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折龍火煉性參氣旺
處暑前夜,東獅山的霧靄呈現出罕見的七彩流光。太子參田上空,暑氣凝成的金紅色幔帳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形如龍鱗的紫色雲霞。當第一顆流星劃過天際,整片參叢的莖稈突然通體透亮,如萬千支琉璃笛並列,莖稈表麵的細孔滲出珠狀液滴,在月下凝結成“暑氣已消,秋金當令”的古篆。老秀才夜觀天象,見北鬥七星的“玉衡”星直指參田,星光與參叢精氣交融,形成一道貫穿天地的金色光柱,光柱中隱約可見龍太子與朱標對弈的身影,棋盤竟是由五行參根拚成。
更奇的是參根在地下的蛻變。陳九公掘開三寸土層,發現原本分散的根須已聚成八寶形狀——每株參根旁都伴有珍珠狀的菌菇、玉色的苔蘚、火焰形的芝草、珊瑚狀的須根、琥珀色的露珠、翡翠般的石子、黃金樣的砂礫、白銀質的礦晶,恰似《瑞應圖》中“上藥成時,八寶自現”的征兆。參根表麵的金色環紋此刻已化作完整的《河圖》圖案,白點為陽,黑點為陰,五五相得而各有合,對應著“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的醫理。
老秀才帶領村民舉行收參前的“祭土”儀式時,發生了驚天奇觀。當青赤黃白黑五色彩旗按五行方位插定,參叢中突然飛出無數金箔,每片金箔上都刻著《傷寒論》的要訣,金箔排列成陣,在空中組成“夏氣漸收,秋金將旺”的巨幅符籙。而地下的參根同步發出共鳴,根須摩擦土壤的聲響竟形成《黃帝內經》“秋三月,此謂容平”的吟誦,聲波震得周邊的楓葉提前轉紅,葉脈紋路化作清晰的經絡圖。
此時的太子參,已完成夏日藥性的終極蛻變。老秀才取初夏與盛夏的參根對比:初夏參根斷麵如霜雪,質地鬆泡,切開時有寒氣溢出;盛夏參根斷麵如蜜蠟,質地堅實,切開後有溫氣升騰。更妙的是藥性測試——將盛夏參根置於烈火上炙烤,非但不焦,反而滲出晶瑩油珠,油珠遇火化作白氣,竟將火焰壓下三分,這正是“以溫製火,火反生土”的奇觀;而初夏參根遇火則迅速炭化,恰如“稚陽不耐灼”。
朱標古墓在秋夜呈現出彆樣異象。滿月時分,墓頂枯萎的參葉突然聚成光繭,光繭破裂時飛出一隻金紋巨蝶,蝶翼上刻著“養血生津”四個篆字。老秀才追著蝴蝶進入墓室,見石槨四周的參根已長成龍首形狀,根須纏繞著石槨上的“明”字,將原本的“日”“月”二字轉化為“陽”“陰”二氣——日旁參根吸足夏火,呈赤紅色;月旁參根聚滿龍精,呈水藍色,陰陽相濟,恰如太子參“補氣陰而不助熱”的藥性寫照。
當第一陣秋風掃過參田,枯萎的莖稈化作萬千金箔,上麵刻著《血證論》的要訣。村民們按老秀才指點采收參根,發現酉時傍晚)采收的參根會滲出紅色液汁,狀如龍血,這正是“秋屬金,金旺則血充”的印證;而卯時清晨)采收的參根則滲出白色液汁,恰似“金生水”的體現。最神奇的是中央土位的參根,采收時竟發出龍吟,根須自動盤成“戊己”二字,與老秀才腰間的玉尺遙相呼應。
處暑日正午,老秀才將盛夏參根供奉於藥案。參根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暈,光暈中浮現出龍太子的虛影。龍太子爪捧參根,對老秀才言道:“吾以龍精化參,借夏火煉去燥性,留得清靈,今秋當以養血為要。”說罷虛影消散,參根上浮現出完整的《本草綱目》參條,字跡竟由龍血與參津寫成。此刻東獅山的雲霧中傳來隱隱鐘鳴,與古墓方向的龍吟遙相呼應,宣告著太子參已從“夏日補氣”轉向“秋日養血”的新輪回。
第二卷結語:
當處暑的涼風拂過參田,太子參已在夏火中完成了從“溫性”到“平性”的涅盤。從蟬鳴中莖稈奏響古調,到雷火裡根須煉就龍須,再到琥珀參露化解萬種暑愁,這味草藥以龍的精魂承接夏長之氣,恰似《內經》所言“夏三月,此謂蕃秀,使氣得泄”的活體詮釋。暑氣蒸騰時,它以中空之莖散火,用甘涼之性滋陰,在“火克金”的時令裡,偏偏走出“土生金”的逆生之路,將夏火轉化為補養脾土的陽氣,此乃天地造化的五行妙算。
此刻的柘榮,家家藥櫃裡收著參葉參露,簷下懸掛的drying參串在秋風中輕擺,發出“沙沙”的聲響,恰似《脾胃論》的竹簡在風中翻頁。夏長之理,不僅在草木的茂盛生長,更在天地將“火生土”的大道藏於莖葉根須——太子參用一個盛夏的時光,在龍雷之火與暑氣驕陽的淬煉中,成就了“補氣而不助火,滋陰而不戀濕”的藥中君子之性,這既是草木的修行,亦是中醫“以時養生”的終極印證。
讚詩曰:
《夏參煉性歌》
赤日熔金暑氣狂,龍參借火煉陰陽。
莖鳴《傷寒》驅疰夏,露結琥珀解燥傷。
雷火烹來脾土固,蟬聲和就氣陰彰。
莫嫌草色尋常綠,藏儘人間夏至方。
注:頸聯“雷火烹來”喻夏日藥性煉化,“蟬聲和就”暗合節氣與藥鳴共鳴;尾聯以草木之微見天地大道,呼應“天人合一”之旨。)
預告第三卷·秋收:
且說秋分將至,柘榮群山開始染上斑斕之色。太子參在秋日肅殺之氣中,莖葉漸枯而根須愈實,竟在地下結成“龍參八寶”——每株參根旁自生珠、玉、芝、菌等靈物,恰合《本經》“上藥遇時,自出祥瑞”。老秀才按“秋收”之道采參,發現酉時傍晚)采收的參根會滲出龍血般的赤液,對應“秋屬金,金旺則血充”;更奇的是朱標古墓,秋夜月圓時,墓頂枯萎的參葉竟聚成“養血丹”,服後可解秋燥傷血之症。
當第一陣秋風掃過參田,枯萎的莖稈化作萬千金箔,上麵刻著《血證論》要訣。而參根在地下已盤成龍形,根須上的金色環紋竟組成《河圖》圖案,暗合“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欲知太子參如何在秋收時節成就“養血生津”的妙用,且看下卷《秋收·龍參凝露養血津》,細述參根吸秋金之氣、普濟血虛的傳奇。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