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脂涉海:南洋百草靈韻記(2)_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 骨脂涉海:南洋百草靈韻記(2)

骨脂涉海:南洋百草靈韻記(2)(1 / 2)

第三卷暹羅田埂·骨脂祈年

一、稻田濕痹

泰國暹羅王朝時期,湄南河三角洲的稻田邊,住著許多以種植水稻為生的農戶。這裡氣候濕熱,農戶們常年彎腰插秧、收割,多患“濕痹”之症——腰脊酸痛,下肢沉重,每逢雨天,關節便像灌了鉛一樣,難以動彈。

農戶桑坤,才三十多歲,卻因患濕痹多年,看上去比同齡人蒼老許多。每到插秧季節,他都要咬牙堅持,插不了半畝田,便要坐在田埂上休息,汗水順著臉頰流下,浸濕了衣衫。他的妻子心疼他,四處求醫,卻都收效甚微。

村裡的老村長見桑坤如此痛苦,對他說:“我年輕時,曾聽從緬甸來的商人說,有一種‘骨脂草’,能治濕痹。聽說在北邊的清邁,有人用它治病,效果很好。”桑坤聽後,心中燃起希望,決定前往清邁,尋找這株“骨脂草”。

經過數日的跋涉,桑坤終於到達清邁,在當地一位老醫者的家中,見到了補骨脂。老醫者告訴他:“這草性溫,能入腎、脾二經,腎主骨,脾主濕,用它炒香後服用,再配合外敷,能祛除濕氣,強壯筋骨。”老醫者還送給桑坤一包補骨脂籽,教他炮製之法:“籽兒要炒到微黃,散發香氣,這樣藥效才好;外敷時,要與生薑、椰子油混合,敷在疼痛處,用布包好,每日一換。”

二、田埂療愈

桑坤帶著補骨脂籽回到家中,立刻按老醫者的方法炮製。炒籽兒時,廚房裡彌漫著淡淡的辛香,他的妻子笑著說:“這香氣聞著就舒服,說不定真能治好你的病。”

桑坤每日早晚各服用一次炒香的補骨脂籽,晚上則用補骨脂藥膏敷在腰和膝蓋上。起初,他隻覺腰膝處有些發熱,漸漸的,沉重感減輕了;一周後,他能插完一畝田,才需要休息;半個月後,雨天時關節也不那麼痛了。

插秧季節結束時,桑坤不僅順利完成了自家的農活,還幫鄰居插了半畝田。鄰居們驚訝地說:“桑坤,你怎麼突然有力氣了?是不是有什麼秘方?”桑坤笑著拿出補骨脂籽,說:“是這‘骨脂草’救了我,它是清邁的老醫者送給我的,能治濕痹。”

很快,補骨脂的用法在村裡傳開了,許多患濕痹的農戶都來找桑坤,想要求取補骨脂籽。桑坤毫不吝嗇,將自己收獲的補骨脂籽分給大家,還教他們種植和炮製的方法。他說:“這草不難種,田埂邊、溪邊都能種,大家自己種,以後就不用愁了。”

村裡有位老婦人,因濕痹導致下肢麻木,不能行走,隻能坐在輪椅上。桑坤便每天給她送炒好的補骨脂籽,幫她敷藥膏。一個月後,老婦人竟能扶著拐杖站起來;三個月後,能在院子裡慢慢行走。老婦人激動地拉著桑坤的手,說:“孩子,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這‘骨脂草’就是我的‘重生藥’!”

三、祈年儀式

隨著補骨脂在村裡的普及,農戶們的濕痹之症漸漸減少,水稻的收成也提高了——因為大家有了力氣,能更精心地照料稻田。為了感謝補骨脂帶來的福祉,村長提議,在每年春耕前,舉行“骨脂祈年”儀式,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家人身體健康。

每年春耕前的清晨,村民們都會來到村頭的稻田邊,將炒香的補骨脂籽撒在田埂上,口中念著:“骨脂草,骨脂草,護我筋骨,助我豐收。”隨後,大家會煮一鍋“骨脂粥”——將補骨脂籽與糯米、紅棗一同煮成粥,每人喝一碗,寓意“身強體壯,五穀豐登”。

儀式上,還會有村裡的長者講述補骨脂的故事:“這草來自遠方,是善心人傳來的,它不僅能治我們的病,還能讓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我們要好好種它、用它,還要把它的用法傳給子孫後代,讓大家都能受益。”

