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鹽本草記:骨脂仙緣(下卷)_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 > 滄鹽本草記:骨脂仙緣(下卷)

滄鹽本草記:骨脂仙緣(下卷)(1 / 2)

第五卷名動州府引客至

光緒三十一年春,滄州知府接到劉吏目稟報後,親率幕僚來到呂家村。彼時藥田已擴至二十餘畝,補骨脂剛抽出新葉,嫩紫的芽尖頂著晨露,風過時,辛香混著泥土的氣息漫過田埂,連知府官轎裡的檀香,都被這野趣的藥香壓了幾分。

知府下轎時,正見呂文揚帶著幾個後生在壟間挖溝渠——新擴的地仍有些返鹽,他們要趁著春雨前加深渠溝,好讓雨水把殘鹽衝淨。呂文揚見官服眾人,忙放下鐵鍬迎上前,手上還沾著帶潮氣的堿土。知府卻不介意,徑直走到藥田邊,蹲下身撚起一撮土,又扒開根部看了看:“劉吏目說你這草能‘克鹽’,今日見了才信——這土比彆處鬆軟,連蟲蟻都多了幾分生氣。”

隨行的幕僚是個懂醫的,從袖中取出銀簪,在補骨脂葉片上劃了道小口,滲出的汁液沾在簪上,竟沒有尋常鹽堿地植物的澀味,反倒帶著微辛。“《本草綱目》載補骨脂‘生嶺南向陽地’,卻沒說能生在鹽鹵灘。”幕僚撫著胡須道,“你這滄州骨脂,怕是比嶺南的多了幾分‘耐勁’,藥性會不會也有不同?”

呂文揚早有準備,從懷裡掏出個布包,裡麵是炮製好的鹽炒補骨脂,還有一本厚厚的筆記。“大人請看,”他翻開筆記,上麵記著近三年的病案,“去年冬天,鄰村趙老栓得了‘寒疝’,睾丸冷痛,夜裡疼得打滾,用鹽炒補骨脂配小茴香、荔枝核煎服,三劑就見效;還有縣城張掌櫃的娘,五更泄瀉十年了,用補骨脂配肉豆蔻、吳茱萸,連服半月,如今能安穩睡到天亮。”他又遞過補骨脂,“滄州風烈,這骨脂生在鹽鹵地,性更溫燥,最能驅北方的寒邪,比嶺南的更合咱北地人的體質。”

知府越聽越讚,當即下令:由官府撥款,在呂家村設“骨脂坊”,讓呂文揚牽頭,教周邊村落種補骨脂,還把他的種植法、炮製法刻在石碑上,立在坊前。消息傳到天津衛,一個姓王的藥商專程趕來——他在京城有三間藥鋪,專收道地藥材,聽聞滄州出了“鹽鹵骨脂”,特意來驗藥效。

王藥商帶來個隨從,這隨從常年跟著他走南闖北,落下個“畏寒”的毛病,哪怕春日也穿棉襖,手腳常年冰涼,夜裡還總起夜。呂文揚診了脈,見脈沉細如絲,舌苔白滑,笑道:“這是腎陽虛衰,水濕內停,用酒蒸補骨脂最合適。”他取了六錢酒蒸補骨脂,加了四錢菟絲子、三錢熟地黃,又切了兩片生薑,一起煎成藥湯。

隨從喝了五天,竟能脫了棉襖;喝到第十天,夜裡隻起夜一次。王藥商這下服了,當即和呂文揚簽下合約,以高於嶺南骨脂三成的價錢收購,還承諾幫他把滄州骨脂賣到京城的太醫院。簽約那天,呂文揚請了全村人吃飯,飯桌上,王藥商舉著酒碗說:“以前隻知嶺南出好藥,今日才知,好藥不在地肥,在種藥人的心思——呂老弟,你這是把鹽鹵灘的苦,釀成了本草的甜啊!”

呂文揚望著滿桌笑臉,又看向窗外的藥田——新栽的補骨脂已長到半尺高,嫩紫的葉在春風裡晃,像無數雙小手,正把荒涼的土地,一點一點托出綠意。

第六卷返鹽病擾巧應對

光緒三十一年夏,滄州遭了場罕見的乾旱。三個多月沒下雨,溝渠裡的水見了底,藥田的土漸漸又泛出白霜——返鹽了。最先出問題的是村西頭的藥田,補骨脂葉片開始發黃,邊緣卷成了筒狀,連最壯的幾株,莢果都長得瘦小。

呂文揚急得滿嘴燎泡,每天天不亮就去地裡,用手摸土的濕度,扒開根部看有沒有腐爛。有天中午,他正蹲在壟間發愁,村裡的李嬸跑來說,她閨女小花突然腿疼,站都站不起來,腿上還腫了一塊,摸上去冰涼。呂文揚趕緊跟著去李家,見小花蜷在炕上,右腿膝蓋腫得像個饅頭,一按就哭。

“這是‘濕痹’,”呂文揚摸了摸小花的膝蓋,又看了看窗外的旱天,“天旱返鹽,地裡的濕氣都聚在人身上了,加上小花貪涼,坐在屋簷下吹風,寒濕趁虛進了關節。”他想起王阿公說過,以前村裡有人得這病,老人們會用“骨脂艾湯”熏洗。

他回到家,取了五錢生補骨脂,碾碎了和陳艾、生薑一起煮水,又找了塊粗布,蘸著溫熱的藥湯給小花熏洗膝蓋,一邊熏一邊揉;同時煎了內服的藥:補骨脂配獨活、桑寄生、桂枝,都是驅寒除濕的藥。熏洗加內服,三天後小花就能下地走路,一周後膝蓋的腫全消了。

可藥田的返鹽還沒解決。呂文揚翻遍了父親留下的農書,在《授時通考·農桑輯要》裡看到“旱年防鹽,當以淤灌”——就是把河底的淤泥挖上來,鋪在地裡,既能保水,又能中和鹽堿。可村裡的河溝也快乾了,哪來的淤泥?

