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唐金枝記:藏地九葉草的三界緣(下卷)_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 曼唐金枝記:藏地九葉草的三界緣(下卷)

曼唐金枝記:藏地九葉草的三界緣(下卷)(2 / 2)

平措蹲在一旁,手指輕輕拂過掛圖上的經絡線條,小聲應著:“師傅,我記住了,孩童用藥要‘柔’,要‘潤’,不能急。”曲尼點點頭,從藥箱裡取出兩片九葉草,一片是冬藏的根,粗實帶著雪水的涼;一片是春采的葉,薄嫩葉背的金斑透著淺黃:“你聞聞,根的辛麻味重,葉的辛香裡帶著點清甜,這就是差彆。曼唐畫的是理,可用藥的‘度’,得靠摸透人的體質才知道。”

這天剛過晌午,草原上的阿佳就抱著四歲的兒子尼瑪衝進經堂,阿佳的藏袍沾著雪沫,尼瑪的小臉蛋凍得通紅,還抽抽搭搭地哭:“阿媽,腿疼……”阿佳把孩子放在羊毛毯上,掀開尼瑪的褲腿——右膝腫得像個圓滾滾的小瑪尼石,皮膚泛著淡紅,按一下尼瑪就疼得直蹬腿,眼淚掉得更凶:“昨天在雪地裡追小羊,摔了一跤,夜裡就腫了,貼了鬆脂膏,今早更腫了,連路都走不了,一瘸一拐的,哭著喊腿疼,我實在沒辦法了。”

平措趕緊上前,先按曲尼教的法子,把耳朵貼在尼瑪的膝蓋上聽了聽,沒有積液的悶響,又輕輕摸了摸膝蓋周圍,腫而不熱,再看尼瑪的舌苔,白膩得像剛熬好的奶糊。他回頭看曲尼,曲尼衝他點頭,示意他自己斷症。平措深吸一口氣,開口道:“阿佳,尼瑪這是‘培根水)濕夾隆風)’,摔的時候受了寒,濕邪裹在膝蓋裡,孩童是純陽之體,濕邪容易化熱,所以鬆脂膏貼了沒用——鬆脂性溫,反而把濕邪悶在裡麵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曲尼在一旁聽著,眼裡露出點笑意。平措轉身去藥架取藥,特意挑了春采的九葉草葉,葉片節少,還帶著雪水藏過的潤氣,切成碎末時動作都放輕了,怕把葉片的嫩勁破壞了。又取了點藏紅花,是去年秋采的,花絲細如紅線,隻挑了一小撮——藏紅花能活血,卻不燥,給孩童用剛好,多了反而會耗氣。最後從陶甕裡舀出淡青稞米酒,酒液清透,還飄著點青稞粒:“這是上個月剛釀的,我嘗過,不辣,甜絲絲的。”

他把九葉草末和藏紅花按五比一的比例混在一起,又從銅壺裡倒了點溫熱的羊奶——草原上的羊奶性溫,能潤脾,還能遮住藥味。平措用木勺慢慢攪著,把藥粉調成糊狀,稠度剛好能掛在勺邊:“孩童不愛吃藥,調成糊狀,混著羊奶的香,尼瑪應該肯吃。”他還特意把陶鍋放在文火上,把藥糊蒸了半個時辰,蒸汽帶著淡淡的藥香和奶香飄出來,平措掀開鍋蓋,用指尖蘸了點嘗了嘗,溫溫的不燙,辛香裡帶著甜,才放心地盛進小木碗。

尼瑪起初還扭著身子不肯吃,平措舀了一勺遞到他嘴邊:“尼瑪乖,吃了這個,膝蓋就不疼了,能跑著追小羊了。”尼瑪聞著奶香,張嘴嘗了一口,眼睛亮了亮,沒再哭鬨,乖乖地把小半碗藥糊都吃了。

