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骨脂記:蕭步丹尋藥傳方(上卷)_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 嶺南骨脂記:蕭步丹尋藥傳方(上卷)

嶺南骨脂記:蕭步丹尋藥傳方(上卷)(1 / 1)

楔子

嶺南的雨,總帶著一股子纏綿的濕意。春時沾衣欲濕,夏時瓢潑如注,即便是冬至過後,也常裹著薄霧,漫過珠江畔的榕樹,打濕田埂邊的蕉葉。這片被稱作“瘴鄉”的土地,草木瘋長,蟲蟻滋生,卻也藏著解厄的靈草——隻是尋常百姓多受“水土不服”之苦,初來者或逢季候交替,便會腹瀉不止,腹痛如絞,輕則乏力消瘦,重則臥病不起。老輩人常說:“坡上有種紫花黑籽草,能固腸止瀉,隻是要等冬至過了三日采,才有用。”可這草叫什麼名字,怎麼用,卻隻在藥農間口口相傳,沒一字落進紙頁。直到光緒年間,一位背著藥箱、揣著紙筆的醫者,踏著珠江的晨霧走進了這片嶺南大地,他便是後來著《嶺南采藥錄》的蕭步丹。彼時他剛辭了縣衙醫官之職,眉宇間帶著探究的銳光,仿佛早已知曉,這片濕熱的土地上,正等著他拾起一段關於“補骨脂”的民間智慧,將其凝入典籍,傳之後世。

上卷一:步丹入粵,初遇泄瀉辨濕邪

蕭步丹初到嶺南,落腳在番禺城外的“蕉林村”。村子依江而建,家家戶戶院門前都種著幾株芭蕉,寬大的葉片垂著晨露,風一吹便簌簌作響。他剛放下行囊,就聽見隔壁院傳來斷斷續續的呻吟,推門進去,隻見一個穿粗布短衫的青年蜷在竹床上,臉色蠟黃,額上滲著冷汗,床邊的陶盆裡,還盛著幾灘稀便,散發著淡淡的腥氣。

“後生這是怎麼了?”蕭步丹上前,輕聲問道。青年的母親擦著眼淚回話:“他是從湖南來投奔親戚的,昨日剛到,吃了碗魚粥,夜裡就開始拉肚子,一晚上跑了五六次茅房,現在連站都站不起來了。”蕭步丹俯下身,先看青年的舌苔——苔白膩,再搭他的脈象——脈濡緩,又問:“拉肚子時腹痛嗎?便裡可有膿血?”青年虛弱地搖頭:“隻疼不脹,便裡沒血,就是稀得像水。”

蕭步丹心中有了數:“這是水土不服所致的‘寒濕泄瀉’。嶺南多濕,你從北方來,脾胃一時不能適應這裡的濕邪,又吃了生冷的魚粥,寒濕困脾,脾失健運,水濕下注,便成了泄瀉。”他本想開些藿香正氣散之類的成方,可青年母親卻急著擺手:“先生,前幾日鄰村也有個外鄉人得了這病,吃了湯藥也沒用,後來找村東的陳藥農,用了些草藥就好了!”

蕭步丹眼中一亮——醫者尋方,最忌固守成規,民間的土法往往藏著大智慧。次日天剛亮,他便提著一籃自己帶來的北方棗乾,往陳藥農住的竹樓去。竹樓建在半坡上,周圍種滿了不知名的草藥,陳藥農正蹲在院子裡翻曬草藥,見了蕭步丹,也不驚訝,隻指了指竹椅:“先生是來問治泄瀉的方子吧?這幾日來問的外鄉人,可不止一個。”

蕭步丹躬身行禮:“晚輩蕭步丹,自北方而來,見百姓受泄瀉之苦,聽聞老伯有良方,特來請教。”陳藥農拿起一株開著淡紫色小花的草藥,遞到他麵前:“就是這‘黑籽草’,我們嶺南人叫它補骨脂,葉像薄荷卻小些,籽像麻子,冬至後三日采來,煮水喝,能治拉肚子。隻是這草性溫,若患者是熱瀉,可不能用。”蕭步丹接過草藥,仔細打量——葉片卵形,邊緣有細齒,湊近聞,有股淡淡的辛香,果然與陳藥農說的一般無二。他心中暗記:這補骨脂,或許就是解開嶺南泄瀉之苦的關鍵。

上卷二:識辨骨脂,冬至采擷悟陽生

接下來的幾日,蕭步丹便跟著陳藥農上山認藥。嶺南的山坡上,草木繁盛,補骨脂多長在向陽的石縫邊,與其他雜草混在一起,若不細看,很容易錯過。陳藥農指著一株補骨脂,教蕭步丹辨認:“你看它的葉,比薄荷小一圈,摸起來有些糙;花是淡紫色的,一串一串的,像小鈴鐺;結的籽是黑色的,圓鼓鼓的,比麻子略小些——這就是蕭先生日後寫進書裡,也得說清楚的模樣。”

