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塞藿棘傳(下卷)_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秦塞藿棘傳(下卷)(1 / 2)

秦塞藿棘傳

下卷·藿棘鑄醫章

第一卷冬末寒痹老嫗苦藿麻溫經散沉寒

嘉靖二十三年冬末,延安府的雪雖已不如隆冬時綿密,卻更顯凜冽——寒風裹著冰粒,刮在臉上像刀割,陰崖上的積雪凍得硬如頑石,連岩縫間的“鐵線藿”都縮起了葉片,隻留粗壯的根莖在凍土下蓄著力。秦越剛把藥鋪裡的鹽炙淫羊藿整理好,就見鄰居劉婆婆拄著棗木拐杖,一步一挪地挪進來,拐杖頭在青石板上敲出“篤篤”的響,每走一步,都忍不住皺眉吸氣。

“秦大夫,您快給我看看這腿……”劉婆婆坐在凳上,掀起褲腿,露出變形的膝關節,關節處腫大得像個饅頭,皮膚呈青紫色,按下去硬邦邦的,“這幾天天兒一冷,腿就疼得鑽心,夜裡睡不著,連炕都下不來,貼了好幾張膏藥,反倒覺得骨頭縫裡更涼了。”

秦越蹲下身,指尖輕觸劉婆婆的膝蓋,觸感冰涼,比周圍的皮膚低了好幾度,再診她的脈,脈象沉緊如弦,舌苔白厚膩。“婆婆,您這是腎陽虛衰,寒邪沉滯經絡,屬‘痛痹’。”秦越解釋道,“您這腿疾有二十年了吧?年輕時在河邊洗衣,受了寒,寒邪一年年積在關節裡,冬末‘藏’氣未儘,腎陽最弱,寒邪就更猖狂了。那膏藥隻貼在表麵,沒傷到根兒,自然不管用。”

劉婆婆歎了口氣:“可不是嘛!二十年了,年年冬天都犯,我還以為這腿要廢了呢……”秦越笑道:“您彆急,我用‘鐵線藿’配麻黃,再加上沙棘,保管能把您骨頭縫裡的寒氣逼出來。淫羊藿辛甘溫,歸腎經,能溫補腎陽、通利關節,是治寒痹的根本;麻黃辛溫,能發汗解表、散寒通滯,把經絡裡的沉寒趕出去,這是‘相使’配伍——淫羊藿補內陽,麻黃散外寒,內外夾擊;再加點沙棘,酸溫入肝,能‘酸甘化陰’,防止麻黃發汗太過傷了津液,也護著淫羊藿溫陽不燒膛。”

他帶著劉婆婆的孫兒去後山陰崖采淫羊藿——冬末的淫羊藿,葉片雖黃,根莖卻格外粗壯,挖出來時帶著凍土,敲掉冰碴,露出淺褐色的根須,韌性十足。“這根莖得用黃酒泡半個時辰,再用鹽水拌炒,既能增強溫陽之力,又能讓藥力更持久。”秦越一邊炮製,一邊教那孩子,“麻黃要選帶節的,發汗力緩,不會傷了婆婆的身子。”

回到藥鋪,秦越將鹽炙淫羊藿五錢、麻黃二錢、沙棘果三錢放入砂鍋,加井水煎了一炷香的功夫,待藥汁熬得濃稠,濾出後溫在陶壺裡。“婆婆,您每天喝一劑,分兩次喝,喝完蓋著被子發點汗,彆讓風再吹著。”他又叮囑,“喝完藥後,用剩下的藥渣煮水,溫泡膝蓋,每次泡一盞茶的功夫,讓藥力從皮膚滲進去。”

劉婆婆按此法用藥,第一天喝完藥,就覺得膝蓋處有暖意慢慢散開,不像之前那般冰涼;第三天,能扶著拐杖在院子裡走兩圈,疼痛輕了大半;第七天,關節的腫脹消了,青紫色也淡了,竟能自己下炕做飯了。她特意蒸了一鍋黃饃饃來謝秦越:“秦大夫,您這藥真是神!我問了村裡的老秀才,他說《延安府誌》裡就寫著‘藿根配麻治寒痹’,隻是我沒讀過書,不知道還有這麼個方子。”