他正犯難,王阿公拄著拐杖來了,身後跟著幾個年輕後生,每人扛著個麻袋。“文揚,你忘了?村東頭那片老葦塘,塘底的黑泥最肥,以前俺們種葦子,就靠那泥保水。”呂文揚一拍大腿,趕緊帶著人去葦塘。塘底的黑泥黏糊糊的,帶著蘆葦的清香,大家用筐子抬,用桶挑,把黑泥鋪在返鹽的藥田裡,像給土地蓋了層黑棉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鋪完黑泥的第二天,竟下了場小雨。雨水滲進黑泥裡,慢慢滋潤著土地,藥田的白霜漸漸淡了,發黃的葉片也慢慢轉綠。呂文揚又讓人把秸稈燒成灰,撒在壟上——草木灰能吸濕,還能增加土壤肥力。沒過多久,藥田又恢複了生機,莢果重新變得飽滿。

這場乾旱過後,呂文揚把“淤灌防鹽”“草木灰保墒”的法子記在筆記裡,還教給周邊村落的農戶。有次他去鄰縣講課,一個老農問:“呂先生,俺家的地比你這還鹹,能種骨脂不?”呂文揚笑著說:“隻要摸清地的脾氣,再鹹的地也能種——你先挖渠洗鹽,鋪層黑泥,試種半畝看看,有問題隨時來找俺。”

後來那老農真種成了,還特意來謝呂文揚,說他家的補骨脂雖然長得矮,但藥效一點不差。呂文揚看著他遞來的補骨脂種子,黑亮飽滿,心裡暖烘烘的——原來好的法子,像本草的種子一樣,能在不同的土地上生根發芽,把希望傳得更遠。

第七卷誌書補遺傳經驗

光緒三十二年秋,知府讓人捎信來,說要修訂《滄州府誌》,特意讓呂文揚負責“本草”部分,把補骨脂的種植、炮製、藥用都寫進去,填補府誌裡“鹽堿地無良藥”的空白。

呂文揚接到信時,正在曬場上篩補骨脂種子。他把信讀給村民聽,大家都圍過來,七嘴八舌地說:“文揚,你可得把王阿公的‘淤灌法’寫上,還有李嬸的‘骨脂艾湯’!”“還有咱村的溝渠怎麼挖,秸稈怎麼鋪,都得寫清楚,讓後人照著學!”

呂文揚點點頭,把大家說的都記在紙上。接下來的三個月,他除了打理藥田,就是整理筆記——從光緒二十八年發現野生補骨脂,到灌排洗鹽、炮製方法,再到治好的近百個病案,一一梳理清楚。有天夜裡,他翻到父親抄錄的《本草備要》,裡麵夾著一張泛黃的紙條,是父親年輕時寫的:“嘗聞滄州鹽鹵灘有‘鹽骨草’,能治寒疾,然未見其形,憾之。”

呂文揚眼眶一熱——父親當年沒找到的“鹽骨草”,就是他後來發現的補骨脂。他把這事寫進府誌初稿裡,還加了句:“本草之生,不在沃土,在人之所求;醫道之傳,不在文獻,在人之實踐。”

初稿寫成後,知府派幕僚來審核。幕僚看到“小兒遺尿”的病案時,停住了筆:“呂先生,這病案可有依據?《本草》多載補骨脂治成人寒疾,治小兒遺尿,倒是少見。”呂文揚笑著說:“去年冬天,村裡周木匠的兒子,五歲了還尿床,每天夜裡都得換褥子,周木匠急得沒辦法。俺看那孩子麵色發白,手腳冰涼,是腎虛不固,就用補骨脂配益智仁、山藥,研成細末,和在粥裡喂他,連吃半個月,就不尿床了。後來鄰村有好幾個孩子都這樣,用這方子都管用。”

他還讓人把周木匠請來,周木匠抱著孩子,給幕僚看:“您看,這孩子現在能一覺睡到天亮,褥子再也不用換了。呂先生這方子,比城裡的大夫還靈!”幕僚聽了,當即在病案旁批注:“民間實踐,補文獻之缺,當錄。”


最新小说: 複活在魔物娘圖鑒的勇者如何是好 暴君總想殺我,我靠讀檔躺贏 清穿:宮鬥從皇後開始 奧特雜兵?在外叫我宇宙警察! 上山為匪:開局撿漏六房壓寨夫人 美男全部封妃,陛下今天也在發癲 特殊現場清理師 致命的權力誘惑 天生媚骨 開荒躲亂世,我家過的太富裕了!