蕭步丹掏出紙筆,一邊畫一邊記:“補骨脂,生嶺南山間,葉如薄荷而小,質糙;花微紫,呈穗狀;實黑,如麻子而略小。”他畫得仔細,連葉片的齒痕、花穗的長度都一一標注,陳藥農看了,笑著點頭:“先生這麼畫,以後彆人見了,就不會認錯了。”

轉眼到了冬至,嶺南的冬至沒有北方的嚴寒,卻也帶著幾分涼意。陳藥農特意提醒蕭步丹:“明日就是冬至後三日,該去采補骨脂了。這日子最講究,早一日采,陽氣沒萌動,藥效差;晚一日采,陽氣散了些,也不如這天的好。”蕭步丹不解:“老伯,為何偏偏是冬至後三日?”陳藥農坐在竹樓的火塘邊,添了塊木炭:“老輩人說,冬至那天,陽氣藏到最深,過了三日,陽氣就慢慢冒出來了——這草吸了初萌的陽氣,性更溫,固腸的力氣才足。”

蕭步丹恍然大悟——這正是中醫“天人相應”的道理!冬至一陽生,此時天地間陽氣始萌,補骨脂在此時采收,得天地陽氣之助,溫腎固脾之力更強,治泄瀉自然更有效。次日清晨,兩人背著竹簍上山,晨霧還沒散,補骨脂的葉片上沾著露珠,泛著微光。陳藥農教蕭步丹采籽:“隻采成熟的黑籽,用手輕輕捋下來,彆傷了枝條,明年還能長。”蕭步丹學著他的樣子,指尖觸到黑籽時,能感覺到飽滿的質感,他將采下的籽放進竹簍,心中默念:這便是承載著嶺南陽氣的靈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回到竹樓,陳藥農取來些剛采的補骨脂籽,放進陶鍋裡,加了些清水,煮了半個時辰,倒出一碗褐色的藥湯,遞給蕭步丹:“你嘗嘗,這藥湯帶著點辛味,喝了能暖肚子。”蕭步丹淺嘗一口,果然有股溫熱的辛香,順著喉嚨滑下去,肚子裡頓時暖暖的。“若有泄瀉的人,喝上兩碗,連喝兩日,就能好?”他問。陳藥農卻搖頭:“也不一定。前幾日村西的阿婆,拉肚子拉了三天,喝了這藥湯,不瀉了,卻還是沒力氣——這草能固腸,卻補不了脾。”蕭步丹心中一動:是啊,泄瀉多是脾腎陽虛、濕邪內停所致,補骨脂能溫腎固腸,但若脾虛明顯,還需配伍健脾的藥才行。

上卷三:單藥力薄,配伍益智初顯效

陳藥農的話,讓蕭步丹記在了心裡。沒過幾日,蕉林村就來了個從北方來的貨郎,姓王,剛到村裡就開始拉肚子,一日七八次,拉得渾身乏力,連貨擔都挑不動了。蕭步丹為他診脈,見其脈沉細,舌苔白膩,又問他:“除了拉肚子,是不是還覺得怕冷、肚子發空?”王貨郎點頭:“是啊先生,夜裡蓋兩床被子還覺得冷,拉完肚子就覺得肚子裡空蕩蕩的,想吃東西卻沒胃口。”

蕭步丹診斷:“你這是脾腎陽虛所致的泄瀉。補骨脂能溫腎固腸,卻不能健脾益氣,單用它,隻能止泄,卻補不了虛。”他忽然想起陳藥農曾提過,嶺南有種“益智仁”,長在山澗邊,能暖脾止瀉。他趕緊問陳藥農:“老伯,您說的益智仁,是不是結的籽像麥粒,能治脾虛拉肚子的?”陳藥農眼睛一亮:“正是!那益智仁性溫,能暖脾、固精,和補骨脂一起用,一個溫腎,一個暖脾,治泄瀉才管用!”

次日,兩人一起去山澗邊采益智仁。益智仁的植株比補骨脂高些,葉片寬大,結的籽呈紡錘形,像一串串小麥粒。陳藥農教蕭步丹選籽:“要選飽滿的,顏色棕褐的,才是好的。”回到竹樓,蕭步丹取了補骨脂籽五錢、益智仁三錢,放進陶鍋裡,加了三碗水,煮成一碗藥湯,遞給王貨郎:“你每日喝一碗,連喝三日,看看效果。”

王貨郎喝了第一碗,當天下午就隻拉了兩次;喝到第二日,就隻拉了一次,也不覺得怕冷了;第三日喝完,泄瀉竟完全止住了,還能吃下半碗粥。他拉著蕭步丹的手,感激地說:“先生,您這藥太神了!我在半路找了好幾個郎中,都沒治好,沒想到在您這兒三天就好了!”蕭步丹卻沒滿足——他發現王貨郎雖然不瀉了,卻還是覺得腹脹,吃多了就不舒服。

