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涼派”代表劉完素,主張“六氣皆從火化”,認為多數疾病由“火熱”引起,慎用溫燥之藥。他認為補骨脂性溫,雖能補骨,卻易助火傷陰,僅適用於“腎陽衰微、寒凝骨痛”之症,且需配伍滋陰之藥,如麥冬、玉竹,以製其溫燥之性。他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中寫道:“補骨脂,溫腎之藥,非腎陽不足者慎用,若誤用之,恐助火生熱,加重病情。”
“攻下派”代表張從正,主張“病由邪生,攻邪已病”,認為補骨脂雖能補骨,卻偏於補益,若體內有實邪如風寒濕邪壅盛),過早使用補骨脂,會“閉門留寇”,使邪不易除。他主張,治療骨痹,應先以祛邪之藥如麻黃、桂枝)驅邪,待邪去後,再用補骨脂補骨。他在《儒門事親》中舉例:“有一患者,患骨痹多年,關節腫脹,疼痛劇烈,先用麻黃、桂枝、防風煎服,驅風散寒,待腫脹消退、疼痛減輕後,再用補骨脂與杜仲同煮,補骨強筋,一月而愈。若先補後攻,邪必滯留,難以痊愈。”
“補土派”代表李杲,主張“脾胃為後天之本”,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先天不足,可由後天補之”。他認為,補骨脂雖能補腎壯骨,但需依賴脾胃運化,若脾胃虛弱,補骨脂難以發揮作用。因此,他在使用補骨脂時,常配伍健脾之藥,如白術、茯苓、陳皮,以增強脾胃功能,助補骨脂吸收。他在《脾胃論》中寫道:“補腎先健脾,脾健則腎充,腎充則骨健。補骨脂與健脾藥同用,如虎添翼,療效倍增。”
“滋陰派”代表朱震亨,主張“陽常有餘,陰常不足”,認為補骨脂性溫,易傷陰精,使用時需格外謹慎。他認為,隻有“腎陽衰微而無陰虛火旺”之症,方可使用補骨脂,且需配伍滋陰之藥,如熟地、枸杞,以“陰中求陽”。他在《格致餘論》中寫道:“補骨脂溫腎,然腎為水火之臟,需陰陽平衡,若單用補骨脂溫陽,恐傷腎陰,當陰陽同補,方為穩妥。”
這場“補骨之辯”,雖各執一詞,卻都圍繞著補骨脂的性味、功效及配伍展開,從不同角度深化了對補骨脂的認識。正如當時名醫“羅天益”所言:“四大家之論,皆有其理,補骨脂之應用,無固定之法,當因人而異,因病而異,融會貫通,方能儘其所長。”這場爭論,不僅推動了補骨脂應用理論的發展,也為中醫“辨證施治”理論的完善,提供了生動的案例。
二、民間“單方”與醫派“複方”的互補
金元時期,民間仍流傳著許多補骨脂的“單方”僅用一味藥治病),如“補骨脂籽炒香嚼服,治腰膝冷痛”“補骨脂籽與酒同泡,治跌打損傷”“補骨脂籽與雞蛋同炒,治小兒軟骨病”等。這些單方,雖簡單易行,卻往往隻適用於單一病症。
而各醫派則在民間單方的基礎上,創製了許多“複方”多味藥配伍),以擴大補骨脂的適應症,增強療效,減少副作用。如劉完素創製的“補骨脂滋陰湯”,以補骨脂配伍麥冬、玉竹、熟地,既能溫腎補骨,又能滋陰潤燥,適用於“腎陽不足兼陰虛火旺”之症;張從正創製的“補骨脂祛邪湯”,以補骨脂配伍麻黃、桂枝、防風,先祛邪後補骨,適用於“風寒濕邪壅盛兼腎陽不足”之症;李杲創製的“補骨脂健脾湯”,以補骨脂配伍白術、茯苓、陳皮,健脾補腎,適用於“脾胃虛弱兼腎陽不足”之症;朱震亨創製的“補骨脂陰陽雙補湯”,以補骨脂配伍熟地、枸杞、附子,陰陽同補,適用於“腎陰陽兩虛”之症。
山西有位民間醫者“趙五”,擅長用補骨脂單方治病,卻發現有些患者療效不佳。一次,他遇到一位患者,腰膝冷痛,同時伴有口乾舌燥、盜汗等陰虛症狀,用補骨脂單方治療後,腰膝冷痛減輕,卻出現了便秘、咽痛等上火症狀。趙五束手無策,遂前往請教劉完素。劉完素為患者診脈後,說:“此為‘腎陽不足兼陰虛火旺’,單用補骨脂溫陽,必傷陰精,當用‘補骨脂滋陰湯’。”趙五按方用藥,患者服藥半月後,腰膝冷痛痊愈,陰虛症狀也隨之消失。