秦越翻出《延安府誌》,在“方技”卷中果然找到一行小字:“冬末寒痹,淫羊藿根配麻黃、沙棘,水煎服,汗出則愈。”他在筆記上鄭重寫下:“冬末寒痹,鹽炙淫羊藿根五錢,麻黃二錢,沙棘果三錢,水煎服,藥渣外洗,溫陽散寒,酸甘護陰,合冬藏未儘、春生將始之理,《延安府誌》有載,民間實踐印證,效佳。”窗外的冰粒還在敲打著窗欞,屋裡卻飄著藥香與饃香,暖融融的。

第二卷初春小兒遺尿愁藿藥健脾固腎精

嘉靖二十四年初春,延安府的積雪開始融化,山澗裡的冰水流得嘩嘩響,帶著泥土的腥氣,漫山的枯草下漸漸冒出嫩綠的芽尖——“春生”的氣息雖淡,卻也悄悄漫進了秦家村。秦越正在藥鋪裡晾曬新采的淫羊藿芽,就見村東的王二嫂抱著五歲的兒子小石頭,急衝衝地跑進來,眼眶通紅:“秦大夫,您快救救小石頭!這孩子天天尿床,換了好幾塊褥子,夜裡喊他起來尿尿,他也迷迷糊糊的,白天也沒精神,跟蔫了的草似的。”

秦越接過小石頭,見孩子身形瘦小,臉色蒼白,眼神也沒力氣,伸手摸了摸他的後腰,觸感微涼。“二嫂,你彆急,小石頭這是先天腎陽不足,兼脾失健運。”秦越解釋道,“孩子他爹常年在外當兵,你懷他時身子弱,腎精沒補夠,所以小石頭先天腎陽就虛;腎主固攝,腎陽不足,就管不住尿液,才會尿床;脾屬土,能生腎水,孩子平時不愛吃飯,脾虛了,腎水更虛,所以白天沒精神。這初春‘春生’,陽氣剛升,正好給孩子補補腎陽,健健脾。”

王二嫂急道:“那可咋補?我給他煮了骨頭湯,他也不愛喝。”秦越笑道:“用‘鐵線藿’芽配山藥,再加點沙棘,做成粥給孩子喝,他肯定愛喝。淫羊藿芽性平和,溫補腎陽又不燥,適合孩子;山藥甘平,能健脾益氣,脾健了,就能幫腎藏精;沙棘酸溫,能‘酸收固攝’,幫著腎管尿液,還能開胃,孩子吃了也不挑食。這是‘五行相生’——脾土生腎水,腎水足了,固攝力就強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帶著王二嫂去後山采初春的淫羊藿芽——剛冒尖的芽兒,嫩綠色的葉片卷著,像小小的翡翠,莖稈淡紫,帶著清新的辛香。“采芽兒要趁晨露沒乾的時候,這時的芽兒最嫩,藥力也最平和。”秦越一邊采,一邊說,“山藥就用咱村裡種的,選粗實的,蒸軟了碾成泥,和粥一起煮。”

回到藥鋪,秦越將淫羊藿芽一錢切碎)、山藥五錢碾泥)、沙棘果一錢去核),和小米一起熬成粥,粥熬得稠稠的,飄著淡淡的辛香與酸甜。“二嫂,你每天早上給小石頭喝一碗,彆放糖,沙棘本身就有甜味,孩子肯定愛吃。”他又叮囑,“晚上彆讓孩子喝太多水,睡前半個時辰,用溫毛巾敷敷孩子的後腰,溫補腎陽,幫助固攝。”

小石頭第一次喝這粥,就覺得味道不錯,小口小口地喝了大半碗。喝了三天後,王二嫂驚喜地說:“秦大夫,小石頭昨天夜裡沒尿床!”一周後,小石頭不僅不尿床了,吃飯也多了,白天跟著村裡的孩子跑著玩,精氣神兒十足。王二嫂特意給秦越做了雙小孩的布鞋,笑著說:“這粥太管用了!我問了村裡的老嬤嬤,她們說以前也有孩子尿床,就用‘鐵線藿’芽煮水喝,隻是沒加山藥,效果沒這麼好,您這法子真是絕了!”