他又去找陳藥農商量:“王貨郎現在不瀉了,卻腹脹,是不是因為濕邪還沒除儘?”陳藥農想了想,說:“嶺南多濕,外來人脾胃弱,濕邪容易滯在肚子裡。你可以加些‘砂仁’試試——那砂仁性溫,能化濕行氣,吃了能讓肚子不脹。”蕭步丹眼前一亮:補骨脂溫腎固腸,益智仁暖脾止瀉,砂仁化濕行氣,三者合用,既能溫腎健脾,又能化濕止瀉,這不正是治嶺南水土不服泄瀉的良方嗎?

上卷四:砂仁添方,固腎化濕愈頑疾

蕭步丹當即決定,在方子中加入砂仁。他取了補骨脂五錢、益智仁三錢、砂仁二錢,先將補骨脂、益智仁放進陶鍋,加三碗水,煮半個時辰,再放入砂仁,煮一刻鐘——砂仁氣味芳香,久煮易失藥效,需後下。他將煮好的藥湯遞給王貨郎:“你再喝兩日這藥,看看腹脹的毛病好不好。”

王貨郎喝了第一碗,當天下午就覺得肚子不脹了,晚飯還吃了一碗米飯;喝到第二日,不僅腹脹全消,精神也好多了,能挑著貨擔在村裡走一圈了。“先生,這藥太管用了!現在我肚子不脹了,也有胃口了,感覺渾身都有力氣了!”王貨郎高興得合不攏嘴。蕭步丹心中大喜——這三方配伍,果然有效!補骨脂為君藥,溫腎固腸,治泄瀉之本;益智仁為臣藥,暖脾止瀉,助補骨脂增強固腸之力;砂仁為佐藥,化濕行氣,既能除體內殘留的濕邪,又能行氣導滯,防止補骨脂、益智仁溫燥礙胃,三者相輔相成,共奏溫腎健脾、化濕止瀉之效。

很快,這方子就在蕉林村傳開了。村東的李阿婆,年近七十,常年拉肚子,吃了不少湯藥都沒好,喝了這方子三日,泄瀉就止住了;村西的孩童阿福,因貪涼吃了生冷的瓜果,拉肚子拉得麵黃肌瘦,喝了兩日藥,就恢複了活力。蕭步丹一邊為百姓治病,一邊仔細記錄每一個病案:“王貨郎,北方人,三十歲,水土不服致泄瀉,日七八次,伴畏寒、腹脹,用補骨脂五錢、益智仁三錢、砂仁二錢,水煎服,五日愈;李阿婆,七十歲,常年泄瀉,伴神疲乏力,用上方減砂仁為一錢老人氣虛,砂仁用量宜少),三日止瀉,七日精神複……”

可就在這時,村裡的老郎中卻提出了質疑:“蕭先生,你這方子都是民間草藥,既沒在《傷寒論》《本草綱目》中見過,也沒經名醫驗證,若傳出去,誤治了人怎麼辦?”蕭步丹沒有反駁,隻是請老郎中去看李阿婆和王貨郎。老郎中見李阿婆能下地種菜,王貨郎能挑擔趕路,又看了蕭步丹記錄的病案,每一個患者的症狀、用藥、病程變化都寫得清清楚楚,終於鬆了口:“蕭先生,是我固執了。你這方子,雖無古籍可依,卻有實效為證,是真正能治百姓病的好方子。”

蕭步丹聽了,心中感慨:這方子,是陳藥農等嶺南藥農口傳的智慧,是百姓用身體驗證的經驗,如今經他配伍調整,終於成了能治頑疾的良方。他取出紙筆,在燈下鄭重寫下:“嶺南固腎方:補骨脂五錢,益智仁三錢,砂仁二錢。水煎服,補骨脂、益智仁先煮,砂仁後下。治水土不服所致泄瀉,症見便稀、畏寒、腹脹、神疲乏力者。補骨脂需冬至後三日采收,此時陽氣始萌,藥效最足……”燈光下,他的字跡工整,每一個字都浸透著嶺南的濕意與陽氣,也承載著將民間智慧凝入文獻的初心。他知道,關於這嶺南補骨脂的故事,還遠未結束——這方子,還需更多的驗證,更多的完善,直到它能像嶺南的榕樹一樣,深深紮根在這片土地上,護佑更多百姓。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遙知而曉 末世重生:嬌軟美人霸寵各路大佬 退役後找不到工作,被迫當雇傭兵 傻子神醫 不對勁的廢材 六零嬌氣小作精,虐完大佬反被寵 我,李雲龍政委,祁同偉他爺 穿成反派,開局迎娶主角未婚妻 重生,大小姐歸來! 華娛:從96年加入正規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