從此,趙五開始學習各醫派的複方,將民間單方與醫派複方結合,療效大增。他還將自己的經驗整理成冊,寫道:“單方雖簡,卻如利劍,需用之得當;複方雖繁,卻如陣法,能應對複雜之症。單方與複方,相輔相成,不可偏廢。”這種民間單方與醫派複方的互補,讓補骨脂的應用更加全麵、精準,也讓中醫“個體化治療”的理念得到了更好的體現。
三、“骨脂丸”的創製與流傳
元代中期,名醫“危亦林”編撰《世醫得效方》,致力於“集曆代醫家之精華,彙民間實踐之經驗”。他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創製了“骨脂丸”,這是補骨脂應用史上的一個重要複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骨脂丸”的配方為:補骨脂炒香)二兩,杜仲去皮,薑炒)二兩,胡桃仁去皮)二兩,附子炮,去皮臍)一兩。將上藥研成細末,用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用溫酒送下。危亦林在書中寫道:“此丸能溫腎助陽,強筋健骨,主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膝冷痛、筋骨痿軟、行走無力、畏寒肢冷等症,療效顯著。”
“骨脂丸”的創製,源於危亦林的一次臨床實踐。有一位高官,年過半百,患腰膝冷痛多年,雖服用過多種湯藥,卻療效不佳,甚至出現了行走困難的症狀。危亦林為其診脈,發現其脈沉細無力,舌淡苔白,判斷為“腎陽衰微,骨失溫養”。他遂取補骨脂、杜仲、胡桃仁、附子四味藥,配伍成丸。高官服藥一月後,腰膝冷痛減輕;服藥兩月後,能正常行走;服藥三月後,竟能騎馬射箭。高官感激地說:“此丸真乃‘起死回生’之藥,讓我重獲新生。”
“骨脂丸”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成為治療腎陽不足、筋骨虛弱的常用方劑。各地醫者還根據當地患者的特點,對“骨脂丸”進行了改良:在北方,因氣候寒冷,常加入肉桂、乾薑,以增強溫陽散寒之力;在南方,因氣候濕熱,常加入茯苓、薏苡仁,以增強祛濕健脾之力;在西域,因多風,常加入防風、獨活,以增強祛風通絡之力。
“骨脂丸”的創製與流傳,是補骨脂應用理論的一次升華。它不僅融合了曆代醫家的經驗和民間實踐的智慧,還體現了中醫“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補骨脂溫腎助陽為君藥,杜仲強筋健骨為臣藥,胡桃仁補腎益腦為佐藥,附子溫陽散寒為使藥,四藥配伍,相得益彰。正如危亦林在《世醫得效方》中所言:“用藥如治國,君、臣、佐、使各司其職,方能國泰民安;補骨脂為君,統領諸藥,共奏補骨強筋之效,此乃用藥之妙也。”
四、田野調查中的“新發現”
元代末年,名醫“朱震亨”的弟子“戴原禮”,繼承師誌,致力於搜集民間方藥。他認為,“醫之道,源於民間,流於實踐,醫者當深入田野,方能得真知”。於是,他曆時十年,走遍大江南北,進行田野調查,搜集到了許多關於補骨脂的新用法、新經驗。
在雲南少數民族地區,戴原禮發現,當地彝族人常用補骨脂籽與花椒、大蒜一同搗成泥,敷於齲齒處,能治“牙痛骨酸”。他親自嘗試,發現此法果然有效,遂記錄在《證治要訣》中:“齲齒疼痛,多因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或風寒入齒所致。用補骨脂籽、花椒、大蒜搗泥敷之,能溫腎散寒、止痛消腫,彝人常用之,效佳。”