秦越想起前幾日在《榆林府誌》裡看到的記載:“小兒遺尿,藿芽配薯蕷山藥)粥食,效佳。”他在筆記上寫下:“初春小兒遺尿,淫羊藿芽一錢,山藥五錢,沙棘果一錢,與小米熬粥服,溫腎健脾,酸收固攝,合春生養陽、脾土生腎水之理,《榆林府誌》有載,民間口傳經驗補充,適配小兒體質。”窗外的陽光透過窗欞,落在粥碗裡,泛著暖暖的光,像小石頭臉上的笑容。

第三卷盛夏暑濕兼寒困藿香化濁護脾陰

嘉靖二十四年盛夏,延安府難得下了幾場雨,雨水過後,山坳裡的濕氣格外重,像一層黏黏的霧,裹在人身上,悶得難受。秦越正在藥鋪裡整理沙棘乾,就見貨郎李老三挑著空貨擔,搖搖晃晃地走進來,臉色蠟黃,額上滿是冷汗,一進門就癱坐在凳上,喘著粗氣:“秦大夫,我……我剛才在山路上走,忽然覺得頭暈惡心,渾身沒力氣,還覺得冷,像掉進了冰窖裡,您快給我看看!”

秦越上前,摸了摸李老三的額頭,滾燙,再摸他的手,卻冰涼,診他的脈,脈象濡數,舌苔黃膩。“老三,你這是暑濕困脾,兼腎陽虛寒。”秦越解釋道,“盛夏‘夏長’,濕氣重,你挑著貨擔走山路,暑濕邪氣滯在脾裡,脾屬土,脾困了,就會頭暈惡心;你常年在外奔波,冬天受的寒邪沒散,腎陽不足,所以渾身發冷——這是‘暑濕兼寒’,光清熱解暑不管用,還得溫補腎陽,健脾化濕。”

李老三急道:“那可咋整?我還得去榆林府送貨呢!”秦越笑道:“用‘鐵線藿’葉配藿香,再加點沙棘,保證你兩天就能好。藿香辛溫,能化濕解暑、和中止嘔,正好治暑濕困脾;淫羊藿葉溫補腎陽,驅散裡寒,這是‘表裡同解’;再加點沙棘,酸溫入肝,既能‘酸甘化陰’,護著藿香和淫羊藿溫燥不傷津液,又能開胃,讓你能吃飯,有力氣趕路。”

他帶著李老三去後山采盛夏的淫羊藿葉——此時的葉片長得格外繁茂,蒼綠的葉片像展開的小扇子,三枝九葉亭亭玉立,葉背泛著淡綠,摸上去帶著韌勁。“盛夏的葉子藥力足,溫陽祛寒更有力,不過得選沒被蟲咬的,藥力才純。”秦越一邊采,一邊說,“藿香就在藥鋪後院種著,剛開花,香味濃,化濕效果最好。”

回到藥鋪,秦越將淫羊藿葉三錢、藿香二錢、沙棘果二錢放入砂鍋,加井水煎了半個時辰,濾出藥汁,放溫後遞給李老三:“你先喝一碗,喝完躺會兒,出點汗,暑濕就能散了。”李老三接過藥汁,一口喝下,覺得一股辛香從喉嚨滑到肚子裡,不多時就覺得身上出了層薄汗,頭暈惡心輕了大半,也不覺得冷了。

秦越又給了他兩劑藥,叮囑道:“剩下的藥,你到榆林府後煎了喝,每天一劑。路上彆喝涼水,彆吃生冷的東西,多吃點小米粥,養養脾。”李老三按此法服藥,兩天後就恢複了力氣,挑著貨擔去了榆林府。回來時,他特意給秦越帶了榆林府的酥糖:“秦大夫,您這藥太管用了!我在榆林府問了藥鋪的掌櫃,他說《榆林府誌》裡就有‘暑濕兼寒,藿葉配藿香’的記載,隻是我以前不知道,多虧了您!”


最新小说: 遙知而曉 末世重生:嬌軟美人霸寵各路大佬 退役後找不到工作,被迫當雇傭兵 傻子神醫 不對勁的廢材 六零嬌氣小作精,虐完大佬反被寵 我,李雲龍政委,祁同偉他爺 穿成反派,開局迎娶主角未婚妻 重生,大小姐歸來! 華娛:從96年加入正規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