除了內服,平措還想著外敷的藥。他把剩下的九葉草葉曬乾,搗成細粉時特意過了篩,確保沒有粗渣,又把融化的羊奶和少量新酥油混在一起——酥油不能多,多了會悶皮膚,羊奶能讓膏體更潤。他在小陶鍋裡慢慢熬著,邊熬邊攪,直到膏體變得細膩,晾到溫溫的,才用乾淨的羊毛蘸著塗在尼瑪的膝蓋上,再用軟羊毛裹住,裹得鬆鬆的,怕勒著孩子:“曼唐的‘外膏圖’說,孩童皮膚嫩,外敷的藥要‘細’‘潤’,不能用硬膏,軟羊毛裹著既能保溫,又不會傷皮膚。”

阿佳每天都帶著尼瑪來經堂換藥、吃藥,第三天來時,尼瑪就能自己從馬背上跳下來,雖然走路還慢,卻不用阿佳抱了;第七天,膝蓋的腫消得差不多了,尼瑪在經堂外的空地上追著小紮巴跑,笑聲飄得老遠;到了藏曆七月,尼瑪已經能跟著阿佳去草原上放小羊,手裡拿著小鞭子,跑起來膝蓋靈活得像沒摔過一樣,還特意采了朵小藍花送給平措:“平措師傅,藥不苦,我喜歡吃!”

曲尼坐在經堂裡,看著外麵嬉鬨的身影,把平措叫到身邊,握著他的手放在曼唐上:“你看,這曼唐上的圖,畫的是草藥,是經絡,可藏在圖後麵的,是人。孩童有孩童的軟,老人有老人的虛,牧民有牧民的勞,用藥得順著人的性子來,順著天地的節氣來,這才是曼唐真正的理。你以前懂圖,現在懂人了,這才是真的學會了。”

平措看著曼唐上的“孩童經絡圖”,又想起尼瑪吃藥時的笑臉,心裡忽然亮堂起來——原來藏醫不是照著圖抓藥,是貼著人心配藥,就像年楚河的水,順著草原的地勢流,才能滋養出好草木。

轉年藏曆新年,雪下得很大,曲尼在經堂裡圓寂了,臨終前,他把自己用了幾十年的樺樹皮卷交給平措,卷上記滿了這些年的藥方,還有他用朱砂畫的九葉草、麥冬、茯苓的小像。平措把曲尼埋在經堂後的九葉草叢裡,旁邊立了塊瑪尼石,上麵刻著“曼唐為魂,實踐為根”——這是曲尼常跟他說的話。

從那以後,平措每天都會采一株九葉草放在瑪尼石前,然後回到經堂,繼續炮製九葉草:給老人配麥冬和蜂蜜,給濕痹的人加茯苓和紫蘇,給孩童調羊奶和藏紅花。草原上的牧民路過經堂,總會聽見平措教小紮巴認藥的聲音,像極了當年的曲尼。有人問平措:“你怎麼把九葉草用得跟曲尼師傅一樣靈?”平措指著曼唐和窗外的年楚河,笑著說:“不是我靈,是師傅教我懂了——草木懂時節,曼唐懂道理,我們懂人心,順著來,藥自然就靈了。”

結語金葉永續:曼唐傳藏地

年楚河的水,還像往年一樣,映著紮什倫布寺的金頂;經堂裡的曼唐,還像往年一樣,在羊毛毯上展開“三才三界”的智慧;九葉草還像往年一樣,在北坡的陰濕處生長,三枝九葉的形態,像曼唐裡走出來的活草。

平措把曲尼的樺樹皮卷,和丹增送的古曼唐抄本放在一起,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草原上問老牧民——比如“冬藏九葉草要埋三尺深的雪”,是拉巴阿媽告訴的;“春采葉要選晴天正午”,是卓瑪姐教的。慢慢的,他也有了自己的法子,比如“夏暑加綠蘿花清熱”“冬寒加雪蓮花溫腎”,讓九葉草的方子,越來越貼年楚河的季節,越來越貼牧民的體質。

