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us(pers.)fries)的乾燥菌核,是中醫常用的利水滲濕藥,其入藥部位僅為菌核地下菌絲特化形成的塊狀組織),無其他部位入藥的記載。以下從有效成分、成分含量及現代藥理作用三方麵詳細解析:
一、主要入藥部位菌核)的有效成分
豬苓菌核的化學成分複雜,主要活性成分可分為以下幾類:
1.多糖類核心活性成分)beatuspoysaharide,pup):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等組成的水溶性雜多糖,分子量約1030kda,是豬苓免疫調節、抗腫瘤的主要物質基礎。
β葡聚糖:部分研究指出其結構中含有β(1→3)及β(1→6)糖苷鍵連接的葡聚糖,與免疫激活相關。
2.三萜類化合物利水及其他藥理作用的關鍵成分)
豬苓酸grifoicacids):包括豬苓酸a、oa)含量較高,是豬苓利水滲濕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去氫豬苓酸deicacid)、豬苓酮poyporone)等,結構多為羊毛甾烷型三萜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炎、保肝等活性。
3.甾體類成分
麥角甾醇ergostero):含量較高,是豬苓菌核的特征性成分之一,可作為質量控製指標《中國藥典》規定豬苓中麥角甾醇含量不得少於0.070)。其衍生物如麥角甾醇過氧化物)可能參與利水及免疫調節作用。
4.其他成分
氨基酸:含穀氨酸、天冬氨酸、賴氨酸等17種氨基酸,可能與其補益或調節代謝的作用相關。
微量元素:富含鉀、鎂、鈣、鐵等礦物質,其中鉀元素可能與利水作用中促進電解質排泄有關。
核苷類:如尿嘧啶、腺嘌呤等,可能參與細胞代謝調節。
二、主要成分的含量及影響因素
1.關鍵成分的典型含量範圍
豬苓多糖:不同產地、生長年限的豬苓多糖含量差異較大,通常在10~25之間野生品略高於栽培品,生長3年以上者含量較高)。
麥角甾醇:《中國藥典》規定菌核中麥角甾醇含量≥0.070,實際野生品含量可達0.1~0.3。
豬苓酸a:含量約0.05~0.2,受采收季節影響秋季采收者含量略高)。
2.含量影響因素
產地與生長環境:陝西、雲南、四川等主產區的豬苓多糖含量較高,可能與海拔、溫濕度相關。
生長年限:菌核生長3~5年時有效成分積累較充分,年限過短如1~2年)含量較低。
炮製方法:生品與炮製品如酒炙、蜜炙)的多糖及三萜含量可能有差異,傳統認為生品利水作用更強。
三、現代藥理作用基於菌核成分的研究)
1.利水滲濕作用經典藥理)
機製:
豬苓酸a等三萜類成分可抑製腎小管對水、鈉、氯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及電解質排泄與之前所述的抑製腎小管重吸收、調節水通道蛋白機製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