在貴州苗族地區,戴原禮發現,苗族人常用補骨脂籽與酒、醋一同浸泡,製成“骨脂醋酒”,塗抹於脫發處,能治“斑禿”俗稱“鬼剃頭”)。他走訪了多位用此法治療的患者,發現多數患者用藥一月後,脫發處便開始長出新發。戴原禮遂在書中寫道:“斑禿多因肝腎不足,氣血虧虛,風邪侵襲所致。補骨脂能補腎益肝,酒能活血通絡,醋能收斂固發,三者配伍,能生發固發,苗人之法,甚妙。”
在廣東嶺南地區,戴原禮發現,當地人常用補骨脂籽與冬瓜皮、茯苓一同煮水,飲之能治“腳氣水腫”類似腳氣病引起的水腫)。他見當地漁民多患此病,服用此方後,水腫很快消退,遂記錄道:“腳氣水腫,多因濕氣下注,脾腎兩虛所致。補骨脂補腎,冬瓜皮、茯苓祛濕健脾,三者同用,能脾腎雙補、祛濕消腫,嶺南人之法,切合病機。”
戴原禮的田野調查,不僅發現了補骨脂的許多新用法,還印證了中醫“因地製宜”“因人製宜”的理論。他在《證治要訣》中感慨:“四方之民,因氣候、環境、習俗不同,所患之病各異,用藥之法亦不同。補骨脂一物,在中原主補骨,在邊疆主祛邪,在嶺南主祛濕,可見‘醫者無定方,因病製宜耳’。”這些田野調查的成果,極大地豐富了補骨脂的應用範圍,也讓中醫的理論體係更加完善。
五、醫書典籍中的“係統總結”
元代末年,朝廷組織編撰《本草品彙精要》,這是一部集曆代本草之大成的典籍。書中對補骨脂進行了係統總結,從性味、歸經、功效、主治、配伍、炮製、禁忌等方麵,全麵闡述了補骨脂的應用理論,標誌著補骨脂的應用進入了成熟階段。
書中記載:“補骨脂,一名破故紙,屬草部蔓草類。生蜀川、嶺南、江西、浙江等地,春生苗,夏開花,秋結籽,冬采根。其籽如豆,色褐,性溫,味辛、苦,有小毒,歸腎、脾經。主腎陽不足,腰膝冷痛,筋骨痿軟,陽痿遺精,尿頻遺尿,脾腎陽虛,五更泄瀉,虛寒喘咳,外用治白癜風、斑禿、頑癬。”
在功效與主治方麵,《本草品彙精要》不僅總結了曆代醫家的經驗,還吸納了民間實踐的成果,將補骨脂的功效分為“內服”與“外用”兩大類:內服能“溫腎助陽,固精益髓,健脾止瀉,平喘止咳”;外用能“祛風止癢,祛斑生發”。主治病症涵蓋了內科、外科、皮膚科、男科、婦科、兒科等多個領域,幾乎囊括了補骨脂在當時的所有應用。
在配伍方麵,《本草品彙精要》列舉了補骨脂的常用配伍:“與杜仲配伍,增強強筋健骨之力,主腰膝酸痛;與胡桃仁配伍,增強補腎益腦之力,主陽痿遺精;與白術配伍,增強健脾止瀉之力,主五更泄瀉;與附子配伍,增強溫陽散寒之力,主畏寒肢冷;與雄黃配伍,增強祛風止癢之力,主白癜風、頑癬。”
在炮製方麵,《本草品彙精要》詳細記載了補骨脂的炮製方法:“補骨脂籽,需炒香後用,以減其毒性,增強溫腎之力;若用於止瀉,需與鹽同炒;若用於外用,需研成細末,或與酒、醋、豬脂等調和。”
在禁忌方麵,《本草品彙精要》指出:“補骨脂性溫,有小毒,陰虛火旺者忌用,實熱證者忌用,孕婦慎用,兒童用量宜減。”
《本草品彙精要》對補骨脂的係統總結,既是對曆代民間實踐和醫家經驗的傳承,也是對補骨脂應用理論的升華。它讓補骨脂從一株山野灌木,變成了中醫理論體係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良藥,為後世補骨脂的應用和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如《本草品彙精要》序言中所言:“本草者,濟世之書也,彙百草之性,集萬家之驗,方能為民療疾,為醫指路。補骨脂之總結,雖為其一,卻可見本草之博大精深,實踐之重要性也。”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