有一年,湄南河發生洪水,淹沒了許多稻田,村民們的房屋也受損嚴重。洪水退去後,大家都很沮喪,覺得今年的收成無望了。村長卻鼓勵大家:“我們有‘骨脂草’,它能讓我們有力量重建家園,補種水稻。”

村民們重新振作起來,一邊服用補骨脂籽,恢複體力,一邊搶修房屋、補種水稻。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家園重建好了,補種的水稻也長勢良好。秋收時,雖然收成比往年少了些,但也足夠大家生活。村民們都說:“是‘骨脂草’給了我們力量,它不僅能治身體的病,還能給我們心裡的勁。”

四、醫家拾遺

暹羅王朝的宮廷醫者,聽聞湄南河三角洲的農戶用補骨脂治濕痹效果顯著,便派人前往考察。醫者們發現,農戶們的用法雖簡單,卻暗合中醫“溫腎祛濕”的理論——補骨脂溫腎,腎強則能利水;濕邪去,則痹痛止。

宮廷醫者將農戶的用法整理、優化,形成了“暹羅骨脂方”:炒補骨脂籽五錢,與薏苡仁、茯苓、生薑各三錢同煮,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治濕熱痹痛;若伴有皮膚瘙癢,可加入地膚子三錢,增強祛濕止癢的功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有一次,暹羅國王的弟弟患濕痹多年,宮廷醫者用“暹羅骨脂方”為他治療。服藥半月,王子的疼痛減輕;服藥一月,能正常行走;服藥三月,濕痹之症徹底痊愈。國王大喜,下令在皇家園林中種植補骨脂,還讓宮廷醫者將“暹羅骨脂方”收錄到《暹羅本草》中,供全國醫者學習。

《暹羅本草》中寫道:“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脾經,能溫腎助陽,祛濕通絡。農戶用之,治濕痹如神;宮廷化裁,療頑疾亦效。其用始於民間實踐,成於醫家總結,是為‘民醫相通’之典範。”

宮廷醫者還將補骨脂用於治療其他疾病,比如用補骨脂籽與蓮子、芡實同煮,治脾虛泄瀉;用補骨脂藥膏與硫磺混合,治皮膚頑癬。這些用法,都源於民間實踐,又經過醫家的優化,讓補骨脂的應用更加廣泛。

五、鄉野藥誌

19世紀末,泰國一位名叫鑾披汶的民間醫者,曆時十年,走訪了泰國各地的鄉村,收集補骨脂的民間用法,編撰了《鄉野骨脂藥誌》。這本書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了真實的案例和實用的方法,成為泰國民間醫者的重要參考。

書中記載了一個特彆的案例:泰北山區有位獵人,因常年在山林中奔波,患上了“筋骨勞損”,手臂不能抬起,無法拉弓狩獵。他用補骨脂籽與當地的“山薑”一同泡酒,每日飲用一小杯,同時用酒塗抹手臂。三個月後,他的手臂竟能正常活動,還能像往常一樣狩獵。獵人說:“這酒喝著辛辣,卻很管用,是補骨脂和山薑給了我重新狩獵的能力。”

《鄉野骨脂藥誌》中還收錄了補骨脂的“食療方”,比如“骨脂雞湯”——補骨脂籽與雞肉、山藥、紅棗同燉,治產後虛弱;“骨脂炒飯”——炒補骨脂籽與米飯、雞蛋同炒,治兒童厭食、身體瘦弱。鑾披汶在書中寫道:“補骨脂是鄉野間的‘平民藥’,它不貴重,卻能解決百姓的大問題。我編撰此書,就是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它、用好它,讓它繼續守護鄉野百姓的健康。”

這本書在泰國民間流傳甚廣,許多農戶都有一本,遇到病痛,便翻開書,按書中的方法用藥。一位老農戶說:“這本書就像我們的‘救命書’,有了它,小病小痛不用愁,還能省下看醫生的錢。”

補骨脂在泰國的故事,就像湄南河的流水,滋養著田埂,也滋養著百姓的生活。它從清邁的老醫者手中,傳到湄南河的農戶家中,再到宮廷醫者的案頭,最後融入鄉野的藥誌,每一步都離不開“實踐”二字,也離不開百姓對健康的渴望。


最新小说: 靈古:虛空紀元 盜筆,小小老子有五個爹 元末:紅旗漫卷,替天行道 手握全網黑料,全娛樂圈求我彆癲 康熙正史 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 天朝魂 她們都來報仇了 我在半島賣燒烤 重生之UFC六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