和推廣促進了其產業化發展,使其成為重要的藥用和保健植物。

絞股藍的曆史認知演變反映了中國傳統醫學"藥食同源"的智慧和對自然資源不斷深入的認識過程。從最初的救荒野菜,到被《救荒本草》記載,再到現代被列為"名貴中藥材",絞股藍的價值逐漸被發掘和認可。儘管早期記載存在混淆與爭議,但其功效通過現代科學得到驗證,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代表性藥用植物。

未來,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應用領域的拓展,絞股藍有望在預防和治療慢性疾病、促進健康老齡化等方麵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如何在保護野生資源的前提下實現可持續利用,如何進一步提高絞股藍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如何推動絞股藍產業的創新發展,將是未來研究和實踐的重要方向。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上山為匪:開局撿漏六房壓寨夫人 美男全部封妃,陛下今天也在發癲 特殊現場清理師 致命的權力誘惑 天生媚骨 開荒躲亂世,我家過的太富裕了! 媚君心,奪後位,重生妖妃殺瘋了 遙知而曉 末世重生:嬌軟美人霸寵各路大佬 退役後找不到工作,被迫當雇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