丹增把平措的新法子寫進了《晶珠本草》的續篇,還帶了很多藏醫學徒來紮什倫布寺學習——他們跟著平措去北坡采藥,去溫泉熬藥,去牧民家看病,親身體驗曼唐的“三才三界”,親耳聽牧民講口傳的草藥智慧。平措總對他們說:“藏醫的根,不在紙頁的典籍裡,在曼唐的畫圖裡,在草原的實踐裡,在‘緣起性空’的天人合一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是啊,年楚河的九葉草,從來不是一味普通的草。它藏著曼唐的魂——“三才三界,五行相生”,解牧民的疾苦;它載著藏醫的智——冬藏雪水,春曬青稞酒,夏浸酥油,秋配蜂蜜,應時應地應人;它更映著傳統醫學的根——源於生活的實踐,成於口傳的智慧,高於文獻的記載,歸於人心的健康。

從曲尼到平措,從樺樹皮卷到古曼唐,從紮什倫布寺到整個藏地,九葉草的故事,就這樣在雪山草原間流傳,在藏醫的藥罐裡淬煉,在牧民的心裡紮根,一年又一年,伴著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守著年楚河的養生緣,也守著曼唐傳承的薪火。

讚詩曼唐金葉讚

年楚河畔金葉生,曼唐圖裡藏靈性。

三枝承得三才意,九葉應合三界明。

溫腎能滋地才水,潤肺可養人才清。

藏醫智慧傳千古,薪火長明照藏城。

尾章金葉映經幡:曼唐續新程

又是一個冬至,平措帶著寺裡的小紮巴,去北坡采九葉草。雪粒落在葉片上,融成細珠,像撒了把碎銀,小紮巴們的羊皮袋裡,裝著節多的、節少的九葉草,有的要埋進雪裡藏,有的要拌上青稞酒曬,有的要熬成酥油膏,他們跟著平措,念著曲尼傳下來的口訣:“冬藏金葉雪水浸,春曬青稞酒裡尋,夏熬酥油貼痹痛,秋配蜂蜜潤肺心——曼唐為鏡,順天應人。”

平措把采來的九葉草,埋進經堂後的雪堆裡,雪堆旁的瑪尼石上,“曼唐為魂”的字跡被雪映得發亮。他取了節少的九葉草葉,切成碎末,加了點藏紅花和羊奶,調成糊狀,放在陶鍋裡蒸——今天要給尼瑪送藥,孩子最近有點咳嗽,得用溫和的藥潤潤肺。

經堂的銅爐邊,銅罐裡的藥酒正溫著,九葉草的辛香混著麥冬的清冽,飄出窗外,落在九葉草叢上,竟似讓雪粒融得快了些。小紮巴問:“師傅,九葉草為什麼這麼靈啊?”平措笑著指了指曼唐和年楚河:“因為它懂曼唐的畫,懂年楚河的水,懂牧民的苦——順天應人,藥自然靈。”

夕陽落在紮什倫布寺的金頂上,把雪染成了金紅色,九葉草的葉片映著霞光,像綴滿了星星。平措摸著案上的古曼唐,上麵的字跡有的已經淡了,可裡麵的理還在——三才三界,五行相生,緣起性空,天人合一。

年楚河的水還在,北坡的九葉草還在,曼唐的掛圖還在,藏醫的薪火還在。那藥圃裡的草,那銅罐裡的酒,那口傳的口訣,那紙上的曼唐,會像年楚河的流水一樣,生生不息,流進更遠的歲月裡,照進更多牧民的健康裡,讓曼唐金枝的三界緣,永遠傳下去。

本章節故事之中,略有部分內容相互重複,請加以校正

本篇章四部分故事內容,不要改變它的結構。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情迷夜色:知青逃亡之路 1975,彆賣我女兒 五零:彆人啃窩頭,我寵妻吃肉 東京:開局神選,三天製霸鈴蘭 七罪贖命 重生官場:我從基層逆襲成王 我的青春戀愛絕不可能扭曲且胃酸 荒島求生美女投懷送抱 穿成棄子?帶異能下鄉囤貨虐渣爽 天下第一!小說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